- 六月七日了,谈谈六四事件的时间起点和事件起因 [2012/06]
- 值得尊敬的侯德健 [2012/06]
- 蔡英文当选,台独最后的机会 [2016/01]
- 任性,也是要有代价的 [2015/06]
- 微信,微微信:听听不同的声音 [2015/06]
- 关于六四事件中为什么使用军队的推断 [2012/06]
- 也谈桑兰告状 [2011/05]
- 也从薄案谈其它 [2013/09]
- 一个踩踏事件目击者的回忆 [2015/01]
- 陈永贵晚年吐真言:谈华国锋江青胡耀邦等人(微信转帖) [2015/07]
- 屯子里的时装秀 [2014/11]
- 《北平无战事》,得民心者得天下 [2014/11]
- 糊里糊涂的屠呦呦 [2015/10]
- 读网友老地雷博文想到 [2011/08]
- 无能骂不倒共党,可以大骂北美崔哥 [2014/10]
- 答异域堂贴 -- 承认现实接受现实是明智的 [2014/11]
- 来看看这几件老古董 [2014/12]
- 中国的大事儿之我见 [2012/04]
- 再谈桑兰告状 [2011/06]
- 辩论及其原则 兼与网友真爱华商榷 [2012/03]
- 75岁像35岁的简•方达 [2012/05]
那年从六月七日开始一切开始回复以往了,今天也是六月七日,是该开始清理整顿了。
23年前的六四事件绝不是在八九年六月四日毫无原因突然发生的,也绝不是以学生上街闹事为起点,以学生反贪腐为原因的,这么多年来人们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情绪化的争论一番,少有些理性讨论对事件的起因和时间起点要么是不加探讨,要么是“不理解为什么”。人们有意无意的回避了这个事件最早的时间起点和真正的起因。我把自己当时在北京经历的看到的想到的有关事情梳理一下,探讨一下六四事件发生的缘由。
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1980年赵紫阳出任总理时的情景:他带领几位副总理,站在记者面前意气风发的演讲,从容不迫的对答,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最求;各位应该都记得“小平您好”的横幅突然出现在1984年国庆游行队伍中时的情景,这反映了全国人民对党中央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肯定和支持,也反映了人们对邓小平的更多期待和指望。
坦率的说,在这之前中国有谁知道世界人口最多的穷国该如何改革呢?邓小平本人都是三上三下,复出时还受到不少阻力,半个多世纪以前在法国留学的经历能给邓小平多少可以参考借鉴的资讯呢?不改革势必回到“两个凡是”的错误上,先前走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另一方面,全国人民在结束文革,四人帮垮台,政治气氛宽松的状况下,开始了向美好生活奔跑的发家致富竞赛,人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光明,积极向钱看的热情不断提高。
那时候的中青年人应该很清楚,既然“摸着石头过河”就只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尽管太多的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却一直坚定“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决心。也正是邓小平的“好猫”理论使得赵紫阳等人放心大胆地在实际的经济工作中推行改革,成绩是不言而喻的。记得当时有一幅不无讽刺但灰常形象的漫画,画面上是一辆停在没有道路的河边的敞篷吉普车,车上赵紫阳开车,胡耀邦手持望远镜探身张望,嘴里问道:往哪里走啊?坐在后排的邓小平微闭着眼睛答道:就往前走吧。
中国要改革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以前全面照搬的苏联模式显然早已不合时宜,政治环境宽松了,各种思想观念意识也都混在鲜艳的百花从中齐放了。全盘西化的观念率先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以至于不少人措手不及以为以后都不能用筷子了。缺乏改革理论和经验的党中央已经是按下葫芦起来瓢,中国在欢笑中痛苦着,在兴旺中混乱着。在各种思潮恣意泛滥的时候,赵紫阳的激进意识显现的越发明白了,他提出了深化改革要从政治体制改革入手的观点,并开始在一些地区着手推广,就是把“书记挂帅”改成“厂长负责制”。这是一个从根本上要彻底改变“党领导一切”这个原则的做法,立刻在党内引起坚决反对。随后在中央内部发生了观点对立的争执,最高领导权的归属自然成为中心问题。1988年中央电视台一部政论纪录片的播放,在全国民众心理又掀起否定中华文化的思潮。应该说此时的社会状况为后来事件的发生在政治上文化上思想上都埋下了伏笔。肯定的说当时中央内部的斗争是相当激烈的,而这种斗争势必影响到刚刚启动的全面改革。与赵紫阳取消党的领导进行改革对立的是邓小平坚持在党领导下的改革。对邓小平等人来说在改革大潮中失去党的领导权是绝不能接受的,这个来之不易的政权必须誓死捍卫。但是赵紫阳一派却越走越远。1987年胡耀邦的被解职应该看做是两年以后事件的序幕。现在回过来看,共产党当时真的很傻,不知道改革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政治环境的宽松,造就了无数的愤青,搞天体物理的学者搞起了演讲,经营电子公司的老总玩起了政治,指望在经济工作中取得成就的总理也变成要取消共产党问鼎最高权力的竞争者。1989年4月胡耀邦的突然逝世成为中央内部斗争白热化的导火索,随后大批学生涌上街头,社会出现动荡。赵紫阳倒也是争斗到了最后,在接待戈尔巴乔夫时,公开指向邓小平,后又到广场洒泪向学生们做了暗示性讲话,至此被利用的无知学生们群情激奋要与共党死磕,后来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的,直至镇压才告平息。
我幻想如果赵紫阳最后不到广场去挑唆,事情的结果或许不会这么惨烈。中国23年的经济成绩共产党向全世界做出了最好的证明。现今有人说当年的谁谁在推卸责任,也看到当年叫嚣别人流血的人也开始寻求“宽恕”寻求和解;就连维基解密也公布了与当年新闻导向不同的资讯,越来越多当时的热血青年已经开始冷静看待,理性思考,实事求是的去寻找真相了。中国的希望也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