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行: 住宿登记 [2013/10]
- 风流寡妇 [2011/05]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我家 [2015/11]
- 咱的罗曼史 [2011/02]
- 感恩节东岸之旅 1: 尼加拉大瀑布 [2011/12]
- 看看 $350,000在旧金山能买到什么样的房子 [2015/09]
- 李女士,苹果和警察 [2012/12]
- 今天是十一月十一号 [2011/11]
- 谈谈美国人放弃国籍 [2015/08]
- 《图兰朵》的几个不同版本的结尾 [2012/05]
- 也说裸体(女人版) [2014/08]
- 舅舅 [2013/01]
- 台湾淡水一游 [2011/09]
- 去中国签证 [2013/06]
- 《药师之歌》 [2014/05]
- 莫斯科餐厅 [2010/08]
- 看看人家怎么对付小三儿的 [2012/01]
- 马车马粪园子 [2012/06]
- 感恩节东岸之旅 6: Chinglish [2011/12]
- Syncronized Skating 同步滑冰 [2011/09]
- 危险的菜市场 [2011/05]
- 糖火烧 [2011/02]
- 44年前的今天 [2012/07]
- 太浩湖 [2011/07]
歌剧《伊戈尔王子》取材于12世纪末叶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以及有关的历史文献和其他史料。12世纪的俄罗斯布基弗尔城(Putivl),伊戈尔王Igor Svyatoslavich)和王子弗拉基米尔(Vladimir Igorevich)率军抵抗入侵的波罗维茨人(Polovtsy,鞑靼人),战败被俘。王子和波罗维茨的康恰柯芙娜公主(Konchakovna)相爱,而伊戈尔王一心希望逃回到祖国,以雪前耻。波罗维茨首领康恰可汗(Khan Konchak)很欣赏他的刚强、豪勇,表示愿意释放他,但要他答应不再与波罗维茨人为敌,这些遭到了伊戈尔王的拒绝。后来,伊戈尔王得到了波罗维茨的正教徒奥弗路尔(Ovlur)的帮助,终于设法逃回了祖国。而王子弗拉基米尔也如愿以偿地在波罗维茨同康恰柯芙娜公主成亲,当了敌国的驸马。伊戈尔逃回俄罗斯后,与日夜思念的妻子重逢,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ZT)
歌剧着意刻画伊戈尔王的英勇无畏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把他作为爱国主义英雄来歌颂。歌剧的旋律鲜明、流畅,结构完整,声乐占首要地位但并不忽视管弦乐的作用,相反很好地烘托、深化了声乐部分的意境,一些纯乐队段落写得也很精致优美。这里没有直接引用民歌,但俄罗斯民族民间色彩很浓,其中的村民合唱和波罗维茨奴隶舞曲很有名。 (ZT)
(几年以后王子的母亲押粮草来到北番。王子想见老母一面。公主就盗令箭,让王子忠孝两全。)
《伊戈尔王子》完成以前鲍罗丁于1887年去世了他的朋友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kolay Rimsky-Korsakov)和格拉祖诺夫(Aleksandr Glazunov)一起续完了整部歌剧。《伊戈尔王子》于1890年在圣彼得堡首演。
鲍罗丁是个格鲁吉亚王子的私生子(跟斯大林同种同文)。鲍罗丁是个业余作曲家。他学的的专业是化学。他拿到化学博士学位以后在军队干了几年,最后在彼得堡皇家医疗手术学院当教授。之后他帮助创建了女子医疗学院。他的音乐作品都是业余时间写的,所以有人叫他星期天作曲家。鲍罗丁的身体一直不好。一次跳舞时,心脏病发去世。 (基本ZT)
鲍罗丁是俄罗斯强力五人集团的成员之一。强力五人集团是在1856年到1870年之间俄国圣彼得堡建立的音乐创作小圈子,成员有领头的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sorgsky)、李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鲍罗丁和居伊(César Cui)五人。圈子的目标是互相促进,他们的创作区别于欧洲古典音乐而具有鲜明俄罗斯特色的浪漫派音乐。这5个人除了格林卡的学生巴拉基列夫是音乐本科毕业之外,其他都是业余作曲家,然而他们都成为音乐大师。注明一下,柴可夫斯基不是这个圈里的人。柴可夫斯基是属于学院派的作曲家。强力五人集团有一点像法国绘画里的印象派,都是向传统的学院派挑战。(基本ZT)
《波罗维茨舞曲》非常有名,经常在音乐会上作为单独曲目演奏。歌剧里的《波罗维茨舞曲》有一段合唱。古歌翻译如下。
乘着风的翅膀飞到
我们的故乡,唱着我们的母语的歌曲,
到了那里,我们唱了你的自由,
我们与您无忧无虑。
在那里,在炎热的天空下,
空气中充满了欢乐,
在那里,潺潺的海,山在云中打瞌睡。
在那里,阳光如此明亮的,
沐浴[我们]的原生山光。
在草地上,玫瑰绽放豪华,
夜莺唱的绿色森林;
甜葡萄生长。
有更多的无忧无虑,你的歌......
我飞走!
1953年美国音乐剧《Kismet》(1955年拍成电影)里的唱段《天堂里的陌生人》(Stranger In Paradise )用了《波罗维茨舞曲》的曲调。音乐剧中的唱段是男声。
下面第一段视频是马林斯基大剧院演出的《波罗维茨舞曲》。里面有合唱的英文字幕。
第二段视频是莎拉·布莱曼的《天堂里的陌生人》(Stranger In Paradise )听听喜欢不?
第三段视频是1955年电影《Kismet》中的《天堂里的陌生人》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