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家的豆苗 [2010/12]
- 拣栗子奇遇 [2010/04]
- 粉色香椿树 [2010/10]
- 中式圣诞大餐 [2010/12]
- 实况转播自制豆腐 [2010/03]
- 红醋栗 [2010/11]
- 日思夜想的鲜肉汤团 [2010/10]
- 总是听到心跳声(求医解) [2010/10]
- 一盘卤汁豆腐干 [2010/05]
- 泰式三文鱼+中式凉拌菜 [2010/09]
- 农场归来 [2010/04]
- 芦笋季节 [2010/11]
- 阿婆的红烧排骨 [2010/09]
- 华丽丽土豆鸡翅 [2010/10]
- 自制鸡肉松 [2010/04]
- 婆婆厨房完工! [2010/05]
- 今晚炸了里脊肉 [2011/05]
- 一不小心拣回来的是窝北京鸭? [2010/05]
- 草莓保卫战 [2010/11]
- “贝壳村”国内打不开 [2010/10]
- 悲情人物系列——小苏 [2010/04]
- 悲情人物系列——李老师 [2010/04]
- 南瓜羹 [2010/04]
- 书信二 [2010/04]
以前家里没电话的时候,任何事情只能由书信来联系,我记得我弟弟在上海读书的时候,为了一个录音机,一支钢笔的事情,都要来回好几封信跟父母商量。那时候信封的要求也不像现在的,所以每次寄往上海的信封都是我自己用白纸糊了再画点东西上去,别具一格得很。后来我父亲去世,我们整理信件的时候,回头看看那些信,我弟弟怎么也不相信那时候居然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能来来回回写那么多的信。再后来我弟弟去美国了,家里还是没有电话,只有靠书信联系,一封信要走至少半个月的时间,父母总是盼他的信,他每次寄回家的信也总是好几页,很长很长,密密麻麻,我则负责写家里发生的点点滴滴,知道他很想家,有时候正好在包着馄饨或者吃着什么水果,汤汁弄在了信纸上,我是不会换新的信纸的,只在汤汁的旁边写一个注:这个是啥啥啥的汤汁哦,馋了吧?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都开始用EMAIL了,似乎这个东西很时髦很前卫?说实话,电子信箱确实很方便,很快捷,但是,全部键盘上敲打出来码上去的字,总归觉得缺乏了很多人情味,看着每个家人、朋友的来信,读不出有啥的不同来,,,
一开始,大家用电子信箱的时候还是比较认真的,写信也还规范的,信箱也总能收到信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产品的更多样化,打电话,视频聊天似乎比发信码字更省力更直观,以至于我现在信箱里偶尔有我弟弟的来信总是这样的:OK,知道了,或者读了我的信后来一个:呵呵,也算回信了,用我女儿的话来说:就是打电报了。昨天他来的信是这样的:妈要看这个文章,国内打不开,请直接复制。这个是比较长的一封信了。我的一些朋友来信从来没有抬头,没有落款,有的就直接像写顺口溜一样写信给我,想到一句写一句,没标点,没章节,我也已经习惯看他们的信了。而我每次回信总是很认真,很正规,写的事情也各种各样,他们回信说喜欢读我的信,希望我经常写信给他们,可他们不知道,我身在异国,更盼望能多读到他们的信,多说说身边的事多说说我熟悉的人,呵呵,每天打开信箱总是失望多于期望呢。习惯了这种感觉,心想:反正我们网上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