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民族观并由此想开去 [2010/08]
- 我的六四看法 [2010/06]
- 也说伊拉克战争,兼答愤兄 [2010/07]
- 再谈我的六四看法 [2010/06]
- 职场回眸(4):待人接物 [2010/05]
- 职场回眸(1):梦露与毛泽东 [2010/05]
- 中美国公民 [2010/05]
- 历游散记(4):泰山青松 [2010/10]
- 精神的力量与意念的魅力 [2010/08]
- 说说足球裁判 [2010/06]
- 历游散记(1):开篇引语 [2010/09]
- 我与《红楼梦》 [2010/09]
- 说说关于《红楼梦》的投票结果 [2010/09]
- 民主是一种理念 [2010/06]
- 历游散记(2):初登泰山 [2010/10]
- 预测世界杯半决赛 - 接受挑战! [2010/07]
- 我来预测本届世界杯结果 - 开设赛事擂台! [2010/06]
- 方方头语录(封面是红色的) [2010/05]
- 章鱼“保罗”与俺不谋而合 [2010/07]
- 点评半决赛 [2010/07]
- 民主是一种实践 [2010/07]
待人接物
在初到外企的日子里,几乎总是碰上新鲜事儿。作为一个在禁锢和封闭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面对国门洞开所带来的西洋景,那时反差最大的就是,充分感受了人与人相处的方式迥然不同。其实公司里除了我们两个“外派员工”以外,其他同事才都是正经的外派职工(expatriates)。他们工资待遇高,并且享受很多公司派出福利,住房都是在华侨公寓或者高级酒店长包房,大多都配有接送上下班的月包出租车。那言谈举止自然是趾高气扬的劲头,晚上还要经常招待官员。老板嘱咐要留心学习他们的待人接物。
刚入公司不久,就遇上总公司的大老板访华兼检查工作。其间,中国区总经理安排了一个内部聚会,好像是刚好赶上一个什么洋节日,每个人还要带一份礼物,再抓阄互赠。老板看出来咱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就事先多备了一份,让咱带上。晚餐前是酒会,香槟、葡萄酒随便喝,那可是咱头一回见识香槟酒,甜丝丝地挺开胃,不一会儿就开始觉得有点儿转向。外籍员工还都带着伴儿,互相穿插着寒暄聊天。咱也鼓鼓勇气加入话题,拼命回想用英语寒暄是咋回事儿。咱一开口正好碰上“哈佛”,他旁边站着一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老女人,身上的香水味隔一站地儿都能闻见,咱赶紧笑吟吟地说:“祝您和您的夫人健康愉快!”谁曾想“哈佛”一下子就把脸沉了下来,挺气愤地回了咱一句:“这是我母亲!”由于“哈佛”蓄着络腮胡,毛发颜色又比较浅,感觉明显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所以咱真是分辨不出他跟他妈有啥年龄区别,倒是老太太高兴地半天合不上嘴儿。
后边儿的时光咱基本上哑炮了。正餐开始后就更狼狈了,对刀叉讲究那是一窍不通,也不熟悉上餐程序,那顿饭吃的是真别扭!不过后来还是挺有收获的,散席的时候那餐吧上还有很多东西,咱心想真浪费!临出门前,咱老板顺手就从餐吧上拎了两瓶茅台,自己夹了一瓶,塞给咱一瓶,然后冲咱眨巴了一下眼睛,那也是咱头一回见识只眨巴一只眼,也不知道到底是啥意思,可这酒那是拿定了,回家一看,酒开了封但是满瓶!后来有经验了才知道,饭店不希望客人退酒,尽可能多地开瓶,一般都会剩不少。客人要是不拿走,剩下的东西就被酒店员工瓜分了。
不过也有咱看外籍员工出洋相的时候。有一位来装机的工程师,是位巴西来的华裔,只会一些简单的港语对话,不识中文普通话更是一句也不会讲,到了北京现从“你好!”、“再见!”开始学。有一天咱陪他加班,这老兄可能是饿了,自己从饭店溜出去奔了王府井。过了一阵子两手空空地回来,怯生生地问咱:“What is liang piao?”,咱愣了一下没搞清楚他在说啥,就问他刚才干啥去了,他说出去买点心,售货员说要“粮票”。其实饭店里就有点心卖,可是比外边贵多了,这老兄可能是想省钱,才闹这么一出笑话出来。咱赶紧给他出去买了些吃食回来。
还有一位工程师是台湾来美国的移民,可那老兄长得很local,还老是穿一身皱巴巴的灰色西服,几乎每次进北京饭店都会被门卫拦住盘问,他听不太清北京口音,说话经常牛头不对马嘴,门卫就说他:“你少跟这儿装傻充愣!”,他却会说:“我不冷!”,好几次都要出去大门外把他迎进来,后来为这事儿,公司还向北京饭店提出了抗议。最逗的是他去廊坊一个石油部的单位装机,门卫把它当成司机了,不让他进门,还问他:“你送来的外商哪?”,他会说:“我是工程丝”。他是最闹笑话的一位。不过这老大还真是有“本事”,在北京呆了不到半年就把人家一位姑娘的肚子搞大了,姑娘家人找到公司来非要让她把姑娘娶了,他拖家带口地怎么可能?吓得躲在壁橱里不敢出来。后来还是公司派人出面安抚,给了一大笔钱才算了事儿。事后让他把钱补还给公司,他居然说:“是你们自己要付的,关我什么事情!”哈哈,真亏他想得出来。
这人初出道,最幸运的就是遇上一个好上司。咱就感觉很幸运,老板是个很出色的人,普林斯顿高才博士,在中国区也是业务排头兵,跟着他真是学到不少本事。他人还特别和善,从来都不骂人,凡事都是事先交代得很清楚,事后还会找时间详细点评,基本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事儿,咱真是受益不浅。一年后他离开公司去了IBM,临走前还特意请咱吃顿饭,感谢一年多来对他的帮助,非常感人!后来,他一直做到了台积电的常务副总,现在退下来在台湾清华管理学院做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