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民族观并由此想开去 [2010/08]
- 我的六四看法 [2010/06]
- 也说伊拉克战争,兼答愤兄 [2010/07]
- 再谈我的六四看法 [2010/06]
- 职场回眸(4):待人接物 [2010/05]
- 职场回眸(1):梦露与毛泽东 [2010/05]
- 中美国公民 [2010/05]
- 历游散记(4):泰山青松 [2010/10]
- 精神的力量与意念的魅力 [2010/08]
- 说说足球裁判 [2010/06]
- 我与《红楼梦》 [2010/09]
- 历游散记(1):开篇引语 [2010/09]
- 说说关于《红楼梦》的投票结果 [2010/09]
- 民主是一种理念 [2010/06]
- 历游散记(2):初登泰山 [2010/10]
- 预测世界杯半决赛 - 接受挑战! [2010/07]
- 我来预测本届世界杯结果 - 开设赛事擂台! [2010/06]
- 方方头语录(封面是红色的) [2010/05]
- 章鱼“保罗”与俺不谋而合 [2010/07]
- 点评半决赛 [2010/07]
- 民主是一种实践 [2010/07]
学艺
虽然咱的外派职称是销售工程师,可到岗之后的工作职责却实际上是销售助理。老板的业务很繁忙,基本上很少在办公室呆着,抽时间简短地给咱介绍了一下业务情况和工作要求之后,咱就算是进入了工作状态了。没几天,老板撂下一句话:“先熟悉一下情况,你自己排一下工作吧。”就去上海出差了。自己安排工作?从哪儿入手啊?咱想想挺茫然的。看看老板桌上厚厚的几大摞文件凌乱地堆在那儿,显然是没时间整理。既然是熟悉情况,咱就从整理这些文件开始,边看便分类入档。趁着老板打电话回来的空,咱就把想法说了,老板欣然赞同,并安排人送来了文件柜和相关文具。
这是咱第一次见识这种有几个大方盒子抽屉的文件柜,而且文件都是吊着放在里面的,感觉既新鲜又有点儿不知所措。咱灵机一动跑去公共文件柜观摩,然后就假装熟练地操作起来。两周以后,咱所有的文件都看过一遍了,并分门别类地装进了硕大的文件柜。老板的班台一下变得整洁明亮,似乎都宽大了许多。这时老板也出差回来了,走到办公桌前愣了一下,回头冲咱一笑说:“这都是你收拾的?文件也都进了文件柜啦?”咱赶紧介绍了文件是怎么分的,都放在了哪里。老板看了一阵子,就坐下来办公了。过了一会忽然抬起头来又看了咱一眼,脸上带着赞许的笑容,看来老板是很满意的!
咱不光把文件分好了,还对文件的内容和位置了如指掌,老板打电话回来问情况细节,咱都能够快捷地定位文件,并提供索要内容,临了老板总会说一句“做得不错!”。这一天老板又出差了,咱早起上班一进门,只见一位年轻小伙正在翻腾老板的文件柜,过去一交涉,原来他算是咱的非法师哥。这老弟是人大的毕业生,火线入党支边去了新疆,后来吃不了苦又偷着跑回了北京,可是户口回不来了,生活就没了着落。他母亲是咱老板正在争取的一个项目的负责人,虽然项目还没签下来,已经私下要求安排她儿子的工作。刚好那时老板也需要个助手,他就这样做了咱的前任,后来被“外企”发现后给强行轰走了。
可以感觉出他有很多敌意,可是不管怎么说也不能乱动老板的文件啊。更可气的是,都已经不在这儿工作了,还来画蛇添足。老板的文件大多是用英语记录的,所以咱分档时也是按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这哥们可好,竟然自作主张改用中文标称重新分类,真是添乱!咱也不客气,直接要求他以后不要乱动文件柜。据说后来他还专门找老板告状,却听老板把咱表扬了一番,哈哈!
虽说不是技术性的工作职能,咱的专业基础和经验还是派上了用场。当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国内各大研究院所提供大型计算机设备,系统配置、技术解答、机房设计等工作,大都是通过电传机发请求回美国总部来完成,再用快递寄将建议书邮寄回来。那时国家的邮件审查非常严,所以时间延误和邮件丢失问题都很严重,对及时推进项目进展造成了很大困扰。咱平时基本处于待命状态,时间比较空闲,所以就系统地阅读了所有相关技术文档,同时把重要的、常用的内容翻译成中文并录入微机存档。结果一次偶然的机会,老板要赶制一份建议书,却没时间走全过程了。咱就尝试着照猫画虎地给老板凑了一篇,还附上了中文版。几天之后反馈回来,公司入围项目,客户十分满意建议书,尤其对提供中文版表示了赞赏!咱老板当然是非常高兴,而且从此以后,一般情况下就不用再请总公司做建议书啦!工作效率自然是提高了很多,其它业务部的老板们干羡慕却没啥辙,因为咱是老板的专职助手,他们不能给咱派活儿。
后来这些翻译底稿和建议书被总经理知道了,看后非常重视,直接下命令让咱将产品介绍的中文译文做一套完整的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列介绍资料,据说在同行中这还是头一份在国内成文的资料,收到了非常好的市场宣传效果。就这样,咱在公司里起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之后不久又派上了更大的用场。
那是87年的冬天,联合国向中国提供第三笔教育贷款,主要用于改善高校教学设备包括引进计算机系统。可招标时间很不巧,刚好赶上年底年初,先是美国人过节,然后就是中国的春节,外籍员工都要回家过年, 已经很浮躁了。再加上标底不高,只有三百万美金,况且之前的两次招标,公司都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投标却一无所获,总公司建议放弃此次投标。老板想到了咱,说你就当作练练手准备一下标书吧!说完就回美国过节去了。
这一下,前面花的功夫都派上用场了,还有前两次的标书作为现成的参考,标书草案很快就做出来了,而且是中英文两版。英文版送总公司审核,修改之后返回,审阅者还特意加注了充分肯定的评价。圣诞期间,忽然接到老板的电话,一番表扬之后,老板问咱:“你对中英文版的一致性有多大把握?”咱比较迟疑的说:“应该没啥大的出入,不过您是否抽时间看看?”,老板沉思一会儿,果断地说:“这样,你在建议书正文之中加注‘中英文版具有同等效力’的字样。”这是很大的信任!后来才知道招标方从老板处获知我们准备了中文版作为参考,而他们评标时间非常紧促,具体评标人都是相关院校的老师,希望用中文版直接评标。也许结果大家都估计到了,我们中标了!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当时有一套非常知名的电视节目叫做《夺标!》(bid for power),中标之后咱那份体会和成功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大约在项目实施半年之后,老板很郑重其事地给了咱一个厚厚的信封,里面装着一摞崭新的百元外汇券,整整5000元啊,作为他个人对咱的答谢!那可是一个万元户就很光彩的时代,咱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现金。咱不敢收啊,而且按纪律是要上缴“外企”的,收了也没有啥大意思。老板很诚恳地解释道:“这只是我从招标项目中得到提成的零头,你当之无愧!就是因为怕外企找你麻烦,我才特意准备了现金。你收好!”咱后来还听说,那年因为这个项目的额外收益,老板夺得了全球销售经理之冠的称号,提成比例上调了一个台阶不说,还获得了很多殊荣和奖励。
对于这事咱也有很多感慨。原来只是想把工作做好,同时借机多学点儿本事,万没想到还会有如此丰厚的经济效益。所以说,咱特别相信一句格言: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下的。对于初入社会的人来讲,不要太计较得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结果,往往是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在咱后来的经历中,有很多主持招募工作的时候,也经常会碰到一些冒冒失失的年轻人,啥都还没搞清楚哪,就忙不迭的追问待遇。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咱总是笑着问他:“你觉得我们值得为你的能力付出多大代价?”,不是咱太骄狂,一般都哑炮!这一点在现在年轻的一代身上似乎体现的更突出一些,很值得反思和警戒!
咱的体会还有一条,不管你有多出色和成功,谦卑是金。永远抱着“学艺”的心态,进步和收益恐怕会来的更早更显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