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民族观并由此想开去 [2010/08]
- 我的六四看法 [2010/06]
- 也说伊拉克战争,兼答愤兄 [2010/07]
- 再谈我的六四看法 [2010/06]
- 职场回眸(4):待人接物 [2010/05]
- 职场回眸(1):梦露与毛泽东 [2010/05]
- 中美国公民 [2010/05]
- 历游散记(4):泰山青松 [2010/10]
- 精神的力量与意念的魅力 [2010/08]
- 说说足球裁判 [2010/06]
- 历游散记(1):开篇引语 [2010/09]
- 我与《红楼梦》 [2010/09]
- 说说关于《红楼梦》的投票结果 [2010/09]
- 民主是一种理念 [2010/06]
- 历游散记(2):初登泰山 [2010/10]
- 预测世界杯半决赛 - 接受挑战! [2010/07]
- 我来预测本届世界杯结果 - 开设赛事擂台! [2010/06]
- 方方头语录(封面是红色的) [2010/05]
- 章鱼“保罗”与俺不谋而合 [2010/07]
- 点评半决赛 [2010/07]
- 民主是一种实践 [2010/07]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粮票”经理高升调回美国总部去了,“归侨”也去了IBM,公司再次改组,咱被提升为部门经理,据说是当时在“外企”第三个当上部门经理的“外派员工”,咱回趟外企都感觉光彩,礼敬有加的让人很不自在。因为现行业务多,加上国内薪资水平低,一下就给咱配了六个部属,四个业务加两个技术,自然都是要通过“外企”招聘,把外企的领导们高兴得都合不拢嘴儿。
第六单合同也顺利签了下来,各个企业管理项目实施都上了正轨。但是受64 影响,经济形势江河日下,业务拓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新人需要培养指导,整个89年就这样在动荡与转型中渡了过来。好在业务进一步向企业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拓宽,新人们也都陆续进入状态,成功地拿下了一些国有企业的订单,业务部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在华业务的九成,成为举足轻重的部门。
带有一定奖励性质,90年初公司让咱带队去德国,参加公司的全球销售誓师大会,同行的一个是部属,另一个是其它部门的同事,还都是女士。这回可算是开了眼了,见证了柏林墙的倒塌,也学习了很多生活知识。这两位女同事比咱开放得多,到了柏林住下,就通知咱跟她们去看电影。进了电影院咱才知道是看三级片,那多不好意思啊!咱自个找了位置远远地跟两位靓女保持着距离,但还是觉得挺别扭。回来的路上听到酒店房间里洋妞在叫床,那可是大白天啊。咱这俩女同事也不含糊,居然考问咱里面在干什么。哈哈,没办法只好装傻充愣,结果得了个雅号叫“农民”。
从德国回国以后,公司里相继出现变动。先是总经理离职,派来了一位台胞教授接替,接着就是再次改组,台胞一来就忙着安插自己的亲信。中国区打乱重来,成立了销售部,咱头上又多了一层,安插了一位美女销售总监督战。这姐姐真是大刀阔斧,逮谁骂谁,连客户也不例外,没多久就把关系都搞僵了。当初“归侨”开的那些“空头支票”,咱本来已经软磨硬泡地给消了,这下可好一股脑又都冒了出来。客户给她气受,她就回来拿咱出气,一回两回也就算了,天天如此,咱可不干了,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开导”了她一通。嘚喝,降职处理!咱又变回去成了“销售工程师”,还好资薪待遇不变,那不就结了。好,这一下咱可就清闲了,执行合同的破事一样都不用管了。原来的部属念咱的好,又不敢声张,就变着法儿找机会让咱跟他们出差,实际上是出去游山玩水散心去了,那一年过得是到公司以来最潇洒的一年。
至于说人事变故,咱想想,这也无可厚非,俗话说:一朝君子一朝臣吗,爱咋地咋地。再想想,这样浪费时间太没意义。树挪死人挪活,咱想到了“归侨”和IBM,谁知道这老兄风光了一圈已经离开了!硬碰硬地找上门去也没有太大意思,干脆考研出国吧,说话大学毕业已经快十年了,也该回回炉充充电。可是这出国留学的章程咱一窍不通啊,刚好有位大学同学刚经历了全过程,他老兄比较背,费了三年的劲儿,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愣是让“移民倾向”拦在了国内。老同学一听说咱有这想法,大包大揽立马报了名要替咱考托福和GRE,那敢情好啊!可谁曾想,那年考场制度加严了,临到考试前一天才告诉咱得自己去考了,这叫什么事儿,去就去吧!
离开学校很多年了又坐回到考场里,看看周围都是小年轻,觉得挺别扭的。监考老师进来,手里还拎着个马蹄表,煞有介事地说:“一切以我的表为准!”咱觉得好笑,就故意举手提问:“要是您那表半路停了咋办?”引得一屋子人大笑。监考脸上挂不住了,直接威胁咱:“再不规矩就请你出去!”嘚,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啊,咱还是少说为佳吧。
不久成绩出来了,居然还都不算差,申请了几个学校也都录取了,就是不给奖学金。钱倒不是大问题,心想这签证可就难了,谁曾想去使馆签证第一次让补材料,第二次就给签了!估计是先前来过美国都按时往返,没有给归到“移民倾向”那一类。就这样西里懵懂地就来到美国留学了,起飞那天正赶上老布什向伊拉克开战,咱什么都不知道,可把家人给急坏了。后来通电话说起来,咱说那是往美国飞,又不是飞中东,担什么心呀!
离开公司那天请同事吃饭,咱真是感动了!除了女老板之外,全来了。尤其是外企的哥们姐们,对咱高度评价,好像为大伙争了多大气一样,只要大伙高兴咱就高兴,那天喝的酒比签约仪式上多多了去了。多年之后,还有一段极有趣的花絮,当年那女老板,通过老同事找到了咱,居然是为了请咱帮忙给找份工作,哈哈,你说这世界是怎么了?大伙放心,咱没有恶以恶报,还是帮了她。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感觉还是那个老理儿,这世界缺了谁都照样转,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