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民族观并由此想开去 [2010/08]
- 我的六四看法 [2010/06]
- 也说伊拉克战争,兼答愤兄 [2010/07]
- 再谈我的六四看法 [2010/06]
- 职场回眸(4):待人接物 [2010/05]
- 职场回眸(1):梦露与毛泽东 [2010/05]
- 中美国公民 [2010/05]
- 历游散记(4):泰山青松 [2010/10]
- 精神的力量与意念的魅力 [2010/08]
- 说说足球裁判 [2010/06]
- 历游散记(1):开篇引语 [2010/09]
- 我与《红楼梦》 [2010/09]
- 说说关于《红楼梦》的投票结果 [2010/09]
- 民主是一种理念 [2010/06]
- 历游散记(2):初登泰山 [2010/10]
- 预测世界杯半决赛 - 接受挑战! [2010/07]
- 我来预测本届世界杯结果 - 开设赛事擂台! [2010/06]
- 方方头语录(封面是红色的) [2010/05]
- 章鱼“保罗”与俺不谋而合 [2010/07]
- 点评半决赛 [2010/07]
- 民主是一种实践 [2010/07]
历游散记(3):再登泰山
再次登临泰山是三年之后的事儿了,而场景与心境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年之间三位伟人相继辞世,唐山地震埋掉了几十万人,同时代走投无路的高中毕业生们,却意外地获得了考取大学的权利,我也以地区总分第一名被重点高校录取了。只可惜距梦寐以求的北大计算机专业录取线低了4分,而数学考试部分却漏做了一道12分的求证题。此后曾经为了这个失误后悔过好几次,大二的时候还为此偷偷哭过一回。
然而最高兴的事儿还是外公的来访。外公是位老学究,早年曾追随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任教,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事业。57年反右开始走背字儿,但一直都保持着乐观的生活境界,并默默承受了很多的磨难。那年外公已是72岁高龄,高大的身形依然十分健硕,他决定要去登临泰山。刚好我离入校报到还有一周多点的时间,又是去过一次泰山的,自然成了陪同老人的最佳人选。
这次出行前的准备就要仔细的多了,衣服药品装了一大包,母亲特意给外公买了一条硬木手杖。一路上倒是轻车熟路,可是游览的节奏却截然不同了。还是从岱庙看起,一边走一边听外公讲述着历史典故,我脸上是毕恭毕敬,可心里却在纳闷儿,老人家也不用翻书就这么娓娓道来,咋都记得那么清楚。参观完岱庙,外公在树荫下的石台上坐了,略带沉思地吟起诗来。那是真的在吟诗啊,双目微闭,摇头晃脑,用一种特别的调子吟诵,开始好像是唐诗,后来便自己作起诗来,只记得前两句说的是唐槐与汉柏如何追忆秦太祖祭天时的盛况。
我们登山的速度是极慢的,遇到好的碑碣石刻外公都要凝神注视良久,然后就会讲些什么体呀章呀之类的评价,再加上人物典故,有些听得似懂非懂,有些就不知所云了。遇到可观的景致,外公便又开始吟诗。我那时的诗词功底(如果能算是功底的话,哈哈)大都是类似革命诗抄和毛主席的诗词了,基本上搭不上话茬儿。外公吟诗喜作七律,还有个特点就是一般会停滞在第三句上,斟酌良久,我看着着急就胡乱跟着凑句子,居然还有被采纳的。一路上算是初步对平仄、韵律、对仗、意境等等扫了盲,懵懵懂懂地对律诗与顺口溜之间的区别似乎有些明白了。
从岱庙到中天门之间的一段路上,碑题林立,几乎是一步一景。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书法艺术在泰山主要以石刻形式保存下来,其中大部为自然石刻,少量为碑碣。泰山石刻源远流长,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最早的题字为秦相李斯所书,题字最多的则是清朝乾隆皇帝,记得最大的字当属经石峪的《金刚经》经文,远远看去足有一丈见方,可遍查资料都说只有两尺见方。虽说后来又上过几次泰山,但始终没能确认到底是多大的字。
外公极善与人攀谈,听他操着浓重安徽口音的普通话,与山东乡民阴差阳错地对话,忍不住想笑。滑稽的是,他们根本说的就不是一件事,却能顺利地保持对话的延续。记得途中遇到一位拜山的老婆婆,忽然在外公旁边拜倒,外公的余光看到了,以为老婆婆跌了跤,忙过去搀扶,嘴里还念叨着:老姐姐要当心点儿啊,这摔坏了可不得了!结果一问年龄,人家才60多岁,敢情是位老妹妹。当地拜山多是为了还愿,祭拜的是泰山娘娘。关于泰山娘娘身世的传说有多种,其中一说为黄帝第七女,《玉女考》李谔之《瑶池记》云:“黄帝尝建岱岳观,谴七女,云冠羽衣,焚修以迎西昆真人,盖玉女为七女中之一,其修而得道者。”也就是说,尊泰山以祭天地的历史远早于秦皇。
而五岳独尊的说法就追到源头了,说是“盘古开天头化泰山”。传说世界初成天地分,有盘古氏生长于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而大地则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随之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已极高,地已极厚,盘古也长得极其高大,他呼吸的气流化作了清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眨动便会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泰山,肚腹变成了中岳嵩山,左臂变成了南岳衡山,右臂变成了北岳恒山,两脚变成了西岳华山,双眼睛化作日月,毛发生为草木,汗水变成了江河。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尊为五岳之首。
就这么说说停停的,等通过中天门时,已是下午四点多钟了。餐厅里就餐的人不多,我和外公足足地各吃了一大碗汤面,稍事休息之后开始登临十八盘。这无疑对老人是个挑战,我说要不住一宿明天再接着爬山,但外公坚持要继续登山。这一段路走的是极慢的,两边较之前明显少了景致和碑石。外公边走边回忆着前面的吟诗,直到晚上八点多钟才到达顶峰。夜幕沉沉,繁星闪烁,看着十分疲惫的外公,我赶忙去定床位,外公笑笑让我跟他走,我们来到了一处贵宾招待所,据说只接待外宾和领导,也不记得他是怎么交涉的,服务员给我们开了一个有两张床的房间,餐厅的饭菜是师傅现做的,那是我第一次品尝青岛出品的崂山矿泉水。洁白的床单散发着浆洗过的清香,那一觉睡得真叫舒坦!
席间,外公问起了泰山女儿茶,服务员说没有,我说就没听说过有这么一种茶。外公笑盈盈地给我讲了一段《红楼梦》的故事,说是贾宝玉醉酒之后,就是喝这泰山女儿茶解酒的。泰山女儿茶是明清以来的泰山山茶贡品,其实是一种山中的青桐芽植物,泡制近于山茶,是泰山特产。
次日一早我上好的闹钟响了,五点多钟起床来到玉皇顶东北侧等待观日出。薄薄的晨雾中感觉十分清冷,但是我们运气不错,那是一个绝好的晴日,东方渐次明亮起来,可以清晰地远眺鳞次栉比的山峦,当一轮红日升起的时候,那份感慨无以言表,外公自然是吟了诗的。真是天公不负我们一番辛苦,这日出是泰山最难得一见的壮丽景观。周围的人们都在说:太阳完全升离地面时会有轻轻地一跳,可是从听到第一个人说“跳了”,直到完全升起,虽然我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全过程,却始终没有看到那个跳跃,外公笑笑说他也没有看到。
吃过早饭之后,我们便尽快离开了岱顶踏上归途。在走出南天门时,我们又看到了另一个泰山奇观:云海!巨大洁白的云块拥在一起,直连到天边,头上是湛蓝碧空,脚下的十八盘尽皆为云层所覆盖,只有两端的山峰露出一角峰顶,如同仙山琼阁一般,脚下的云层就像浓雾,只见游人们走进走出。
通过十八盘的过程不像上来时那么艰难了,可是等我们返回到中天门时,头上已是阴云密布。外公说感觉腿有点儿沉重了,膝盖也在隐隐作痛,我有些担心,忙去打听有没有其他交通工具下山。可惜那时还没有缆车索道,但是有人建议走西路返回。原来从山下上到中天门分东西两路,东路距离短,都是石阶和景观,西路绕远却是较为平缓的山路。外公决定走西路,可是上路后不久便开始下雨了,而且越下越大。我赶忙拿出预备的大塑料布披挂上,雨太大时便在树下岩底避一避,尽快在泥泞中前行。不知走了多久,远远看到有一片房屋,我加快了脚步赶过去,见是一个餐馆接待的去处,心中不由的高兴起来,回头焦灼地看着远处步履瞒珊的外公,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来。这时旁边一位中年汉子说话了:“那是你家的个老人嘛?你这个小孩儿怎么搞地,还在这里避雨,还不赶快过去扶着。给你把雨伞,真是不懂事儿!”我慌忙接过雨伞冲了出去,将外公扶进餐馆。这时才意识到,外公和我都已淋得透湿,我站在那里已经开始微微打颤了。
餐厅服务员是位健壮的大嫂,听说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毫不客气地开始数落我:“他这么大年纪了,你给他弄到山上去干麽?!下这么大雨也不知道躲躲!”边说便进屋熬了一大锅姜汤出来让我们喝。这就是山东人的直爽和敦厚。吃过中饭,又去炉前把外衣烘烤了一下,外公表现的很平静,好在旁边不远处就是市区公交车的终点站。
回到家之后,我和外公都感冒发烧了几天,但是谈论此次泰山之行的兴致始终不减。病好之后,外公回忆整理了一路上的吟诗,他老人家一共写就了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