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薄”事件幕后的总导演到底是谁? [2012/04]
-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2012/05]
- “香蕉人”的困惑 [2011/12]
- 一声叹息 [2011/06]
- 从“朝鲜兵变”想到的…… [2012/01]
- 就算我求您了!!! [2012/05]
- “海归”呀“海归” [2011/06]
- “将熊熊一窝”——“南京风波”给我们的启示 [2012/02]
- 意外的收获(二)——写于2011年圣诞节前夕 [2011/12]
- “勿以善小而不为” [2012/02]
- 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镜头 [2011/12]
-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2011/11]
- 每逢佳节倍思亲 [2010/09]
- 亲爱的妈妈,我永远爱你!(一) [2011/03]
- 本是同根生......(一) [2010/05]
- 真正的朋友 [2011/05]
- 《海芋花开》——答谢读者 [2011/03]
- 我所认识的台湾女人(三) [2010/12]
在伊甸山,游客们陶醉于田园美景之中,不舍离去。不是导游催促,他们恐怕会在那里待上一天。但时间不等人,他们还要赶往下一站——新海港大桥(New Harbour Bridge)。
因为澳大利亚的悉尼在纽西兰之前已有一座海港大桥了,因此,奥克兰的这座桥在“海港”之前又加了一个“新”字。“新海港大桥”就此而得名。
在去大桥之前,他们又往东南方向走了一小段路,来到了一个公园,叫“肯维尔公园”(Cornwall Park)。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公园。特别就特别在,公园里面有一座山,叫“一树山”,又称作“独树山”,这座山因山顶上只有一棵松树而得名。导游告诉他们这座山占地面积120公顷,高183公尺。山下有绿荫荫的草地,成群的绵羊,跟伊甸山相映成趣。的确,这两座山都草绿羊肥,景色都很别致,都是体验奥克兰乡村风情的好地方。
但,当他们爬到山顶时却发现了这两座山的不同之处,伊甸山是一座火山,而一树山则是一座只有一颗松树的山丘。还有,站在一树山山顶可俯瞰奥克兰全城!除此之外,在古代,一树山还曾经是毛利人居住的地方,现在仍可看到大面积的17世纪毛利人的城市遗迹以及他们建造的碉堡。山顶上竖立着奥克兰城市创立者,又称奥克兰之父——约翰罗根堪培尔(John Logan Campbell)爵士的纪念碑。
如此美的景色,当然不能放过了,亭亭、文礼和陈红互相拍了很多照片,不仅如此,还请同来的游客给他们三个一起合影留念,很是开心呵。
在大家正尽兴的品赏这座富有诗意的山丘时,导游又讲了一个关于这座山的传说:一树山从前是有许多树木的,由于欧洲殖民者进入纽西兰后侵占了毛利人的土地,从而激起了他们对殖民者的仇恨,故此将满腔愤怒发泄在这一树山上。人们经常在漆黑的夜晚偷偷将一棵棵树砍死。虽然当地政府加强了保护,但无奈土著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终于把山上的绝大部分的树砍倒了,只剩下山顶的那颗松树。据说,为砍掉这一山的树还死了不少的毛利人。
其实,山顶的这棵松树并不是他们刻意保留下来作为纪念的,只不过是土著人想尽办法也未能把它砍倒,才使它存留至今。
天意啊!正因为土著人没有砍倒这棵树,这座山才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风景。
原来,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充满着斗争和血腥,也集聚了人们的苦难与不幸。
时间到了,大家都沉默不语地离开了一树山,坐着大巴往北走,去观赏新海港大桥。
这时,已经是中午12:30了。大巴在途中的一家中餐馆附近停了下来,导游给游客们连吃饭带休息只有三十分钟。吃了午餐,休息了十几分钟,他们又继续赶路了。
在路上,导游便介绍起海港大桥来:“海港大桥是奥克兰最具代表性的景致。它建于1959年,是一座钢架结构桥,离海面高43米,全长1020米。它横跨在维塔马塔海湾,沟通了这里最繁忙的港口——怀提玛塔海港的南北两岸。海港大桥与停泊在游艇俱乐部的万柱桅杆一起,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由于当时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大桥设计的过载量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1969年,仅过了10年,他们又聘请日本专家,由原设计的四车道增加到六车道,使大桥的过载量增加了1倍之多。目前,该大桥高峰时期,一天可通过95000车辆以上。所以,人们笑称,这两股道为‘日本增加道’!”
听导游这么一介绍,还没到这座大桥呢,亭亭便心向往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