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薄”事件幕后的总导演到底是谁? [2012/04]
-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2012/05]
- “香蕉人”的困惑 [2011/12]
- 一声叹息 [2011/06]
- 从“朝鲜兵变”想到的…… [2012/01]
- 就算我求您了!!! [2012/05]
- “海归”呀“海归” [2011/06]
- “将熊熊一窝”——“南京风波”给我们的启示 [2012/02]
- 意外的收获(二)——写于2011年圣诞节前夕 [2011/12]
- “勿以善小而不为” [2012/02]
- 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镜头 [2011/12]
-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2011/11]
- 每逢佳节倍思亲 [2010/09]
- 亲爱的妈妈,我永远爱你!(一) [2011/03]
- 本是同根生......(一) [2010/05]
- 真正的朋友 [2011/05]
- 《海芋花开》——答谢读者 [2011/03]
- 我所认识的台湾女人(三) [2010/12]
九十年代中期,姐姐单位的福利非常好,主要是她们奖金高,还经常发东西,连卫生纸都一箱一箱的发。他们单位还发电子打火灶、抽油烟机、冰箱等高档厨房用品,在当时可能算是最有钱的单位了。
那几年,姐姐几乎把发的工资和奖金,甚至物资都给了家里。这样一来,家里的经济状况立刻有了好转。两年之后,我也毕业工作了。虽然工资低,但至少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其实,刚刚毕业时,在家里没事干,我就到一家精品店打了一个月的工,挣了九十七块钱。记得,我领了工资后好高兴,推开家门就大声向妈妈报喜:“妈妈,我也发工资了!我挣了九十七块钱!”说着,就把工资递给了妈妈。妈妈也很高兴,大声地对我说:“晶晶也挣钱了!好啊!很能干啊!”
这就算是我第一次为家里做的贡献吧,虽然这点贡献跟姐姐比实在不值一提,但当时才二十岁的我心里还是充满了慰藉!
那天,妈妈别提多开心了,女儿还没有正式参加工作就知道给家里挣钱了。给她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儿对家里的心意。
姐姐和我工作以后确实不仅给家里减轻的经济负担,而且还能多少帮助家里度过经济上的难关,尤其是姐姐对家里经济上的帮助使妈妈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但是,不能总是依靠姐姐呀。当时她也有二十几岁了,也该找男朋友,过两年就要谈婚论嫁了。所以,即使退了休,妈妈仍然没有辞去她的第二份工作,直到小弟去美国留学后的第二年,她才正式退休。
想想,一个小女人,每天都要穿梭于风景秀丽的大学和喧闹嘈杂的市区的培训中心之间,十几年如一日。而这时,妈妈已迈入花甲之年。人家的妈妈都已经开始享受人生了,我们的妈妈却还在为子女劳累奔波。她是多么不容易呀!
一天上午,我到城里上学,正好妈妈拎着装满作业本的布袋子去培训中心上课。我们就一起挤公交车去城里。公交车一到,我先轻轻地把妈妈推上车,然后我也上去了。这时,车上已经没座位了,妈妈个子很矮,够不着高处横梁上的扶手,而座位上的把手也被别人占了。车子刚一启动,妈妈就往后退了好几步,差点摔倒在地上。我忙说:“妈,你拉我的衣角,我拉横梁上的扶手。”但妈妈一手拿着一堆作业本,一手提着一个皮包,没办法拉我的衣角。见此情形,我叫道:“妈,你把皮包给我!”话音刚落,司机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妈妈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我连忙俯下身子去扶妈妈,结果我也坐在了地上。当时,有不少有座位的乘客,尤其是年轻的乘客都笑了。但,我的心里好难过,不是为我自己而难过,而是为妈妈而难过……
多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妈妈提着厚厚的一摞作业本,艰难地挤上公共汽车去河西的培训中心的时候;每当我想起妈妈吃力地捧着厚厚的作业本,疲惫地回到家中的时候;每当我想起妈妈回家后,脱下袜子,脚板上露出的厚厚的老茧的时候;每当我想起妈妈累了一天还要为我们做饭、洗衣的时候;……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和由衷的感谢,便从心底里迸发出来。而此时的我,总是泪如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