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薄”事件幕后的总导演到底是谁? [2012/04]
-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2012/05]
- “香蕉人”的困惑 [2011/12]
- 一声叹息 [2011/06]
- 从“朝鲜兵变”想到的…… [2012/01]
- 就算我求您了!!! [2012/05]
- “海归”呀“海归” [2011/06]
- “将熊熊一窝”——“南京风波”给我们的启示 [2012/02]
- 意外的收获(二)——写于2011年圣诞节前夕 [2011/12]
- “勿以善小而不为” [2012/02]
- 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镜头 [2011/12]
-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2011/11]
- 每逢佳节倍思亲 [2010/09]
- 亲爱的妈妈,我永远爱你!(一) [2011/03]
- 本是同根生......(一) [2010/05]
- 真正的朋友 [2011/05]
- 《海芋花开》——答谢读者 [2011/03]
- 我所认识的台湾女人(三) [2010/12]
但圆圆很清楚,芳芳此时心里非但没有“胜利感”,反而更加惶恐。
姐姐和姐夫是协议离婚的。姐夫没有给姐姐任何补偿包括金钱上的和物资上的。这无形给芳芳全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这一点圆圆对姐夫非常失望,从此把他定义为“猥琐男”。结婚已经十几年了,不看在这十几年的情意上,就算看在孩子的份上,也应该给姐姐一点补偿吧!哪怕一点点,都说明你是一个男人,是个君子!这么一想,圆圆倒是多少理解了姐姐为什么把婚离的如此坚决。
再联想到自己,圆圆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圆圆的丈夫是她在大学三年级时认识的。当时在大学里可能算是晚恋了,因为好多女孩子在大一就急着把自己“兜售”出去了。虽然她也有这个想法,但前几年的功课实在太压头,如果把时间用在谈朋友上,功课很难学好。再说她也一直信奉,自己的另一半可遇而不可求。当然,在圆圆的心里也一直有着选择男友的标准,即善良、聪明、脾气好、有情调。在这四项标准中,头三项是必要条件。她觉得一个人首先要心地善良,一个不善的人再聪明再有情调也是白搭。第二就是聪明。圆圆一直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才选择了学文科。自己的另一半应该是个学理科的男孩。在她看来学理科的男孩逻辑思维好,思辨能力强,不卖弄文才,也正好弥补了自己在智力上的不足。第三,要有一个好脾气。这是从圆圆的母亲那里得来的经验教训。圆圆的父亲很英俊,有点像三四十年代的演员孙道临,连气质都很像。父亲也很有才,就是脾气暴躁,不会疼人。至于情调,有当然更好,没有也可以接受。理科学生可能不如文科学生会写情书,但生活肯定会是踏踏实实的。至于个子和长相,对她来讲都不十分重要。另外,她坚决不找高干子弟和商人。高干子弟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不会把自己当会事;而商人则“重利轻别离”,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到了大三,各个高校之间的联谊活动越来越多,圆圆也开始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了。在一次学校联欢时。圆圆认识了大自己四岁的丈夫----柯南。当时他还在一所名牌大学计算机系读硕士。一开始,圆圆没有太在意他,倒是很喜欢另一个小伙子。他个子不高,但气质和风度都不错。但,圆圆很快就发现那个小伙子已经有心上人了,也就没有再联系了。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即将研究生毕业的柯南骑着单车来到学校找圆圆。柯南的个子高大,虽不算英俊但看起来并不让人厌恶。他身着一套笔挺的西装,西装的口袋里还插着一条洁白的小手绢。脚踩一双油光锃亮的皮鞋,梳着很整齐的头发。圆圆心里想,这人可真有意思,他还以为自己是许文强呢?因为太正式了,所以圆圆觉得有点儿不自在。不过他的笑容很灿烂,人也特别和蔼,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很善良,脾气特好的大哥哥。他笑吟吟的告诉圆圆,他们学校有一个理查德钢琴演奏会,约她一起去看。圆圆问他:“能叫上我的其他同学一起去吗?不然晚上回来会害怕的。”柯南笑了,“我只有一张票,就只请你一个人去。看完钢琴演奏我送你回学校,没关系的!”看着这位可亲的大哥哥,圆圆觉得格外亲切。于是,她点头同意了。
圆圆请柯南在学校吃过了晚饭,然后柯南载着她,骑着单车向柯南的学校礼堂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