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薄”事件幕后的总导演到底是谁? [2012/04]
-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2012/05]
- “香蕉人”的困惑 [2011/12]
- 一声叹息 [2011/06]
- 从“朝鲜兵变”想到的…… [2012/01]
- 就算我求您了!!! [2012/05]
- “海归”呀“海归” [2011/06]
- “将熊熊一窝”——“南京风波”给我们的启示 [2012/02]
- 意外的收获(二)——写于2011年圣诞节前夕 [2011/12]
- “勿以善小而不为” [2012/02]
- 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镜头 [2011/12]
-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2011/11]
- 每逢佳节倍思亲 [2010/09]
- 亲爱的妈妈,我永远爱你!(一) [2011/03]
- 本是同根生......(一) [2010/05]
- 真正的朋友 [2011/05]
- 《海芋花开》——答谢读者 [2011/03]
- 我所认识的台湾女人(三) [2010/12]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柯南一家终于到了SD省的省城J。柯南的哥哥柯钟早早地就在候车室里等待着弟弟的到来。
柯南有两兄妹。长兄比他大五岁。由于“文化大革命”,长兄没有上高中就上山下乡了。高考恢复后,他通过“自考”拿了一个中文的大专文凭,从一个农场调回到了县城。由于工作出色,几年后当上了县里的广播电视局的局长。嫂子在广播电视局当了办公室主任。柯南的小妹莺莺比他小六岁,从SD省的SD师范大学的生物系毕业后,考到了上海一所名牌大学读博士,之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癌细胞的研究。她现在已经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了。这次,小妹也要专程从上海赶回老家和二哥柯南团聚。
莺莺从小就跟二哥的关系最好。她在人生旅途中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踏着二哥走过的路前行的。虽然所学的专业不同,但他们都具有诚实守信、一丝不苟、执着不懈的治学精神和良好品质。而这种精神和品质,毫无疑问,都来源于他们朴实敦厚、善解人意、教子有方的父母。
莺莺跟圆圆关系也一直不错,圆圆生小南的时候,她就专程从上海赶来看过圆圆,还给她送饭到医院里。在柯南和圆圆的兄弟姊妹中,她是圆圆生产后,第一个来医院看望圆圆的,也是第一个看到小南的亲人。所以,圆圆对这个小姑子一直充满感激!
坐了几个小时的小轿车,柯南一家终于和哥哥回到了家。
婆婆家就在二楼。一进家门,三个鲜红的纸灯笼便映入了圆圆的眼帘。说实话,这种装饰在圆圆看来,确实有些土气。但,这“土气”中却带着一份浓浓的喜悦和思念。圆圆丝毫不反感这种“土气”,反而觉得它更亲切、更喜庆。
婆婆家里非常简陋,但收拾得一尘不染。他们的沙发是多年前买的,面上已经出现几个大洞了;电视机是19寸的黑白电视。洗衣机还是80 年代买的老式的单筒的那种,一洗衣服便咣当咣当地响个不停。家里几乎看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结婚这么多年来,圆圆从没听到公婆抱怨过一次。每次柯南要给爸妈钱都被他们拒绝了。他妈妈总说:“你们啥也别给我们,我们啥都有!只要你们能常回来看看,俺们就高兴!!”
这次,婆婆公公看到儿子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了,别提多高兴了!高兴得都不知道怎办好!一会儿倒杯水,一会儿倒杯牛奶;一会儿拿几根火腿肠,一会儿夹几片酱牛肉;一会儿……“爸妈,你们就别忙乎了!我们在一起说说话。”柯南拉着妈妈的手坐下。刚坐下,妈妈就十分关心地问:“你的血压还高吗?”“还是挺高的。不过现在正在吃药控制。”柯南对妈妈说。“吃的什么药?”妈妈又问。“是我们那儿的医生开的处方药。”柯南回答说。“我给你测测!”妈妈马上起身去拿血压计。“妈,不用了!您先坐一会儿!等会儿再说!”还没等柯南说完,柯南妈已经把血压计拿来了。她细心地把柯南的左胳膊的袖子撸起来,把血压计上的带子紧紧的缠在柯南的胳膊上,开始给他仔细的量着血压,“你的这个毛病随我,我血压也高,也是天天靠吃药控制。不过,你还年轻,还是少吃药的好,平时得多锻炼。”妈妈边说边量血压,还给柯南提建议。量完了血压,妈妈点点头说:“是高呵,100到140!”妈妈神色紧张,自言自语道。“这几天就啥也别干了,好好歇着吧!”妈妈心疼地说。
是啊,自从柯南十六岁上大学后,他与家人就聚少离多。上大学那会儿,寒暑假还经常回家。但工作以后,特别是结婚后,他回家的次数就少得可怜了。后来出了国,几年想跟家人见上一面都难了!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柯南妈多么思念儿子啊!但他老人家把这份思念都深藏在心里,从不轻易表露,生怕给儿子增加过重的负担。多年来,她老人家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承诺:决不给儿女添麻烦,让他们轻松自在的生活。这让柯南,特别是圆圆尤其感动!
圆圆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她的生命里遇到了柯南,遇到了他们这个如此温暖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