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薄”事件幕后的总导演到底是谁? [2012/04]
-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2012/05]
- “香蕉人”的困惑 [2011/12]
- 一声叹息 [2011/06]
- 从“朝鲜兵变”想到的…… [2012/01]
- 就算我求您了!!! [2012/05]
- “海归”呀“海归” [2011/06]
- “将熊熊一窝”——“南京风波”给我们的启示 [2012/02]
- 意外的收获(二)——写于2011年圣诞节前夕 [2011/12]
- “勿以善小而不为” [2012/02]
- 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镜头 [2011/12]
-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2011/11]
- 每逢佳节倍思亲 [2010/09]
- 亲爱的妈妈,我永远爱你!(一) [2011/03]
- 本是同根生......(一) [2010/05]
- 真正的朋友 [2011/05]
- 《海芋花开》——答谢读者 [2011/03]
- 我所认识的台湾女人(三) [2010/12]
水晶的这篇流水日志,在贝壳村的朋友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已悄然搁笔了。在这里,要感谢诸多朋友们的鼓励和指导,也感谢朋友们的建议和批评。可以说,没有你们的参与就没有今天的《本是同根生》!
《本是同根生》讲的是一对姐妹在来到异国他乡后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矛盾冲突。在这个冲突之下,隐藏了三个家庭对两对年轻人的不同影响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命运。
圆圆和芳芳的家庭环境对他们的性格和生活道路的影响是深远的。圆圆的父母是在XX城的一所大学工作。母亲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父亲曾经是个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母亲大学毕业后,跟父亲生活在北方二十多年。除了芳芳出生在XX老家,其他的三个孩子均出生在北方的军营里。跟着父亲多年生活在山沟沟里,母亲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最重要的是牺牲掉了事业。母亲一直认为父亲不是很爱她,对孩子也关心的很少,脾气又非常暴躁。所以,从圆圆懂事起,母亲从来就没有快乐过,天天鸡皮酸脸,唠唠叨叨。由于圆圆从小倔犟,父母始终不喜欢她的个性,父亲甚至还经常对她拳脚相向。母亲呢,就觉得她不灵活,缺少眼神,有时还嫌她“偷懒耍滑”,不能帮自己分担家务。由于从小到大,圆圆很少能体会到父母对她的关爱,养成了有些自闭的性格。多年来,圆圆始终畏惧跟父母交流,也不知如何跟父母交流。她总觉得在父母的眼里自己一无是处,一直比较自卑。生活中她缺乏安全感,总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许。正因如此,她的个性较独立,能吃苦耐劳。在她大学还没毕业,就在一家精品店打工挣钱。后来,在一所高中当老师,在教工作中表现非常出色。也正因如此,她在择偶的问题上格外小心,她不求十全十美,但求踏实肯干。在这一点上,她心想事成了。她的工作、恋爱、生子以及后来在北美的生活一直比较顺利,也很幸福。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到圆圆是一个心地善良、单纯执着的女人。在姐姐到来之前,周围很多朋友劝她不要让姐姐住进她家。其实她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姐姐的性格和为人,预料到了姐姐到来之后会有一些不和谐。但毕竟血浓与水,她看重的是浓浓的亲情,而非自己的个人利益。在跟姐姐及女儿相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尖锐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在姐姐来之前,圆圆没有想到的。比如网上交友谈恋爱,随便接受陌生男人的钱财等。由于圆圆的不善交流、追求完美以及多年没跟姐姐在一起生活造成的不理解,使矛盾不断升级。最后,跟姐姐甚至和父母弟妹的关系一度紧张甚至相互仇恨。后来,姐姐砸了她的家,毁了她邻居的车。故事以这样的结局而告终,不能不说明不善沟通,刻板教条的性格造成了她与姐姐的积怨的加深,以至于后来反目。不仅如此,她也没得到家里的理解和帮助,反而落得个做了好事却没有好报。所以,结果不好。而人们重视的往往就是这个结果!对于圆圆来讲,这是人生的一次深刻的教训。
芳芳是圆圆的姐姐,也是本故事的第二主角,或者称作配角吧。她是家中的老大。在她很小的时候,很受父母的娇宠,养成了飞扬跋扈的个性。小时候,她经常打他们家的保姆老奶奶,曾经拿鞋子往老人身上扔,用舀水的勺子打老人的脸,保姆很不喜欢她。有什么好吃的都偷偷地给圆圆吃而不给她。后来,妈妈接连生了几个孩子,更忽略了对芳芳的教育。而由于弟妹增多了,芳芳自然从娇女成为了大姐。不得不开始帮妈妈分担家务,做些零活了。特别是保姆去世后,她小小年纪便成了半个劳动力。父母工作都很忙,无暇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姐姐的一些毛病在不知不觉中滋长,比如性格好斗、脾气暴躁、缺乏耐性、爱说谎话、喜欢吹牛、做事毛躁、爱慕虚荣等。另外,由于姐姐是家中老大,自然跟妈妈的感情离得最近。所以,她身上也沾染上了妈妈的一些缺点,比如自说自话,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怎么痛快怎么来;喜欢攀比,看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这些都是她后来在工作中没有持之以恒的重要原因,也是她婚姻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工作中,她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即使出了那么大的错,也满不在乎。在婚姻上,她不觉得自己家跟别人家有什么不同,反正糊里糊涂地过。跟婆婆也没有里外反正,长幼尊卑,甚至敢跟婆婆大打出手。最后,她跟丈夫彻底闹翻。
出了国,到了圆圆家,她才恍然觉得自己除了有个女儿,其他的,她是一无所有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穷光蛋”一个。由于在国内她没有知识的储备和积累,又没有努力的方向。而她心里很明白,住在妹妹家也不是长久之计,早晚得搬出去。但是,搬出去怎么办?她对未来没有任何计划,也没跟妹妹详谈过对将来的打算,就这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欲醉即醉!她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是太知道自己的处境了,才用一种消极的手段来麻痹自己,放纵自己来求得内心的平衡。有时,她清醒的时候也说:“我倒是想找中国人呐,但中国人也不要我呀!”听到她这么说,你会由衷 的感到她的内心的一种无奈。的确,一个长期没有学习习惯的人,你让她一下拿个博士。那就等于让她到天上摘个月亮下来当月饼吃!她不可能做到的!到后来,圆圆不再愿意她把自己的家当Dating的“基地”的时候,她更对圆圆怀恨在心,你不让我好,你也休想过好!正像她女儿透露的那样“别人对我不仁,那我就对她不义”。
芳芳是对圆圆进行了报复。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几年里,她没有一天心里是安宁的。她一定会跟圆圆一样心灵会时常被痛苦的回忆折磨。毕竟他们本是同根生,随命运不同,但筋相连,血相通……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