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薄”事件幕后的总导演到底是谁? [2012/04]
-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2012/05]
- “香蕉人”的困惑 [2011/12]
- 一声叹息 [2011/06]
- 从“朝鲜兵变”想到的…… [2012/01]
- 就算我求您了!!! [2012/05]
- “海归”呀“海归” [2011/06]
- “将熊熊一窝”——“南京风波”给我们的启示 [2012/02]
- 意外的收获(二)——写于2011年圣诞节前夕 [2011/12]
- “勿以善小而不为” [2012/02]
- 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镜头 [2011/12]
-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2011/11]
- 每逢佳节倍思亲 [2010/09]
- 亲爱的妈妈,我永远爱你!(一) [2011/03]
- 本是同根生......(一) [2010/05]
- 真正的朋友 [2011/05]
- 《海芋花开》——答谢读者 [2011/03]
- 我所认识的台湾女人(三) [2010/12]
(九)民主思想的先驱者
高祖张百熙少时就发奋读书,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大志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读书气嶙峋”,“常怀四海志”。但少年时期他受到的是儒家思想的教育,而立下的是“内圣外王,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
而后,走入社会,进入仕途,亲眼目睹了民众的疾苦,特别是目睹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暴行,以及给中国百姓带来的灾难,因此,这种爱国的情感又深深地打上了忧国忧民的烙印。他竭尽全力,为国为民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他曾联络五十多名在京官员弹劾李鸿章、世铎等权贵抗战不力投降误国的罪行。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大有鲸吞中华民族之势。在这危难之际,高祖百熙大声疾呼,“瓜华之端,西人所明势力圈也”,不仅仅是“割我海疆边境而已”!他痛切而敏锐地看到帝国主义正在瓜分中国的土地,然后,在这片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像赶杀印第安人那样赶杀中国人,像奴役黑人那样奴役中国人。中国人民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故而,张百熙痛心疾首,大声疾呼,力主革新,救亡图存!
张百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国者。但必须看到,他绝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封建爱国者。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与中国传统民主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紧密结合的产物。他所爱的国不仅是满洲贵族之国,而是广大人民之国。正如他在同治十三年殿试所写的文章中,说道:“夫天之生民,非为王也;天之立王,以为民也。政平者,天与人。政失者,天夺之。”意思是: 人们生来不是为君王服务的,而君王的出现则是为人民服务的。谁为人民服务得好,就让谁当君王。否则就免除他君王的职务。
显然,在此,一方面他接受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即民心的相背决定政权的归属;另一方面,他又创造性地发展了孟子的原始的民主思想,认为在人类社会之所以出现君王,其目的就是为人民提供一个服务的机构。因此,归根结底,不是人民为君王服务,而是君王为人民服务。正因为他有着朴素的原始民主思想,在君主绝对专制风行一时的年代,他仍然能够很自然地接受了西方的扩大民权、限制君权的君主立宪思想。
尽管在他的著作中,还没有系统地论述西方近代的民主思想,但我们从两件事情上,不难看出他是接受和信仰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一、在戊戌变法中极力推荐康有为为赐登经济特科。如果没有君主立宪和西方的民主思想,他是不可能举荐康有为维新变法的。二、在清末官制改革中,他曾提倡地方自治,提倡按西方各国体制,组织国会、组织政府,实行官吏专业化。特别是当保守派瞿鸿矶等提出要保留军机处时,他则针锋相对地向朝廷密奏,必须废除军机处,另组责任内阁。这无疑是进步的建议和主张。军机处是雍正时期设立的,直接由皇帝掌握,向皇帝负责的集权式的机构。设此机构的目的就在于加强君主专制。而责任内阁则向国会负责,其目的是扩大民主,限制、削弱君权。君主立宪的民主精髓就在于此!
从历史的角度看,高祖百熙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确深深地打上了朴素的“民本”思想的烙印,同时也结合了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使他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真正成为了一个杰出的民主主义的政治家。
故此,他的热爱祖国,就突出的表现在热爱人民,内心时刻牵挂着广大人民的疾苦。每当他看到祖国山川河流,触及到一草一木,听到猿啼哀鸣,他都会触景生情,联想到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联想到北方中原饱受西方列强蹂躏的人民。
因此,高祖百熙的民主思想是中国朴素的“民本”思想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就此,说他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先驱者和倡导者,实不为过。
那么张百熙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湖湘文化的熏陶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