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来说说老毛和张玉凤的所谓私生子!~ [2013/03]
- 一百多年前的5000美金能买到什么样的房子?!~ [2013/10]
- 2012夏令营之”舞文弄墨“——纪实文学:我曾遇见过这样一位”达人女星“!~~~ ... .. ... [2012/07]
- 老友送了我一辆“坦克车”!~ [2013/11]
- 美国Local自驾游之二(湖泊篇) [2013/10]
- 外脆里糯的红豆沙糕 [2013/05]
- 几款外婆烧法的家常菜——《今天我掌勺》外一篇 [2013/10]
- 和好友在家餐聚!~~~ [2012/09]
- 亚裔西式婚礼见闻 [2012/08]
- 又好吃又好做的上海葱油面 [2012/12]
- 我目前的一日三餐——另类减肥法 [2012/12]
- 我曾吃过一成熟的牛排 [2012/05]
- 埃塞俄比亚掠影 [2013/09]
- 纪实文学: 救过人的感觉真好!——天上掉下个大侄儿 [2012/05]
- 小侄女结婚了!~ [2013/03]
- 一声迟到了近四十年的”对不起“!——(上) [2013/03]
- 今天我掌勺!~ [2013/06]
- 杂记:伟人和普通人的距离 [2012/05]
- 年少轻狂改变了我的一生——我的高考经历 [2012/04]
- 杂文: 谈谈我们家的育儿经 (下) [2012/03]
- 烧烤郊游会简报 [2012/08]
- 我下放时待过的地方------ [2012/09]
- 纪实文学: 如何赢得美妻归(上)—— 谈谈我们家的夫妻经之一 ... ... ... [2012/03]
- 也谈贝壳村 [2012/06]
战争决裂的起因是年轻的妈妈究竟应该去何处分娩生产?!原来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虽然新政府从成立那天起,就大力提倡移风易俗,鼓励推广年轻的妈妈去各地新成立的妇幼保健医院分娩生产,可在许多家庭经济条件富裕、家中又有人可以照顾产妇婴儿的家庭,人们还是喜欢沿用旧习,把四乡闻名有口碑的“接生婆”请到家中,在家中分娩生产。年轻的父亲当然坚持要去市妇幼保健医院分娩生产,而年迈的祖父母认为别说现在天色已晚还下雨,就算不是,像自己这种既不缺钱又不缺人的家庭,也理所当然应该把接生婆请来家中,在家中分娩生产。本来,在一个彼此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大家庭,如果两代人对某件事看法不同并不是什么大事。他们可以本着对当事人的挚爱,用协商、探讨、或者尊重当事人意愿等方法来解决。可是,由于这是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又严重失调的家庭,两代人之间——特别是在岳母和女婿之间——明争暗斗的战争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因此,就算到了这种人命关天、产妇和胎儿命悬一线时,他们也照样可以抛开一切,先展开一场他们早已习惯的“一口气”战争!他们都各执已见认定真理在自己一边,天下唯有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最好的;他们用非理性、甚至是指东为西指天为地指鹿为马的强词夺理战术,来强调自己的对、对方的错;结果,眼看在岳父母的坚决抗争下——特别是在那位岳母大人所施展的胡搅蛮缠、胡言乱语、胡拼烂打战术下——自己已取胜无望,因而变得心浮狂躁气急败坏的年轻丈夫,就只能把反败为胜的希望寄托在此刻正躺在自己身后的床上,不知是因为阵痛还是因为心痛,正变得奄奄一息的妻子身上。他用声嘶力竭的声音和最后通谍的语气告知妻子:如果她不能和自己站在一边,跟随自己去市妇幼保健医院分娩生产,而是依从自己的父母,选择留在家中分娩生产的话,那么,他就只能马上卷起铺盖离开这个家!因为作为一名准国家干部、新中国未来的栋梁,他是再也无法和任何封建愚昧自甘落后于社会落后于时代的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了!------最后,当年轻的丈夫看到妻子迟迟没有表态,只是躺在那里默默流泪抽泣,而那位可恶的岳母则在一旁一边冷笑,一边催他快走时,他只能一咬牙,拎起简单的行李,怀着一腔悲愤两眶热泪,毅然决然离开了这个家!
虽说三天后,年轻的妻子就请父亲的入室弟子姜阿根做信差,到市文训班来通知他,说他已是一个眉清目秀白白胖胖体重近九斤重儿子的父亲时,他心中也感到高兴感到激动感到自豪,并立刻设法找了一些社会上紧俏的营养品让来人带回,但他信守自己的诺言没有回去。他决心等自己毕业后,有了工作,真正有能力拥有属于自己的家时,再去把她们母子接出来团聚。
年轻的丈夫终于通过考核,被分配到江南市城中区政府当了一名宣传干事。就在他开始为自己的小家正式作筹划准备时,姜阿根再次出现在他面前。令他感到讶异的是,这次姜阿根居然是受他最恨的岳母大人所托,带来的消息是:他年轻的妻子抛下他们刚两个月的儿子,报名参加了由著名的“南泥湾生产大将军”王震所率领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在人已在市火车站,即将登车北上。当年轻的丈夫气喘吁吁赶到火车站,由人头簇拥的兵团战士中间,找到自己穿着一身布军服、因产后不久心情郁闷而显得特别憔悴虚弱的妻子时,他本能地感觉到,一切都已太迟了!因为他在妻子脸上重新见到了那种矜持中夹杂着执拗、同时又平淡平静到不起半丝波纹不带半点火气的神情!果然,当他俩相遇时,她用平静的口吻告诉他:因为她不想做一个封建愚昧、自甘于落后时代落后社会,并有损于一个国家干部丈夫形象的妻子,所以她选择到祖国最贫穷、最落后、最艰苦的地方去改造锻炼自己!如果他俩今生注定有缘,那将来总会有相聚的一天;如果无缘,那现在这种分开又何尚不是最自然、最方便、最少痛苦的一种?此外,她要丈夫放心,说他们的儿子对于外公外婆来说,是俩老生命中最宝贵的“命宝”,决不会受到半点闪失半丝亏待!最后,当年轻的妻子从丈夫眼睛里看到他试图阻拦自己时,她用温柔而坚定的神态阻断了对方的想法。她一边含着热泪强作欢颜要丈夫保重,一边转身融入战友们的队伍,登上了早已在一旁等候待发的北上列车。
火车在嘹亮的汽笛声和雄壮的“兵团战士之歌”声中缓缓启动,然后加速,越来越快,直至带着年轻的妻子消失在往北的远方!------
这对年轻的夫妇就是萧也骐的父亲和母亲。而那个从二个月开始——或按外婆的说法从“血泡泡”开始——就不得不和外公外婆相依为命的男婴,当然就是萧也骐自己。虽说三年后,母亲在父亲的重新追求下,终于从新疆回到了江南市,俩人重归于好,并在一年后给萧也骐添了一个可爱的妹妹。但由于父亲的坚持,他们没有重返曹家船厂,而是在外面租房居住。在刚开始时,他们要隔几个月才来曹家船厂探望萧也骐一次,直到他上学后,才改为每月固定来看他一次。所以在萧也骐的感觉中,与其说自己是父母的儿子,倒不如说是外公外婆的“儿子”!也许就因为如此,他此时才会忍受炎热、忍受无聊、忍受外婆恼人的唠叨,在这里为他们作长时间的、没有意义没有必要的站岗放哨!——只不过由于他年龄尚小,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