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朋友为我画的人体油画(附图) [2011/09]
- 回国流水帐 5 [2012/02]
- 陪伴父亲的日子(后记) [2013/12]
- 北京胡同故事多 [2016/03]
- 回国流水帐 6 [2012/02]
- 阿拉小厨大酬宾 [2011/04]
- 回国流水帐 3 [2012/02]
- 陪伴父亲的日子(6) [2013/12]
- 熊妈,熊娃,黑夜里我们相遇 [2015/07]
- 回国流水帐 7 [2012/03]
- 没有侥幸,唯有天意 [2012/07]
- 背影与目送 [2014/01]
- 爱在北京(3) [2014/02]
- 陪伴父亲的日子(5) [2013/12]
- 陪伴父亲的日子(7) [2013/12]
- 接受你极其平庸的孩子 “亲近自然《亲亲宝贝》” [2012/07]
- 怀孕 离婚 中彩票 [2012/04]
- 意外的收获 茴香饺子 [2011/04]
- 北京傻妞儿 [2010/11]
- 平常事 平常心 [2011/11]
- 挑战唐骏同学,比赛火鸡大餐 [2011/11]
- 该莫言的是我们 [2012/12]
- 辛辣的,甘甜的,平淡的,人生百味 [2012/08]
上星期四上午看到63的微博,得知西子离去的消息,不免难过。他的“笑与癌斗”系列深深感动着我,他坚强精彩的人生温暖鼓励了许多人。那天中午正好和忘年交有一个午饭的约。我的心情有一点低落,虽然与西子没有任何交流,但还是心痛。低头走进餐厅,抬眼寻找我的朋友,他坐在拐角,当他看到我的时候,一脸的兴奋,离他的座位还有好大一段距离,我已看到他举起iphone,“I’m a grandpa this morning.” 我还没有坐下,他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了他的喜讯。我拿起iphone, 看到一个圆圆的闭着眼睛的胖小子。他第一个孙子就在那天凌晨在夏威夷诞生。我的心咯噔一下,西子也是在凌晨离世的。虽然对佛学的生死相续、轮回转生不太认同,但那一刻我还是怔了怔。同一时刻,一个生命结束,另一个生命开始。
婴儿呱呱落地,第一个反应是挥着小手哇哇的哭,可周围的人全是兴奋,开心,庆贺着这一喜事的降临。临终的人有的活到可以坦然赴死,含笑九泉,而身旁的亲人朋友无不伤怀,悲痛。人的一生是不是就是哭与笑,悲与欢的一生?
庄子认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不必过于悲哀。不过常人还是或多或少对死亡有一种恐惧吧? 也许面对年长多病的父母,也许躺在久病的床榻,也许夜深噩梦初醒,人会在某一时刻想到死亡。最近在看一本“让死活下去”的书,作者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妻子,陈希米。她在文字中悼念亡夫,怀念过往的岁月,遥寄哀思。可以看出这是她倾心写给史铁生的一封情书,有哀痛,有怀念,有思考,但更多的是倾诉。字里行间好像是作者的自言自语,但更像与亡夫的有问有答,动人异常。她写道:“要是不深信现在我写的能被你看到,我怎么活?!因为你确实看到了,我才能深信。”她是借着她的笔,记录了两人“不同凡响”的爱情,让亡夫的“死”活下去。
史铁生生前多次谈论死,他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他的豁达,他的乐观,他的智慧让他活出了精彩。人生在世,有谁能掌控冥冥之中的定数?有谁能扮演上帝的角色?就让神归神,人归人吧,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眼前,好好生活。文天祥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过于豪迈,活到可以坦然赴死已是很高的境界了。
“未知生,焉知死?”其实这句话倒过来讲也同样成立。“不知死,焉知生”,当你懂得因为有死,所以活在当下,你便发现什么是真正最要紧的事。什么事可以忽略,什么事必须重视;什么时候需要放弃,什么时候一定要坚持。物质,金钱,欲望原来都是微不足道的身外之物;而亲情,温暖,关爱却是至关重要的必需品。
生活中没有太多的大幸福,但只要留意,身边的小快乐亦是好的:雨后的周末去爬山,发现小路两旁的绿草镶满晶莹的露水,剔透玲珑。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心醉的清新,停下脚步,闭上眼睛,深深吸入一尘不染的空气,感觉真好。身体不适,在家休息,和朋友讲电话,忽然听到朋友说:“我下午去看你,可好?”当然不要,周五的下午,怎么能让人家开两个小时车来看我,心中的感动与欢喜已是满满的。晚饭后,拉着儿子出门散步,不知怎么聊到母乳,我又把他小时候不肯喝奶粉的故事讲了一遍,他居然伸出长长的胳膊搂紧我:“谢谢老妈,因为那一年多的母乳,我才长这么高。”望着比我高多半头的儿子,那一刻,真是满足。
终于懂得,生死有命,世事难料。能做到的是怀着最大的真诚,最深的善意,专注于值得专注的地方,认真过好每一天,活到可以坦然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