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口诗社出品】舆论的力量,谈郭德纲~ [2010/08]
- 女大学生被“包二奶”谁之过? [2010/09]
- 【四口诗社出品】一个故事,三个问题~ [2010/08]
- 天朝顺民与民主自由 [2010/07]
- 女强人~ [2010/05]
- 你回答我,好么? [2010/06]
- 尘心流笔:娇妻似水~ [2010/07]
- 爱与自由~ [2010/05]
- 有时候,我觉得她太了解我乐~ [2010/06]
- 关于爱情~ [2010/05]
- 【四口诗社】驴背上的CHINCHON [2010/11]
- 越伤心,越让我感觉美丽~ [2010/06]
- 潇洒地活着~ [2010/05]
- 窗外的阳光~ [2010/06]
- 幸福的前提~ [2010/05]
- 婚姻与思维方式~ [2010/05]
- 向外求解~ [2010/05]
- 《沧桑》 [2010/05]
- 关于知己~ [2010/05]
第二章 诗与诗人
倘使诗歌是一种心灵语言,那么应用、驾驭这种语言的人,便是诗人了。至于诗歌的优劣并不是评判一个人是否诗人的标准,那只是大诗人还是小诗人的问题。不过当下确实有部分诗人以诗歌命不凡,其实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毕竟,诗歌作为一种心灵语言,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每个人都能应用,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为现代人彰显个性的一个小手段。这好比两个人中只有一人能讲英文,那么在心理上这个会的自然比那个不会的多少有点优越感。在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人们为了凸显个性,有时候是极其不要脸的,诗人就是其中一个群落。可实际上,会写诗、能写诗并没什么了不起,诗人头衔不改变凡人本色。原因很简单,用心说话的能力,其应用范围太狭窄了,你既不能用诗歌来打招呼,也很难用诗歌去进行沟通,因为语言的基础作用是表达和沟通。诗歌这种语言不能用来沟通,等于先天残疾,少了一半功能。其实,即使两个都精擅于诗歌语言的人碰到一起,也很难用这种语言进行沟通。同时,由于心灵密码的不可解读性,又注定了诗歌的聆听者寡,所以在娱乐精神横行无忌的当今社会上,诗歌的市场是十分贫瘠的。那么,诗与诗人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呢?
这个问题涉及到两方面,一是艺术的共通性;二是强化了的表达功能。
简单来说,一个不识谱、五音不全的人仍旧可以欣赏音乐,一个身体协调性差、从不舞蹈的人还是能被一段优美的舞姿深深打动。也即是说,就算不懂也能享受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人类是有审美需求的,这种需求与生俱来,也是人类除了思想以外的灵性的一种集中体现,所以艺术可以传承几千年而不灭。诗歌与诗人存在的意义便在于此。
诗与诗人存在的价值在于诗歌语言具备经过强化的表达功能。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诗歌是表达手法最多的一种语言,况且还有那个“藏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必杀技,所以它的表达效果是足以傲视天下的。而且因为语言凝练,易于传颂,所以诗歌是最容易记载和流传的。正因为如此,诗歌作为一种艺术作品的时候,也是最不容易腐朽和遗失的。此外,诗歌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接受诗歌的门槛特别低,不用花钱,也不需要多高的艺术修为,十几岁的小孩读岳飞的《满江红》仍然可以壮怀激烈。说到这里,诗歌的价值已经不言而喻了,正因为它是一种心灵语言,所以也就是最容易进入心灵的一种艺术,它可以跨时代感染整个民族。那为什么现在的诗歌与诗人似乎失去了感染力,变得不止一晒了呢?这个问题我将在第三章里详细解说。
回过头来我们再研究一下诗对诗人本身的效用。
按照诗歌是心灵语言的逻辑来推理,它的作用很简单,还是表达。你看那些唐宋明清的大诗人,莫外如是,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灵。这是一种理智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尽管第三人可能不是很容易搞懂,可诗人本身是完全明白自己的理智所至、情感所寄。这就好比一个人受了委屈,他需要倾诉来减轻痛苦,或是因拥有梦想和喜悦又不足与外人道。而有一些痛苦和喜悦是藏在心灵深处的,不容易用通俗的手法来表达,或者用通俗的手法表达也达不到想要的表达效果,所以,当一个人独自面对他自己的心灵的时候,就有了诗歌。
毕竟,诗歌作为一种心灵语言,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每个人都能应用,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为现代人彰显个性的一个小手段。这好比两个人中只有一人能讲英文,那么在心理上这个会的自然比那个不会的多少有点优越感。在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人们为了凸显个性,有时候是极其不要脸的,诗人就是其中一个群落。可实际上,会写诗、能写诗并没什么了不起,诗人头衔不改变凡人本色。原因很简单,用心说话的能力,其应用范围太狭窄了,你既不能用诗歌来打招呼,也很难用诗歌去进行沟通,因为语言的基础作用是表达和沟通。诗歌这种语言不能用来沟通,等于先天残疾,少了一半功能。其实,即使两个都精擅于诗歌语言的人碰到一起,也很难用这种语言进行沟通。同时,由于心灵密码的不可解读性,又注定了诗歌的聆听者寡,所以在娱乐精神横行无忌的当今社会上,诗歌的市场是十分贫瘠的。那么,诗与诗人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呢?
这个问题涉及到两方面,一是艺术的共通性;二是强化了的表达功能。
简单来说,一个不识谱、五音不全的人仍旧可以欣赏音乐,一个身体协调性差、从不舞蹈的人还是能被一段优美的舞姿深深打动。也即是说,就算不懂也能享受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人类是有审美需求的,这种需求与生俱来,也是人类除了思想以外的灵性的一种集中体现,所以艺术可以传承几千年而不灭。诗歌与诗人存在的意义便在于此。
诗与诗人存在的价值在于诗歌语言具备经过强化的表达功能。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诗歌是表达手法最多的一种语言,况且还有那个“藏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必杀技,所以它的表达效果是足以傲视天下的。而且因为语言凝练,易于传颂,所以诗歌是最容易记载和流传的。正因为如此,诗歌作为一种艺术作品的时候,也是最不容易腐朽和遗失的。此外,诗歌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接受诗歌的门槛特别低,不用花钱,也不需要多高的艺术修为,十几岁的小孩读岳飞的《满江红》仍然可以壮怀激烈。说到这里,诗歌的价值已经不言而喻了,正因为它是一种心灵语言,所以也就是最容易进入心灵的一种艺术,它可以跨时代感染整个民族。那为什么现在的诗歌与诗人似乎失去了感染力,变得不止一晒了呢?这个问题我将在第三章里详细解说。
回过头来我们再研究一下诗对诗人本身的效用。
按照诗歌是心灵语言的逻辑来推理,它的作用很简单,还是表达。你看那些唐宋明清的大诗人,莫外如是,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灵。这是一种理智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尽管第三人可能不是很容易搞懂,可诗人本身是完全明白自己的理智所至、情感所寄。这就好比一个人受了委屈,他需要倾诉来减轻痛苦,或是因拥有梦想和喜悦又不足与外人道。而有一些痛苦和喜悦是藏在心灵深处的,不容易用通俗的手法来表达,或者用通俗的手法表达也达不到想要的表达效果,所以,当一个人独自面对他自己的心灵的时候,就有了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