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口诗社出品】舆论的力量,谈郭德纲~ [2010/08]
- 女大学生被“包二奶”谁之过? [2010/09]
- 【四口诗社出品】一个故事,三个问题~ [2010/08]
- 天朝顺民与民主自由 [2010/07]
- 女强人~ [2010/05]
- 你回答我,好么? [2010/06]
- 尘心流笔:娇妻似水~ [2010/07]
- 爱与自由~ [2010/05]
- 有时候,我觉得她太了解我乐~ [2010/06]
- 关于爱情~ [2010/05]
- 【四口诗社】驴背上的CHINCHON [2010/11]
- 潇洒地活着~ [2010/05]
- 越伤心,越让我感觉美丽~ [2010/06]
- 幸福的前提~ [2010/05]
- 窗外的阳光~ [2010/06]
- 婚姻与思维方式~ [2010/05]
- 向外求解~ [2010/05]
- 《沧桑》 [2010/05]
- 关于知己~ [2010/05]
女大学生被“包二奶”谁之过?
文/囹圄围困
最近,华南师范大学被“包二奶”的女同学遭校方开除的新闻横空出世,经媒体调查,结果显示这是2005年的一条旧闻。校方也表示2005年出台的学校管理规定没有做出更新,原规定为“学生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其中一方保持特殊关系者将遭处分。最高处罚为留校察看。”无独有偶,《重庆师范大学学生违纪处理管理规定》开始试行,明确提出,“发现当三陪、当二奶、当二爷、搞一夜情的将开除学籍”。同时,有关女大学生被包养的现象再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不同意见
意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许多人认为,女大学生接受包养,属个人隐私、个人选择,校方出台管理规定涉及侵犯个人隐私。由此剥夺学生求学的权利,缺少法理依据。而且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被包养”很难调查取证,除非有人刻意举报,或者当事人过于招摇,否则很难探知女同学是否被包养。即使探知女大学生有被包养的嫌疑,也难深入调查。因为就算公安机关也没有立案、侦查包养现象的法律依据,那么谁来执行调查取证,校方?老师或者同学?还是私家侦探?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证据是否可以采信?基于这些因素校方对被包养的女大学生采取的处理决定,最终只能是捕风捉影了。结论是校方出台的管理规定,其实是子虚乌有的、不可能实现的一种愿望而已。
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认为,学校出台这样的规定,其实是表明校方在道德立场上的一种态度。因为考虑到女大学生被包养这一现象的社会影响极差,学校有必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女大学生被包养的问题,但是至少以明文规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毕竟出卖身体、人格自尊的行为出现在高校令人齿冷。
被包养的成因
一个巴掌拍不响,女大学生被包养也是存在供需两方面原因。首先,社会上包养女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原因来自两个方面:a,饱暖思淫欲,包养女大学生是成功男士炫耀成功的本钱,是附庸风雅的表现。因为女大学生的形象很健康,而且有思想、有修养;b,女大学生有追求,不会死缠烂打,毕业之后往往自谋出路,不会给包养人原本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困扰。而且女大学生会严守秘密,因为怕校方知道,也怕同学朋友知道,通常女大学生都会低调处理这种包养关系,使得财色交易踏雪无痕。
其次,女大学生甘愿被包养的理由也有几个方面:a,家贫,接受包养的女大学生通常都是“巧妇难为”,贫穷的家境使得姣好的她们和她们的家庭只能勉力负担学费,不得不牺牲一切大学生活的自由时光、放弃一切物质享受,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同时眼看着其他同学因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而挥霍青春、金钱,这种心理落差是令人感到痛苦的根源。b,快乐无罪,美丽是资本,趁年轻捞一笔,别人有的我也能拥有。c,面对前途的暗淡心理,靠自己努力打拼的结果是遍体鳞伤。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些被包养的女大学生不是没有付出过努力,但是个人的努力在强大的现实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无力。往往被包养的女大学生都是经过一定的努力之后,发现凭着单纯的梦想和拼搏根本无法摆脱贫穷困苦的命运之后,才转投权贵怀抱的;d,处处潜规则,女人只是潜规则的牺牲品。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令人失望,既然想要求发展早晚要被潜规则,被包养起码可以立竿见影地获得丰厚的回报,还有什么值得矜持的呢?
被包养的结果
基本上被包养的女大学生都视被包养的那段经历为人生奇耻大辱,用人格和尊严换取的财富除了让她们享受一定程度的快乐之外,也让她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毕竟她们获得了进军下一个人生舞台的经济基础。对于男人来说,用财富换取天之娇女最鼎盛的一段青春,没有比这个更划算的交易了。所以,包养女大学生的结果就是钱货两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也没有怨言,大家都心理平衡。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有人说女大学生被包养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首先,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使得部分女大学生过于贫穷,大学校园内的贫富差距很大,导致心理失衡;其次,教育体制不完善,如果大学都免费入学,那么谁还愿意被包养呢?第三,教育系统缺失道德品质培养,从小就没有接受做人的品德培养,跟整个社会追求财富和享受的风气随波逐流,在身体和欲望成熟的同时没有形成相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四,面子问题和攀比心理,正因为中国自古存在这种遗毒,所以包养的供求才越来越多,在没有道德规范意识的情况下,只能愈演愈烈。第五,潜规则避无可避。在学校为了拿学位,被教授潜规则;到了职场、官场,为了赚钱或者保住赚钱的职位容易被各种老板、导演潜规则,这个社会就是不讲道德的,女大学生凭什么就一定要讲道德?也许是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有给被包养的女大学生讲道德的机会。道德问题是一个社会的问题,而不是单个人的问题。接受包养的女大学生是弱势群体,理应得到一部分同情,不应该因社会问题而对她们实施进一步的迫害,更不应该剥夺她们读书求知的权利。
经过以上的种种分析,我个人感到很无奈。我很想站在道德的立场上,去驳斥那些为女大学生被包养找寻的借口,可我发现那些理由都是依托强大的现实背景,而道德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但是我相信,即使在这样混沌的社会环境之中,仍然有许多坚守个人原则的女大学生,忍受着贫穷和压抑。我无力批判那些被包养的受害者,却很想告诉那些坚守者,你们很好、很强大,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