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女士的儿子今年5岁了,最烦心的就是带儿子外出时如厕的问题。“我自己上厕所时,可以让公厕管理员或商场工作人员帮忙看着儿子;可遇上儿子上厕所,他年龄太小,从安全等方面考虑,我不可能让他一个人去男厕所。”“带儿子上公厕时,到底是进女厕还是男厕?这让我很为难。”市民杨女士吐槽她遭遇的尴尬事。
入厕是大事,解决好入厕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由于儿童自理能力而在母亲或者父亲的带领下进入异性厕所,实属尴尬,既让儿童不自在,也让大人们不自在。
其实这样的事不仅仅在入厕问题。即便是在公共洗澡间,有母亲带男孩子洗澡,有父母带女孩洗澡,这些问题难免透漏出一个信号,孩子处理能力差,或者说大人过度关爱,从而引发了诸多尴尬,这并非是儿童入厕难,而是家长观念难改变。
如此说来,家长观念要改变,幼儿自理能力差是如厕难的关键。一个5岁男孩子完全可以自己上厕所了,小孩子3岁入厕,实际上已经学会了入厕,培养起了孩子自理和独立能力,可家长左一个不放心,右一个不放心,非得让孩子时时跟着他,事事听从他,扼杀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结果孩子完全自己能办的理,诸如上厕所等小事,家长越俎代庖,让孩子患上了入厕难。
幼儿入厕难不是厕所惹的祸,其实是幼儿自理能力差,更是家长惹的祸。
要彻底改变幼儿如厕难,一方面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公共厕所建设上人性一些,考虑到幼儿如厕,同时,家庭更要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离开家长照样能入厕,而不至于让其他人尴尬,也污染了幼儿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