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记忆(2)

作者:bjca11  于 2010-7-14 08:0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4评论

关键词:

半夜的警报声

一九六六年夏末的一天,天气有些闷热。我们所住的学校家属宿舍与校园只有一墙之隔。由于天热,家家几乎都开着窗子睡觉。半夜时分,学校里忽然传来了“啪、啪”玻璃不断被击碎的声音。学校的教室是一排排的平房,从玻璃的破碎声判断,有人正在沿着一排排的教室,将一个个的玻璃窗不断地击碎。玻璃被砸碎的声音过后不久,从教室的方向,传来了凄惨的哀求叫喊声:“爷爷--,别打了--…”哀叫声持续着,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弱,直到消失。又过了一段时间,午夜过后的校园里,突然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

文革时期,学校的红卫兵分为两派。一派是毛泽东主义红卫兵,简称“主义兵”,其成员主要是高干子弟。现在的一些“太子党”成员都曾就读于这所学校;另一派是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简称“思想兵”,其成员主要是普通人家的子弟。那时,不同组织的红卫兵之间已经开始武斗。由于北京地区的枪械管理比较严,没有武器流失到民间。所以红卫兵武斗所使用的武器非常原始,一般就是棍棒、长矛之类的东西。红卫兵打人时,最喜欢用一种外面用橡胶包裹着,里面是钢丝的‘钢丝鞭’。据说,用这种东西打人,“很过瘾”,被打得人多半是内伤。

后来听说,半夜来的这伙不速之客,是“西纠”的。(“西纠”可能是西城纠察队的简称,总之是另外一只校外红卫兵组织)他们来此的目的是要抓学校红卫兵里某个人。不巧的是,有一位姓陈的年轻教师,正好住在其中一间被击碎玻璃的宿舍里。听到自己的窗户玻璃被砸碎了,陈老师吓得就打开自己房屋的后窗,跳窗逃跑。没想到,他人刚一落地,就被等在那里的几个人,抓了个正找。打人的人最终发现,被打得奄奄一息的人,并不是他们要找的人,随后也就扬长而去。

距离打人现场不远处,就是“文革”前,用来存放武器、枪支的房间。爸爸喜欢称那个地方为“枪库”。“枪库”建造得很牢固,进出“枪库”的唯一通道就是一道重重的铁门。文革开始后,枪支已经全部上缴。“枪库”是空的,里面只有一只手摇警报器。“枪库”的外间是一个类似值班室的房间。房间里,住着一位姓柴的政工干事。眼前发生的一切,都被柴姓干事尽收眼底。当他听到有人向他的房间移动过来,随后是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叫他的名字:“老----,老”柴干事听出来了是陈老师的声音。但他不敢开门救人,因为他不知道打人的那伙人是否还在附近。于是,他迅速躲进了“枪库”,摇响了警报器。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2 回复 yulinw 2010-7-17 00:02
除了东纠西纠,还分了几个司~~
3 回复 bjca11 2010-7-17 03:07
您的记忆更好,或者是知道得更多。
2 回复 异域堂 2010-9-13 08:05
bjca11: 您的记忆更好,或者是知道得更多。
最早的红卫兵主要是中学生,以各附中为骨干,以将军元帅的子女为头领,后来各大学及学部及单位所属的“工人”都成了红卫兵。开始是以对工作组的态度划线,先后成立了三个司令部。西纠和“联动”是形左实“右”的组织,因为鼓吹“血统论”和打砸抢被取缔,其头头被谢富治抓了。1967年“大联合”后,统一为首都红卫兵,大学又内部分为天派和地派,中学分为43派和44派,总之是以狂热的阶级斗争为能事。等刘少奇,邓小平,陶铸被“揪出来”以后,毛泽东就派“工宣队”和“军宣队”到学校收拾“造反派”了。最后还是军队管制才逐步“祖国山河一片红”。等把林副统帅逼走,摔死温都尔汗,毛又批林批孔批周公,直到自己也99归一,才演完十年“革命样板斗争剧”。
2 回复 bjca11 2010-9-14 07:39
异域堂: 最早的红卫兵主要是中学生,以各附中为骨干,以将军元帅的子女为头领,后来各大学及学部及单位所属的“工人”都成了红卫兵。开始是以对工作组的态度划线,先后成
看来‘异域堂’老哥才真正是过来人。对这段历史,一清二楚。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07:3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