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家的经济政策

作者:mali50  于 2011-5-26 23:0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国家的性质和权力的基础—兼谈中华全国股份有限公司

。。。。。。

八、企业国家的经济政策

企业国家的经济政策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要不要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利或首创。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型联合企业和垄断企业都是计划经济体。它们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主要区别只在于计划的目的和方式不同。

前面说过计划经济有三种方式。这还只是在假设市场有限时的情况。在有市场竞争的前提下还可以有更多的方式。总的说来,可以有有计划地发展(或限制)生产和有计划地开拓(或限制)市场,以及它们的各种组合。以牟取最大利益为目的垄断企业往往采用有计划地发展生产和有计划地开拓市场这样的计划经济模式。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却是相反,采用的是有计划地限制生产和有计划地限制市场这种模式。因此不奇怪,两种截然相反的计划经济模式产生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不是要不要计划的问题,而是要什么计划的问题。正是由于垄断企业计划经济的巨大威力,资本主义国家才不得不制定反垄断法限制垄断企业对同行的排斥。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它们的反垄断措施从不用于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

今天所谓的品牌企业实际上就是一种从生产到消费全面垄断的企业。它们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生存力和竞争力是有目共睹的。许多外国名牌在中国制造,可见中国能够生产名牌质量的同类产品。但是,同样质量不同品牌的产品只能在国外的抵挡商店低价求售,而无法打入被垄断的高级市场。由于外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垄断,限制了中国高端产品的发展。由于高质量的产品卖不到高价格而可能亏本,中国的产家只好降低成本生产廉价产品。这就是说,在垄断存在的情况下,不只是产品质量决定市场,还可以是市场垄断决定产品质量。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即在不平等的市场规则下进行竞争。企业国家的国营企业有严格的质量检验和充分的资金,因此最有条件进行市场竞争成为创造品牌的主力军。当年的上海货就是有口皆碑的国营产品。每个生产部门都应该有自己的品牌目标。国产品牌在国内打响后就可以冲向国际市场。目前西方国家零售业正在萧条中挣扎,正好是中国零售商进军国外的时候。这不仅可以使中国产品的巨额销售利润回归故里,更重要的是打破国外的市场垄断为中国品牌打开市场。

后发国家有劣势也有优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依然需要计划经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在很长一段时期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指导意义。这段路上的重要路标差不多是后来国家的必经之地,使后来国家省去了许多摸索和确定的过程。这就是一种后发优势,尤其有利于企业型国家有计划地对这些明确目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加速发展的进程。比如对制造民航机来说,毋须向发达国家开始那样,通过许多私有企业的竞争对比,在摔摔撞撞的无数事故中淘汰落后机型和公司后最终确定适合市场需要的型号,再集中投资进行生产。而是可以由资源充足的国营企业充分计划后直奔主题,一蹴而就。征服每一个里程碑都可以有力地带动其它行业的顺势发展。而发展中国家的私有企业通常实力薄弱,难以全面开战攻克重大课题,只能一口一口地慢慢啃,从而延缓了每一个台阶的爬升过程和整体经济的进展速度。打个比方说,实力雄厚的国营企业就像队列整齐的坦克部队朝着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冲向一个又一个桥头阵地,扫清障碍。私有企业的大队人马便可以紧随其后清扫战场收拾战利品。不啻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有这些里程碑式的重点,包括轻化工业和农牧业等生物工程在内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里程碑。有的可以靠国家重点投资私有企业来解决,有的需要太多厂房、技术和设备,必须组织国家力量才能拿下。

有人认为国营企业效率低下和腐败严重。这是因为过去不重视生产的大锅饭造成的。一切在于管理。国营企业完全可以在一些方面采用私有企业的管理方式,鼓励竞争,赏罚分明,并废除终生制,引进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制度。前苏联的军工企业就是国营的。短短的十几年后,在苏波战争中败给小国波兰的失败者就能在二战中打败当时科技最强大的德国。接着在保持高福利的情况下,又在总体上达到仅次于美国的国防工业水平。改革开放后,中国国营的国防工业同样发展迅速再次说明了国营企业不一定效率低下。欧洲科技发达,GDP和人均GDP远远高于苏联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没能达到那样的发展速度,而它们的社会福利并不比苏联好多少。为什么?正是企业国家可以集中人才、资金和资源发展主要项目的优势发挥了作用。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做不到的,因此也是它们最害怕的,并要千方百计搞垮企业国家的根本原因,不论这个国家姓无还是姓资。因此在苏联之后,美国必将会把中国置于竞争的首要地位。

作为国营企业补充形式的私有企业在生产竞争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们可以填补大量的市场空间,尤其是需求量小和变化大的市场。规模不大的私有企业比国营企业更加灵活善变,因此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但是三十年来,中国私有企业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创造出品牌产品,也没有在国内取得国防工业那样长足的进步。这些都说明了私有企业难以靠自身力量克服的弱点,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后发劣势严重阻碍了私有企业的发展。不仅中国如此,转型后的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私有企业都是如此。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品牌产品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战略需要,有意向这些遏制共产主义的前哨国家转让高新技术和高端市场的结果。正如二战前,英法为了遏制苏联有意武装希特勒德国一样,使德国的军事力量得以在短期内恢复并迅速发展。在有高端市场保障赢利的条件下,私有企业才可能增加科研成本、采用高质材料和提高工艺标准创造并保持品牌的领先地位。

(待续)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15 10:4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