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静女士,请脱下女皇的新衣 [2015/03]
- 孙立军的人头能换来什么? [2020/04]
- 俄国启封六千枚核弹、杀鸡儆猴? [2019/08]
- 董卿女士这么说。。。 [2017/09]
- 国民党需要的不是争功而是反省 [2015/09]
- 成也红颜,败也红颜 [2020/01]
- 别了,共和国的舞娘们 [2017/05]
- 香港是香港人民的香港、不是资本家的香港 [2019/08]
- 将计就计,置于死地而后生 [2020/02]
- 大陆可能对台湾进行定点打击 [2018/08]
- 论中国统一台湾的现实性 [2020/05]
- 打仗不是打电玩 [2017/01]
- 川普退出伊核协议的算盘 [2018/05]
- 习无视邓的底气来自哪里? [2018/10]
- 南海之争一箭六雕,吓死诸葛亮 [2015/05]
- 寻求围歼中国海军的机会 ? [2020/08]
- 说说“定于一尊” [2018/07]
- 因功赎罪还是罪上加罪 [2019/06]
- 需要重视台湾一国三制的设想 [2023/02]
- 欲救今之寰球,舍我其谁也 [2017/06]
- 2020美国大选一览 [2020/11]
- 高等文明的高能陷阱 [2016/08]
- 善意的设想与恶意的理解 [2023/05]
- 请忘了我,心上人 [2021/07]
- 苏联同时撤离阿富汗与金兰湾 [2023/06]
一、过剩危机小循环
资本主义由于生产过剩造成的周期性危机是大家熟悉的。马克思之前的空想共产主义者,或理想共产主义者,已经认识到这种危机的存在和原因。例如出生法国贵族的圣西门伯爵就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顾一切地竞争导致不择手段地、无目的和无计划的商品生产,进而引起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使人类资源和财富受到灾难性的浪费。法国富商的独生继承人傅立叶在商场上目睹资产阶级欺骗诡诈的卑鄙手段,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和罪恶。他猛烈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无限制的金钱竞争和经济危机。马克思的贡献在于总结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几个阶段和周期性,并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过剩危机归结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必须解决这一基本矛盾之间的冲突。由于生产的社会性不可改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也就是公有化。这一结论与理想共产主义者为了平等而提出公有制的主张表面上看来是不谋而合。但是马克思的公有制主张来自他对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的分析,并把它从以前的理想上升为历史的必然。
如果对马克思治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处方深入进行技术分析的话,会发现许多不确定的地方。例如,稳定的社会化生产只能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来看生产资料公有化为什么能防止商品生产的过剩性危机。答:计划经济,即根据已知市场来计划生产,这样就不会产生多余的产品。这个完美计划必须假定市场是稳定的和无竞争的。这一假定只有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才有可能成立。比如说在西方国家封锁下的中国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可以用这样的计划经济来防止经济危机。但是当西方国家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之后,市场的范围扩大到非计划经济的国外,因此不再确定也不受某个国家的控制。一些国家还可能随时以政治干涉经济,用贸易壁垒破坏原先的市场秩序。这时,根据已知市场来控制生产的计划经济便失去了效用。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马克思认为实行公有化的共产主义社会只能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实现。中国在西方国家解除封锁后实行改革开放,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便不再,也不可能再实行毛泽东时代的全方位计划经济是理所当然的和自然而然的。没有必要将这种经济政策的改变看成是一种纯政治的决策。在西方封锁下的毛泽东时代,经济开放不是中国单方面就能决定的。把闭关自守的责任推到毛泽东一人头上是不公正的。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市场管理和资本控制日趋完善,私有制下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也愈来愈有计划性。除了新产品的新市场无法确定外,传统产品的市场都已相对稳定。尤其是经过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由投资和生产严重过剩爆发的大萧条后,一些主要的企业,包括跨国企业,都是根据现有订单来进行生产,而不是像马克思所处的时代那样,资本家先是拼命生产拼命囤积,然后再拼命销售;卖不出去就拼命压价,直到亏本破产为止。这种从生产到销售处于严格管理下的资本主义是一种规范化的资本主义,简称规范资本主义。它可以表现为高度垄断的资本主义,现代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私有制下的国家社会主义。因此二战后,严重的过剩性危机在传统的制造业中愈来愈不常见,而主要发生在新兴领域和出口产业中。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和2008年的房贷危机都是和新产品的市场不明有关的。而房贷危机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过剩危机。危机因日益贫困的房主付不起利息造成,而不是因贷款过剩造成。以后还可能会有信用卡危机、苹果产品危机或平板电视过剩等,但不会是大面积的过剩性危机影响整个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也不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现象。而这种新兴市场的不确定造成的过剩性危机即便是计划经济也是难以避免的。
如果上述讨论基本符合历史事实,那么稳定的社会化生产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通过管理技术的提高来实现,而不一定非得经过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过程。在后面的讨论中还会提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甚至还可通过减低生产社会性的去工业化过程来躲避过剩危机。这个结论十分重要。它有助于身处国际市场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放弃单一公有制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在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并面对着随时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时。同时,它责令多种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学会专业的管理技术,用科学方法而不是政治手段提高生产的社会性和计划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苏联单一公有制的解体不是像西方国家理解的那种简单的冷战失败,而不过是重新面对平行市场饱和后的国际现实罢了。另一方面,使大家意识到单纯的过剩型危机并不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放弃私有制,尤其是过剩危机还具有危机时间短和不治而愈的特征。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需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不同制度的国家间不一定是谁战胜谁的问题,而是在竞争中不断逼近人类在有限星球上继续生存的极限时,为避免共同毁灭而有可能相互调整、妥协甚至合作。就像当年面对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侵犯时被迫结成军事同盟那样,走上合作计划的道路,合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共享天然气候和卫生环境。
这是不是说资本主义已经找到了避免危机的万全之计,使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历史的终点呢?事情不是这么简单。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讨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