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增温与气候异常的呓语

作者:mali50  于 2012-2-23 12:4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最近几年连续的气候异常仿佛证明了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大气增温和气候异常的理论,尽管这个理论从来没能精确算出,而不是大致估算或模拟出,温室气体的增加与温度增加之间的定量关系,更不能准确预测何种气候异常将会发生。于是各种奖励,包括莫名其妙的诺贝尔和平奖,以及大量政府和私人的科研经费在许多人的目瞪口呆中和更多人的羡慕赞赏中源源不绝地流入了那些“先知”们的口袋里。

然而无情的老天爷,或曰“上帝”,却趁机尽情地戏弄着人类的无知和傲慢。这边干旱那边水涝让自以为聪明的人类措手不及疲于奔命,并常常使预言家的“科学”预言落入空谷。气候学家们成了事后诸葛亮,忙着向外行们推销一个又一个“科技”术语:不是“南方涛动”就是“北方涛动”;不是“坏小子”就是“坏丫头”。总之这些神通广大的妖怪们能够呼风唤雨吞云吐雾。至于为什么如此或何以得逞,那是子曰夷云,不甚了了了。

从去年(2011)冬季开始,期望着以征收所谓的“排炭税”来挽救欧元和欧盟的欧洲大陆遭到了差不多是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冬天。一些地区的最低气温达零下五十几摄氏度。至今为止已有超过五百多人被冻死。而美洲大陆却经历了最暖的冬天。许多地方的气温打破了历史最高记录。愚昧和贪婪是不能不受到惩罚的。遗憾的是上天的惩罚并不能使衣食无忧的“科学家”们变得更聪明一点。他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再次倒腾各种术语糊弄外行。于是四十年前喧嚣一时的“小冰河期”之说又回到了耳旁。到底是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冷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温度计。而他们用来吓人和骗钱的高速计算机数值模式也可以见温使舵,换几个参数就能从增温模式切换成降温模式。“科学”的成就莫过于此。

有人觉得我不够厚道,说闲话不腰痛。其实我并没有闲着。几年前我就多次在博文和评论里提到目前的气候异常与温室气体无关,而与人类的其他活动有关;全球纬向(东西向)对称的气候正在转变成非对称的单波气候(半球暖半球冷或半球干半球湿);因此大气的南北交流加剧,系统移动减缓,气温变化增大,极端气候增多。同时大陆的上游会出现沙漠化,下游会有更多的洪水。这些结果来自十分复杂的气候方程,并被已知的气候特征和变化所证实。由于这一理论,尤其当它是正确时,会砸破许多名人的饭碗,故本人一向低调,不想惹是生非。

许多人迷信西方科技。但在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大多数从事所谓科技工作的人分不清基础理论与工程设计的区别,而把认识世界的基础理论当作像工程设计一样可以随意创造的东西,并把这种随意性吹嘘成他们的“创造性”。气候理论是一种典型的基础理论,因为人类还不能随意设计和改变气候。由于许多西方学者受唯心主义的影响,习惯于像操纵工程设计那样操纵计算机模式,并把被操纵的模式结果当作事实来解释。曾经风靡一时的“馄饨”理论就是一个典型。馄饨理论是美国著名气候学家爱得华.洛伦茨用高度简化的数值模式获得的计算结果,并把这种理论结果无保留地当成事实的产物。

上天是公正的。在电视机前按着计算器唱着“算术”成长起来的“科学家”没有对“数”和“量”的正确理解,也没有对“物”和“理”的正确认识,并经常表现出“惊人地”浅薄。我们从中学时代起就已经知道温度是一种表量,而不是一种容量。它不能用以量度能量的多少。换句话说,一个温度较高的物体不一定比一个温度较低的物体藏有更多的热能。因为物体的热能还取决于物体的质量、比热及其状态。温室气体是通过改变大气的热能来改变大气的温度。因此考察温室气体对气温的影响应该首先计算它们对热能的影响。然而直到目前为止,虽然全世界都在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人们还是用全球平均气温的高低来判断大气增温还是降温。

有人说大气的总质量可以看作是不变的,故以平均气温的变化来解释温室气体造成的热能变化是合理的,何况全球增温理论说的本来就是气温的变化而不是热能的变化。这种说法看似有理,但只有在每一个气温样本都具有相同的体积时才能成立。如果温度高的样本体积较温度低的样本大,用平均温度来表示大气热能就会低估。而如果温度低的样本体积较大,用平均温度来表示大气热能就会高估。这在数学上很容易证明。如果用Ti表示样本i的温度,Ai表示样本i的质量,N表示样本总数,根据契贝谢夫不等式,T1T2≦...≦TN,且A1 A2≦...≦ AN 时,即体积大的样本温度高时,有

(Σ Ti / N ) (Σ Ai / N) (Σ Ti Ai ) / N

不等式左边乘上比热后是不计样本体积差异时用平均气温算得的每个样本的热能。不等式右边乘上比热后是以样本的实际温度和体积求得的真实的大气热能,只是平均成了每个样本的热能。小于号表示低估。

当体积大的样本温度低时,也就是T1T2≦...≦TN,且A1 A2≧...≧ AN 时,则有

(Σ Ti / N ) (Σ Ai / N) (Σ Ti Ai ) / N

这时不计样本体积的差异会高估大气的热能。这种误差完全可能超过温室气体的作用。上面的等号只有在每个样本的体积相同时或每个样本的温度相同时才适用。

今天,全球气温观测点的分布无论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都是极不均匀的。也就是说样本体积相差很大,甚至可以超过一个数量级。直接对这些气温数据求平均来代表大气热能的大小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即便用数值方法把观测到的气温数据内插到各等压面的网格点上,也会在温度场的间断面附近产生较大的气温误差。由于这种不同尺度的间断面大量存在,内插后再平均产生的误差仍然很大。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天的数值方法中,无论是用笛卡儿坐标系或球坐标系来求算大气的平均温度或热量时,通常是用经纬度来表示网格点的。在球形地球上,相同的经度差在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所涵盖的空间是不同的。于是用经纬度作坐标时,不同纬度上的相同网格具有不同的体积。这种体积上的区别同样会使平均气温或大气热量的计算产生误差。为了消除仅由地球的曲率造成的误差,至少需要对样本温度或体积进行加权处理,如乘上纬度的余弦来消除纬度变化对体积的影响。

如果没有这样的体积订正,平均气温的变化不仅受加热或冷却的影响,而且受气流交换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高低纬度的冷暖空气相互交换所在的地点,由于地球曲率的作用,热带气团到达极地附近后会覆盖更多的网格;而寒带气团到达热带地区后却只能占据更少的网格。尽管在位置交换的过程中没有热量和质量的得失,用经纬网格计算的平均气温或大气热量却增加了。这种计算上的误差就造成虚拟的大气增温。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冷热空气南北交换一年年增强,这种虚拟的增温也就被年复一年地制造出来。

说到这里,许多人会觉得这不过是在无中生有哗众取宠,因为大气增温已经被全世界许许多多有声望和成就的科学家研究了几代人的时间,怎么可能会存在如此弱智的错误?事实上,在现有的很多科学领域中,包括逻辑很强的理论科学中,存在这许多这类低智商的谬误。正如列宁所说:几何公理一旦触犯了人的利益,也是会遭到反对的。在金钱至上的西方社会,科学和科学权威首先是利益的捍卫者,而不是真理的捍卫者。因此在西方国家很少听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句话;而富有才是成功与正确的证明。即便有什么气候方程演示的结果更符合观测事实,当它威胁着权威们的钱口袋时,注定只能在某个角落里干吼几声。

这里还只是说到人们在大气平均温度计算上的误区。就凭这样的知识水平和科学态度想进一步获得正确的理论和理解便可想而知了。这就难怪今天有“小冰河”“穿越”大气“温室”的今古奇闻。当人类制造各类泡抹的能力日益高超和完美,又有谁会怀疑这正是当代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呢?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4 05: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