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循环

作者:mali50  于 2014-11-6 09:0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循环

马力

有限市场的利润公式》说明了有限市场的利润不同于无限市场的利润公式。现有经济学所介绍的只是无限市场的利润公式。这在亚当•斯密所处的资本主义早期尚能对付。而在今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过剩危机频繁发生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建立在无限市场隐形假定上的经济学理论不仅受到许多限制,而且可能误导投资者和企业家。其根本原因在于如今市场化的资本主义经济完全不同于农业社会后期作为自耕经济补充形式的市场经济。那时绝大多数农民只能出售多余的农副产品用作生活补贴,而不像今天的农场那样靠出售产品来维持全部的生产和销售过程。

农耕社会的辅助型市场经济基本上是单向运作的。市场上的交易所得用于储存或消费,也会用于购买农具。但通常不能满足全部的生产成本,也不用于支付所有的劳动报酬。种子、肥料和棚架等主要还是靠农家自己解决。这样的辅助市场经济如图一所示。农民用劳动V和成本C生产出农产品。这些产品主要用于维持生活。如有剩余则送到集市上用以交换货币或物资E。这个选择性的过程用灰线表示。交易所得的物资和货币可用于储存SV(代表saving)或补充耕作工具。图中的蓝线表示了这个最简单的非闭合型市场经济。

图一:农耕社会的辅助市场经济

图一中的市场过程之所以被当作一种简单的辅助经济,因为它需要与非市场过程的黑线和灰线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运作过程。由于不是所有农产品都拿到市场上去交换,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数量关系来描述整个经济过程。没有通过市场的产品分配和生产回馈过程甚至不能用资金来衡量,以致没有必要把这些产品折算成如货币那样统一的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只须使用生产资料本身的单位就足够了。比如说一亩地需要多少斤种子,多少筐肥料等。没有这个辅助经济形式,黑线所示的非市场过程同样可以形成一个闭合完整的经济过程。这样的闭合运作可以没有货币的参与,并的确存在于各种时期的农业社会中。

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物质成本还是劳力成本都存在损耗,也因此都需要补偿或补充。没有及时的补偿或补充,生产过程就会终止。这就是完整的经济过程必须是一个闭合过程的原因。就像电路必须闭合,导线中的电子才能循环流动形成电流,并在通过电压差时作功产生动力一样。图一中用蓝线描述的市场过程在流向成本(有时也可以包括部分劳动报酬)后便终止了。也就是说各种生产成本只是市场流通过程的汇。可见辅助型市场经济的资金流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由于生产过程本身必须是闭合的,成本同时也必须是农产品的源。但这个源与汇的衔接不通过市场过程,而是通过原始的生产过程本身。

在工业社会中,资本家不能直接以自己工厂生产的产品为生。这些产品都须运到市场上去销售,换成所有商品统一的价值尺度---货币。然后用这些货币买回所需的生活用品。这时的市场经济不再是辅助经济,而是连通生产、消费和再生产的必要环节。成本损耗和劳动报酬都需用货币而不是产品来支付。工人获得货币报酬后又得到市场上去购买不同企业和农场生产的产品。因此在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中,货币流必定形成一个完整的资金循环,就像没有地线的闭合电路中输送动力的电流,或血管中输送养分的血液一样不停地流动。资金流一旦受阻,就会造成生产线的栓塞和市场经济的中风瘫痪。

图二:有价市场经济的单向资本流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停留在中世纪经院哲学方法上的经院经济学却照样误人子弟。从西方经济学教材中所获得的市场过程被粗暴地撕成不能衔接的各色片断,而不能连成资本循环的完整图像。其中的一个主要片断就是如图二中的蓝线所示的单向投资,用以突出所谓稀缺资本的重要性。实际上现有经济学中连如此简单的资本流动线路图都找不到。该图只能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内容来绘制。图中的FSV代表劳动创造的第一剩余价值。在产品经市场兑换成产值之前可以称为剩余产品(剩余价值的最早名称之一)。西方经济学不承认剩余价值。但如果忽略剩余价值的存在,双箭头的两边便不能平衡,利润公式也不能满足。如果称其为利润,就像西方经济学所说的那样,利润就会出现在市场兑换之前。如果市场兑现失败,如遇上经济危机,就无法解释这个先验的利润存在。当然经院经济学是不在乎科学性和逻辑性的。那玩意本末可以倒置,时序也可以倒置,因为本来就是披着经济学外衣的政治学。

图三:有价市场经济的双向资本循环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投资需要资本,兑现市场价值也需要资本。图二只画出资本投资的单向过程,而没有显示市场价值是如何得到兑现的。没有价值兑现,送到市场上的产品还是产品,而成不了产值E。产品成为市场剩余后,企业就无法继续投资运转,市场经济就得终止。因此使产值获得兑现的反向资本流不能被忽略。图三描绘了市场经济中资本循环的一个完整过程。蓝线是投资资本的流向,红线是兑现资本的流向。

投资资本可以来自兑现后的产值,也可以部分或全部地依靠银行贷款。顺着图中蓝色箭头的方向逐项跟踪,投资中的资本平衡方程,或投资方程

E–Q (+ Loan - Repay) = V + C

括号中是选择性过程,在图中用灰色框框(如贷款Loan)或灰色路线(如还债Repay)表示。当投资贷款与偿贷相抵后,投资方程与利润公式是一致的。

图中的黑框和黑线表示企业内部的非市场过程。企业中工人用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生产出产品(products)。产品要变成产值是有条件的,而不能直接成为产值。因此产品与产值之间没有用箭头连接。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可以用生产方程来描述:

C + V + FSV = Products

当产品通过市场交换变成产值E后,剩余产品也变成剩余价值Q。可见生产方程同样满足利润公式,虽然这时的剩余价值还没有兑换成利润。这里也可以看到否定剩余价值的存在,生产过程中的利润公式便得不到满足。

现在来看红线所表示的销售(或消费)过程。投资中的不变资本被用于购买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及能源等。而可变资本则用于消费。资本家在储存了利润中的一部分后,把剩下的利润也用于消费。前文说过被储存的部分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市场剩余,叫作第二剩余价值(SSV)为了满足资本家的储存,资本主义社会用各种办法清除第二剩余价值,如发展吸血商品和鼓励贷款消费,迫使或怂恿消费者贷款来补偿因资本家储存而失去的购买力。如工人也积蓄部分购买力(图中的灰色SV),消费贷款也要相应增加。于是产值兑现过程中的消费方程给出

V + C + Q–SSV (–SV) + Loan = E

当消费贷款与第二剩余价值和工人积蓄相抵后,消费方程也是利润公式的另一种形式。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中,投资、生产和消费过程都是各自平衡,并在量上满足利润公式。抽象的利润公式在不同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具有不同的现实意义。西方经济学仅仅解释了投资过程中的利润公式,并因此把劳动创造的财富归功于投资资本,力图用资本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但投资只是市场经济中的一条腿。市场经济同样离不开另外两条腿:生产和消费;一条提供产品,一条兑现产值。生产方程揭示了第一剩余价值的存在;消费方程则揭示了第二剩余价值的存在。所以这两个方程成了现有经济学教材中的隐形方程。

西方经济学虽然不愿详细探讨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循环和生产过程,以免露出第一和第二剩余价值的马脚。但却不能公开否定资本循环的真实性。因为每个企业会计都知道企业资本在生产流动中的帐面平衡。经济学家们于是挖空心思构想各种新的经济学理论,把企业资本的增殖过程说成是像商业增殖那样的交易过程,从而砍掉生产那条腿。这样就可否定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然而没有劳动创造新的价值和财富,图三中黑线所示的生产方程在省略了FSV后就不能平衡。这就是说不会有产品产生。没有产值增量也就没有市场上的价值增量。这时的生产方程只是E = V + C,于是资本循环成了没有做功的无效循环。

从表面上来看,资本循环中的投资(蓝线)与消费(红线)在没有生产时也能构成一个热机那样的闭合循环。利润与循环中资本的比率便是资本的效率。资本效率是对企业热机所作的有用功的一个量度。根据热力学第二定理,孤立系统中的熵总是增大的,并使系统走向热寂状态。这个定理对企业热机同样适用。因此与热机一样,企业需要不断从外部为自己补充损耗性的燃料和负熵并保持系统的开放。除了无机能源从外部提供能量外,企业的负熵源就是能够创造产品的劳动和劳动创造的技术。能源、劳力和生命都是有消耗的,也都是连接企业与外部世界的枢钮。如果略去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和劳动力的外部补充,资本循环就成了无消耗和无补偿的永动机。这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理的。

图三中的多数框框有进有出,因此在市场经济和资本循环中保持平衡。但工人的储存SV和资本家的储存SSV只有进来的箭头没有出去的箭头。事实上,积蓄或储存都有被使用的时候。但如果这些积累在总体上持续增加的话,它们便可以被视为资本流转中的。由此减少的流转资本就需要用贷款来填补。红线上的消费贷款只有一个流出的箭头,因此是一个用以填补第二剩余价值SSV这个汇。虽然消费贷款有定期偿还的要求,但总是越滚越大,就像自动吹气球一样直到爆破为止。第一剩余产品FSV也是一个源,是劳动创造出来的附加产值。它流向市场,兑现后变成利润Q

从产值到投资再到产值这个完整的资本循环就是前文说的产值提供投资和产值购买产值。之所以以产值为资本循环的出发点(不同于创造财富的出发点),因为产值是有源的,源自劳动创造。仔细看图三会发现投资资本和消费资本不是自动形成资本流动的闭合循环。从产值E到投资资本E–Q实际上并不经过市场,而是由企业主自行决定。资本家按照自己的利益控制着投资的开关。从市场兑现的产值中可能只有比E - Q更小的部分用于新的投资。这时就需要增加贷款来投资。当利润和劳动报酬都用于消费,以致不需贷款就能维持原有的产能时,这样的企业热机在理论上是可逆的。可逆热机的效率是最大的,因为不需支付额外的贷款利息和交易成本等耗散性开支。除了这个总开关外,资本循环和市场过程中还可以安装其它不同的开关。不同的市场经济制度说到底就是区别谁来掌握这些开关和为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市场经济中由于收入储存的存在,资本循环出现流向储汇的单向分流,如产值E流向利润Q后产生分流注入汇点SSV。如果没有第二剩余价值的分流,就不需要贷款消费这个源来重新平衡资本流。分流时大时小并不稳定,也无法预测。而控制着贷款源的金融资本家也会趁火打劫抬高身价。这就形成一种外部的强迫作用,在资本循环中造成线路共振。为了保持市场稳定和资本畅通,需要在资本流的闭合线路中选择恰当的位置设置各种开关,如定流器(类似无线电路中的电位器)和放大器(三极管),控制资本流的流量和速度。有些还需要定向器(二极管)来控制资本的流向。调控器的开关部分掌握在外部权威和专家手中。这些外部控制就叫作经济的宏观调控。在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的外部权威通常是国家的政府部门。总想独揽经济大权的资本家于是以自由为幌子反对政府监督和调控。这才是西方国家自由经济与国家干预之争的实质。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6 03: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