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静女士,请脱下女皇的新衣 [2015/03]
- 孙立军的人头能换来什么? [2020/04]
- 俄国启封六千枚核弹、杀鸡儆猴? [2019/08]
- 董卿女士这么说。。。 [2017/09]
- 国民党需要的不是争功而是反省 [2015/09]
- 成也红颜,败也红颜 [2020/01]
- 别了,共和国的舞娘们 [2017/05]
- 香港是香港人民的香港、不是资本家的香港 [2019/08]
- 将计就计,置于死地而后生 [2020/02]
- 大陆可能对台湾进行定点打击 [2018/08]
- 论中国统一台湾的现实性 [2020/05]
- 打仗不是打电玩 [2017/01]
- 川普退出伊核协议的算盘 [2018/05]
- 习无视邓的底气来自哪里? [2018/10]
- 南海之争一箭六雕,吓死诸葛亮 [2015/05]
- 寻求围歼中国海军的机会 ? [2020/08]
- 说说“定于一尊” [2018/07]
- 因功赎罪还是罪上加罪 [2019/06]
- 需要重视台湾一国三制的设想 [2023/02]
- 欲救今之寰球,舍我其谁也 [2017/06]
- 2020美国大选一览 [2020/11]
- 高等文明的高能陷阱 [2016/08]
- 善意的设想与恶意的理解 [2023/05]
- 请忘了我,心上人 [2021/07]
- 苏联同时撤离阿富汗与金兰湾 [2023/06]
马力
《贷款经济的利润方程》以最简单的形式给出了适用于后殖民时代贷款经济的利润方程。之前无限市场的利润公式和有限市场的利润公式都是这个方程的特例。这个方程用数学语言再次说明本系列一再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在后殖民时代的贷款经济中,资本增殖与资本积累可以是不同的两回事。资本增殖不一定允许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还可能阻止资本增殖。当资本家储存过多的利润后,即便用贷款清除所有市场剩余后,企业利润仍有可能是负的。但这负利润可以由储存的资本来补偿。许多精明的企业于是以这种“亏本”经营方式来躲避税务。
然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主流文化强烈抵制个人的资本积累。因此在中国没有发生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早期那样的血腥残酷的原始资本积累。没有积累和投资,就谈不上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经济。但这不影响传统农耕社会的自给经济。在没有外部威胁和压力存在的条件下,这种传统的经济模式是危机最少和最稳定的模式,同时也是发展最慢的模式。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保留着那种稳定落后的经济方式。对它们来说,苹果手机并不比美丽的山水、清新的空气和温和的气候更重要。
在继续讨论之前,先补充讨论一下贷款经济的利润方程。从有限市场的产值方程可以看出为达到利润上限,并不需要清除所有市场剩余,而只需要清除第二剩余价值。这时贷款经济的利润方程是
QL = Q–Loan
和
△E = 0
第二剩余价值△E是由购买力储存造成的市场剩余。如果包括超量供应造成的剩余,第一个方程的等号右边多一项-(δ - 1)E,说明利润中还得减去超量供应造成的剩余。第二剩余价值为零是推导上述利润方程的前提,因为在推导过程中假定原消费方程中的产值E是无限市场的产值,这就要求没有第二剩余价值存在,但可以有超量供应造成的剩余。第二个方程很重要,它可以确定第一个方程中的贷款Loan。
如果第二剩余价值没有消失,消费中的产值E就是有购买力储存时的产值,因此应该被有限市场的产值Ea所代替。在有限市场产值下的利润也就是有限市场的利润Qa。这时的消费方程可以写成
Qa = Ea - V - C + SSV (+ SV) - Loan
把SSV + SV = (1–a*k)Q + (1–a)V + (1–μ)C和Ea = a*k*Q + a*V + μ*C 代入后有
Qa = Q - Loan
这个结果与前面的相似。但要使利润达到上限便不能有第二剩余价值存在,否则企业贷款Loan不能为零。但这时确定贷款量的条件或要求却没有明确给出,因此这个方程有两个变量难以用于研究。而要用来计算实际利润时,在有市场剩余的情况下很难确定超量供应。所以上式中的Q只能用实际获得的利润来代替。这就使因购买力储存产生的市场剩余淹没在一般的市场剩余中。
为了确定贷款量,需要给出贷款的目的和条件。这就需要与另一个方程联立。这个附加方程可以是有限市场的利润公式
Qa = Q - △E
与上式比较有Loan = △E。这就是说只有当企业贷款可以消除市场剩余时,才可能使利润达到无限市场的利润这个上限Q。这个利润公式只是前面讨论的有限市场的利润公式。如果没有市场剩余,△E = 0和Loan = 0,这个利润公式就成了无限市场的利润公式,所以仍然不能用来研究因第二剩余价值造成的市场剩余。
前文说到当企业承担所有贷款来消除市场剩余时,最后的利润所得只是用来填补投资和花掉的利润。例如前文中提到第二剩余价值是
△E = E–a*k*Q–a*V–μ*C
把资本家的购买力储存产生的市场剩余SSV = (1–a*k)Q + (1–μ)C代入后有△E = SSV–(a–1)V。由于(a–1)V = Loan,于是有
△E = SSV–Loan
清除了第二剩余价值后便有△E = 0和 Loan = SSV。这时贷款经济的利润方程变成QL = Q - SSV。因为等式右边是用去的利润,贷款经济的利润只是填补这部分失去的购买力。由此可见这样的贷款经济只能增加购买后的财富储存,而不能积累资本或购买力。由于贷款的一部分被用来购买市场剩余。这与资本家花完所有利润是一回事。所以再赚回所有利润只是补偿之前的开销而已。
但事实却是近三十年来西方国家的贫富差异迅速加大。据报道最近公布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伊曼纽尔-赛斯(Emmanuel Saez)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加里布埃尔-祖克曼(Gabriel Zucman)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财富分配不平等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在过去三十年间,美国最富有的0.1%高净值家庭拥有的财富总额占社会财富总额的比例已经从7%上升至22%。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底层的90%家庭占有美国总社会财富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峰的36%下滑到了2012年的23%,仅比0.1%最高净值家庭占有的美国总社会财富的比例高出一个百分点。据赛斯和祖克曼的研究报告显示,大多数美国家庭负债的增加是造成90%底层家庭财富发生缩水的主要原因。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正是西方国家贷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能够加速社会分化的贷款经济与之前讨论的例子区别在哪里呢?现在就来回答这个问题。假定企业贷款仅仅承担企业的投资部分而不用以补偿储存的利润,上述利润方程中的贷款可以写成Loan = ac*V。这里的ac是消费比a减去纯消费后所剩的部分。根据《贷款经济下的贫富分化》一文,
ac = δ*c(1 – μ)/(1–(1–k)q–δ*c)
可以证明这个贷款ac*V = (1 - μ)C正是企业自身投资μ*C后所需贷款的部分。由于它不包括资本家储存的利润部分,这一贷款可以看成是企业为了继续运作所必须的基本要求。
图一:企业只承担投资贷款时的利润比
把这个贷款代入利润方程后得到
QL = E(q –ac(1–q - c*δ)
做成比值qL = QL/E有
qL= q–ac(1–q - c*δ)
这是单位产值的利润。如果只想知道它与无限市场的利润之比,可以画出利润比qr2 = qL/q的图像。图一便是不计超量供应(δ = 1)时,企业只承担投资贷款时的利润比。为了与企业承担全部贷款时的情形相比较,作图中使用的参数和图解与前文中的图一一样。实线是高利润低成本时的例子,虚线是低利润高成本时的例子。线条沿贫富分化的参数k每隔0.2从下到上自0到1。不同于前一个例子的是,当企业只将贷款用于投资时,所有不同k的线条都汇集于(μ = 1,qr2 = 1)的点。也就是说不管资本家储存多少利润,只须付清所有成本投资,都可以达到利润上限获得无限市场的利润。而在前面的例子中,资本家必须用自己的购买力或贷款来投资并花完所有利润后,才能得到上限利润。这对资本家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因为这种贷款方式允许资本家储存利润形成的购买力,却不影响企业的纯利润。
图二:不同贷款投资的利润比较
贷款经济的利润公式表明当市场剩余被贷款清除后,企业的贷款量Loan越小,贷款经济的利润QL就越高。图二进一步描绘出两种贷款投资在所获利润上的区别△qr = qr2 – qr1。这个利润差与企业的投资比μ无关,而且总是大于零的。图中的实线和虚线为不同的单位成本而作。曲线代表不同的单位利润,间隔是0.1从0.1到1 – c。总的来说,利润差在低利润或低成本时更明显。不管设计利润(单位利润的上限)q有多大,当资本家储存所有利润时(k = 0),差别是最大的。只有当资本家花完所有利润后(k = 1),利润差才会消失。
减小企业贷款又如何来清除第二个方程中的第二剩余价值呢?精英毕竟是精英。这点小事是难不倒他们的。过去为了清除市场剩余避免企业贷款要让产品跨海翻山,过五关宰六将远销海外。人家既然不欢迎,何不就地生财?把海外殖民地搬到海内来,用一条“看不见的”国境线把富人和其他人分成两个国度,向边境那边的消费者推销商品借鸡生蛋。于是贫富两极有如两块属地。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在大量西方殖民地独立、国内资源国有化后,这种贷款经营模式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场革命:把以商品输出为主的外向型殖民经济转变成促进贷款消费的内向型殖民经济。
不是说孤立系统中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吗?不要紧,天无绝人之路,可以向海内殖民地发放消费贷款,并用资本家的媒体大肆鼓吹贷款消费的好处和荣耀。利用人的虚荣心、嫉妒心和攀比心刺激内需。这便是里根时代放宽贷款条件和金融管理的新自由主义。功夫不负有心人。寅吃卯粮末日狂欢的超前消费蔚然成风。曾几何时海内殖民地莺歌燕舞,欢声笑语震倒了柏林墙。只是乐极生悲好景不长。以前外向殖民的海外利润可以用来补贴国内的消费者。现在不仅没了外快,还得靠本国人民的破产来积累资本。贷款经济造成的两极分化终究使海内殖民地变成海外殖民地那样的贫瘠之地。如今连过时的制裁把戏都玩不转。乌克兰反俄政变失利后西方世界恼羞成怒闹着要制裁俄国,气势汹汹不可一世。没想到俄国没伤着,强弩之末的欧洲龙头德国和亚洲龙头日本的经济却率先挺进了衰退领域。无计可施失去自信的堂堂西方强国居然在G20国际会议上集体玩起了小孩游戏,以一时之快来缓解失落和失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