阱里淘金的资本积累

作者:mali50  于 2014-12-4 08:2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阱里淘金的资本积累
马力

     《
收入陷阱中的利润瓶颈》一文说明贷款经济下的市场反馈不仅产生收入陷阱而且产生利润陷阱。这些陷阱实际上都是以资本积累为目的的有价市场经济,在有限市场上作茧自缚的必然结果。西方经济学没有也不愿告诉人们的是市场的大小不是由需求决定的,更不是由影响需求的心理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实现需求的购买力大小及其分散程度决定的。在贷款消费受到贷款能力和偿贷能力限制的情况下,资本积累和购买力的储存或过度集中无异于压缩市场。

由此可见资本积累的确不易,如今更是难上加难。“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美好时代只能在梦中回顾。后殖民时代的贷款经济需要断臂求生,靠自我殖民来满足少数人资本积累的欲望。就这样稀缺资本越来越稀,代表资本利益的权力也就越来越集中。建立在散资基础上的西方“民主”社会正在向资本专制的社会演化。西方媒体已有不少文章见微知著论及此事。由于资本财团对权力的稳固控制,西方国家的政府首脑也越来越显出家族化的趋势。历史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后,土地贵族的统治将跨过散资民主的过渡阶段又回到专制社会,被资本贵族的统治所取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随着两极分化的加重,刮羊毛的资本求索也越发艰辛。前面讨论的收入陷阱也好,利润陷阱也好,都是资本在漫漫而修远的求索道上难以躲避的陷阱。这就不能不谈谈陷阱中淘金的特异功能。当资本家的消费占利润的比重为b = a*k时,资本积累,也就是资本家的购买力储存所生成的第二剩余价值是

SSV = [(1–a*k)q–(1- μ)δ*c]E

对于每单位产值来说,单位资本积累是SSV/E,或

ssv = (1–a*k)q–(1- μ)δ*c

用市场剩余为零时求得的工人的消费比(见《贷款消费的市场意义》一文)

a = (1–δ*μ*c)/(1–(1–k)q–δ*c)

代入后得到

ssv = (1–q - δ*c)(q(1–k) + (1 - μ)δ*c))/(1–(1–k)q–δ*c)

图一便是在不同成本时,由第二剩余价值形成的资本积累随指数k和利润的变化。

      图一:资本积累随利润的变化

这图十分眼熟。原来与前文中的图一,即清除市场剩余时的消费贷款量一图很相似。在前文里。资本积累的纵轴是消费贷款量lv。其实在之前早就说过当企业付完成本投资后,消费者为清除资本积累所产生的市场剩余恰好等于资本家的利润储存,即

Lv = SSV(μ=1)

lv = ssv(μ=1)。前面的两篇文章中用来表示收入陷阱和利润陷阱的消费贷款图与ssv(μ=1)的图像是一样的,因此这里没有给出μ=1图形。

图一表明指数k越小,资本家消费越少,资本积累也就越大。同样的道理,减少企业的投资比μ也会增大资本积累。因成本投资的减少而增加的资本积累就是该图与前文中图一(μ=1)的区别。消费者的贷款小于资本家的第二剩余价值,因为多出的部分是资本家用成本的投资贷款换来的。精明的资本家于是总是尽可能地利用贷款来投资,同时增加自己的资本积累。根据贷款经济的利润公式,投资贷款从利润中扣除后的净利润减小了。这样便可以减少因利润所得而上缴的税务。

图二:资本积累随报酬的变化

图一还表明因贷款投资而增加的资本积累随利润的减少而增加,并在利润为零处不为零。负利润时的资本积累来自用投资贷款取代的成本投资。利润减小时这部分资本积累的比重就增加。负利润下的资本积累可以用曲线向负值区的延伸来表示,但图一中没有显示出来。这个资本积累的特异功能对资本家来说十分有用,因为可以通过增加投资贷款使企业经营在帐面上出现亏本。这样不仅可以少交税,还能申请退税和补助。西方国家每年有大量税收和福利用来补贴“亏本”企业,而不是都用于救济穷人。

图三:资本积累的极值在报酬中的位置

为了增加感性认识,又进一步用图二来显示第二剩余价值随报酬的变化。这个结果是用q = 1–v -δ*c代进上面的ssv公式获得的。这时可以看到当企业的投资比μ相同时,资本积累还随成本的增大而增大。这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其原因还是因为企业可以用更多的投资贷款换取资本积累。可见资本家对改善生产技术减少生产成本究竟有多少热情,绝非外行人可以想当然知道的,而是由多种利益关系决定的。如果没有宏大的志向和计划,而只是贪图眼前的私利,资本家可能不愿增大技术投资来减低成本,而宁可把新的投资分派到每年的高成本中增加资本积累的速度。图一中因贷款投资而增加的资本积累所占的比重随利润的减小而增大。在这里就表现为成本不变时,随报酬的增加而增大。

与消费贷款一样,上面的两幅图都在沿k线的资本积累中出现一个极大值。用数学分析中求极值的一般方法可以得到极值在报酬中的位置是

vm = {√[k(1–δ*c)(1–δ*μ*c)] - k(1–δ*c)}/(1- k)

可以证明μ = 1时,这个位置也是消费贷款的极值出现的位置。在一般情况下,资本积累的极值出现的位置如图三所示。图中的实线是贷款投资50%时的极值位置,虚线是不用贷款投资时的极值位置。企业用贷款投资时,μ < 1。极值在报酬中出现的位置高于虚线所示的位置,或者说更靠近中产阶级的收入。与贷款极值相同的是,资本家想增加资本积累就得压低工人报酬。不同的是资本积累的极值位置随指数k的变化很大,尤其在成本较高的地方。

图四:资本积累的极值在利润中的位置

vm 换成1–qm -δ*c就可得到资本积累的极值在利润中的位置qm,其结果用图四来表示。前文中所说的贷款极值的位置也是用虚线标出。当企业贷款投资时,资本积累的极值位置比没有贷款投资时的要低,同时随指数k的变化也增大。这个位置与报酬中的位置是同一个地方,只是用不同的无量纲尺度来表示罢了。当成本固定时,极值位置向低利润方向移动,也就是向高收入方向移动。资本积累的极值位置还可能是负的。这是因为,如前所述,在用贷款投资的情况下,资本积累还能在企业亏本时进行。从图一可见,当资本积累在低成本处抬高后,大k曲线上凸的顶点可能跨过q的零点出现在负利润一侧。

不论企业是否用贷款来投资,消费者并不对剩下的成本或相应的市场剩余负责(不考虑股份的情况下)。因此消费贷款出现极值的位置就是图三和图四中虚线所在的μ = 1时的位置。这也是之前的文章里所说的收入陷阱或利润瓶颈的位置。如果认为经济发展的趋势或目标是不断增加劳动报酬的话,资本积累的极值发生在报酬更高的位置上就是说:要达到贷款投资下的最大资本积累必须越过收入陷阱。这在成本较低时更是如此。当存在收入陷阱时,要实现理论上的最大资本积累是很困难的,因为在到达目的之前便首先跌进了陷阱中。于是资本的爱好者通常只有放弃最高目标,并常常在陷阱里淘金,含辛茹苦地上下求索左右折腾,伴随着躲税偷税的特异功能和其它伎俩,盼望着积沙成塔富上加富。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7 06: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