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静女士,请脱下女皇的新衣 [2015/03]
- 孙立军的人头能换来什么? [2020/04]
- 俄国启封六千枚核弹、杀鸡儆猴? [2019/08]
- 董卿女士这么说。。。 [2017/09]
- 国民党需要的不是争功而是反省 [2015/09]
- 成也红颜,败也红颜 [2020/01]
- 别了,共和国的舞娘们 [2017/05]
- 香港是香港人民的香港、不是资本家的香港 [2019/08]
- 将计就计,置于死地而后生 [2020/02]
- 大陆可能对台湾进行定点打击 [2018/08]
- 论中国统一台湾的现实性 [2020/05]
- 打仗不是打电玩 [2017/01]
- 川普退出伊核协议的算盘 [2018/05]
- 习无视邓的底气来自哪里? [2018/10]
- 南海之争一箭六雕,吓死诸葛亮 [2015/05]
- 寻求围歼中国海军的机会 ? [2020/08]
- 说说“定于一尊” [2018/07]
- 因功赎罪还是罪上加罪 [2019/06]
- 需要重视台湾一国三制的设想 [2023/02]
- 欲救今之寰球,舍我其谁也 [2017/06]
- 2020美国大选一览 [2020/11]
- 高等文明的高能陷阱 [2016/08]
- 善意的设想与恶意的理解 [2023/05]
- 请忘了我,心上人 [2021/07]
- 苏联同时撤离阿富汗与金兰湾 [2023/06]
马力
当2014年美国和其盟国加强打击伊斯兰国的时候,国际油价开始意外暴跌。石油价格从去年每桶一百一十美元以上跌至如今四十多美元一桶。起初大家认为这是美国和盟国打击俄国经济迫使普京政权屈服或垮台的制裁手段之一。当油价深深穿破美国页岩油成本并威胁整个西方国家石油产业时,人们才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这可能是沙特阿拉伯在全球制造业衰退之际,利用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的时机,向美国的页岩油产业发动的以争夺市场为目的的价格战。
今年1月7日,法国《查理周刊》杂志社位于巴黎的总部遭到恐怖袭击。至少12人在事件中丧生。两天后法国东部文森斯的犹太超市发生人质挟持事件。四位人质在营救过程中遇害。事后伊斯兰国声称对这些事件负责。11日巴黎城区举行反恐大游行,法国总统奥朗德与40多名各国政要参加游行。法国内务部宣称全国共有370万人上街参加了游行活动。然而反恐主力和最高司令部美国却没有派人参加。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内外的许多指责下,并没有对此作出任何解释。
这一现象的确十分奇怪。不久前奥巴马总统还亲自发声力挺美国放映《刺杀金正恩》的影片,并批评取消公演是懦弱的行为。现在自己却示弱了。但仔细想来却不无理由。被法国《查理周刊》讽刺的宗教先知不是伊斯兰某个教派的领袖,而是整个伊斯兰教的领袖。基督徒的大规模游行在穆斯林眼里意味着什么?处在石油战中心的美国不能不思考这个问题。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战有没有政治动机?如有,究竟是什么?穆斯林之间虽有教派之争,但对外恐怕还是一致的。当基督教世界对伊斯兰全面开战时,作为穆斯林一个教派的沙特会怎样对应?这会不会是沙特用石油战驰援同属逊尼派的伊斯兰国?眼线遍布全球的美国不会没有这方面的情报。
如果真是宗教战争,那么美国会如何应战?这不仅具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而且具有经济意义,后者甚至更加迫在眉睫。一个需要关心的问题是美国会不会用军事手段进行反击,使以价格战争为形式的宗教战争演变成军事战争?昨天1月12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题为《沙特教权恶劣抑制人权,国际社会不能旁观》的社论,以十分强硬的口气谴责沙特当局压制人权的宗教极端行为。社论指出沙特虽然是美国的盟友,但时下该国的时局已经不容许美国和国际社会袖手旁观。显然,美国觉得目前的沙特政府过于保守,这样保守的政府有可能对极端主义的恐怖行为保持同情和支持。于是社论最后指出:“无论沙特与美国是多么深厚的盟友关系,只要是侵犯了人权就不会被国际社会忽视,更何况,沙特已经做得非常出格了。”
“非常出格了”。这是否意味着需要用“出格”手段来制止?也许五角大楼正在制定“出格”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