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资源的等效性原理

作者:mali50  于 2015-2-5 23:4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贸易逆差, 国际贸易, 选择性, 中国

外部资源的等效性原理
马力

前面介绍了货币间的汇率和歧视性汇率,说的是如何根据各种货币购买本国等量和不等量物资的币值来确定不同货币之间的比值。有人会问,既然人民币被低估是一种歧视性汇率,为什么美国要强迫人民币(汇率)升值,而中国又反对呢?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许多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以为升值不是白赚了吗?过去没有人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这里就顺带作个简单的解释。

美国是不会让你捡便宜的。这是因为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不能不受限制地兑换美元。也就是说这个汇率不是自由汇率,而是受限制的汇率,即限制汇率或选择性汇率。中国不能根据升高的汇率任意买到想要的美元数量,而只能在有限的条件和场合下进行兑换。这个有限场合主要是在买卖货物的国际贸易中,和外资企业和投资把在中国赚到的人民币转换成美元时。总而言之,高汇率只限制在对美国有利的兑换过程中。在美国的对华贸易逆差较高时,抬高人民币汇率在货物贸易中有利于美国出口;而在外资投资赢利时可以提高外资的利润和投资国的产值。同时人民币外资在撤离和抛售时也可以套取大量美元。但中国想以高汇率随意购买美元则不行。这种定向汇率也是货币歧视的一种表现。如果没有这个歧视,中国当然不会反对提高汇率,最好一元人民币换一个美元,中国足可以把美元买光。

到这里似乎已经明白所谓的汇率是什么回事了。其实不然。汇率是经常变化的?为什么会变化和怎样变化仍是需要进一步弄清的问题。根据前述确定汇率或歧视性汇率的关系式,汇率会随着参照物的物价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知道物价是怎样变化的。一般说来,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取决于流通总量和所能直接购买的货物总量。但这不是简单的等量关系,因为货币在流通中可以重复使用,同时许多货物可以通过多次交易和转手后才进入最后消费。如果流通货币的总量是M,平均重复使用的次数是m,而可购买的货物在市场上的总价值量是H,货物的平均周转次数是n,则大致有这样的关系存在:

mM = nH

当货币的重复使用次数和货物的周转次数不变时,如货币总量不变,货币的购买力因货物的增加而增加,即物价减小。这便是货币与货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上述公式可以不考虑被储存的广义货币。若包括存款量,则重复使用的次数被拉低,因为长期存款的使用次数是零。

问题又来了。在一般经济学教材中,考虑到货币的重复使用,但不一定考虑货物的周转次数n。然而在今天这样商业和服务业十分发达的国家,产品从出厂到最后的终端消费者手里往往需要经过若干次转手。在市场经济中,差不多每一次转手都需要用货币来支付(当然对熟悉的客户经常只是帐面转换)。比如说甲用货币A从商店买到一辆自行车,然后又卖给乙换回货币B。在这个过程中,一辆自行车就需要货币A+B来交换。这还没考虑自行车商店从批发商处提货所花的货币以及批发商向厂家支付的货币。

那么为什么自视甚高的西方经济学很少提及常识般的货物周转呢?可能还是与心中的鬼有关。大家都知道GDP,也都知道市场经济国家的GDP是根据消费或销售而不是产出来统计的。但很少有人注意到GDPG是什么意思。这个G不是总(General)的意思,而是指Gross或毛利。中文译成总产值是不够准确的。准确的译名是毛产值。毛产值只是或可以根据毛利或营业额来计算,而不一定需要准确计算净利或附加值。这样一来,在商业和服务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GDP会在货物销售时被没有实际产出的周转过程和商业行为而放大,甚至包括不严格的重复计算,造成这些国家经济繁荣的假象。这至少有利于诱惑非市场经济国家转向市场经济。

言归正传。从上述公式可以得到单位货币每一次流通,包括货币的重复使用,所能购买的货物,称之为购买力:

购买力(平均货物/货币单位) = nH/(mM)

购买力的单位如括号中所示。其中平均货物是一个抽象概念,指把所有货物的价值加在一起后进行平均。这个公式更清楚地表明购买力正比于货物量而反比于货币量。国家根据每年的物产增加来增加发行相应的货币。超量增发货币或增加流通会减小购买力,造成货币贬值。由此引起的货币贬值不同于汇率变化引起的货币贬值。

对于非国际货币来说,本币所能购买的货物是本国的产品或资源,产权属于本国。因此可以说非国际货币的购买力是单纯靠国有物资来支撑的。货币的发行量和可交换的国有物资总量是决定货币购买力的关键因素。但国际货币的情况就较复杂。这是因为国际货币主要靠两类资源来支撑:一是国内的资源和产值,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二是海外资源。英镑的海外资源主要是海外殖民地的产出。现今的美元则靠美元石油和外资企业的产品。因此国际货币的购买力不仅受本国资源的影响,还受海外资源的影响。

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的产出仍属英国的货物资源,因此英镑的海外资源只是本国资源的简单延伸。而石油美元是因外国的石油必须用美元定价而获得的海外石油资源。外国的石油产权不属美国,出售后的一切所得归外国所有。但由于其它国家购买美元石油必须拥有和储备美元,这一非美国的物资与美国自己的物资一样起到扩大海外美元储备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美元石油成了石油美元的海外支撑。这是国外所有的外部资源类似于美国自身的资源作用于美元的等效性原理中的第一层含义。

由于美元石油需要美元才能购买,市场上美元石油的多少不仅会按供求关系影响石油的价格,而且也同样会影响美元整体上的购买力。例如美元石油增产后,购买石油所用的美元增加。当美元的货币总量不变时,余下购买其它美国商品的美元就会减少。结果就是物价下降。虽然美元石油不是美国自身的物资,由此造成的购买力变化在机理上与由美国本身的物资增加造成的购买力变化是相似的。这便是国外所有的外部资源与美国自身的资源作用于美元的等效性原理中的第二层含义。

除了这两个含义外,外部资源的等效性原理在涉及到货币交换时还有第三层含义,就是对汇率影响的等效性。这个将在后续文章中继续讨论。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11: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