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静女士,请脱下女皇的新衣 [2015/03]
- 孙立军的人头能换来什么? [2020/04]
- 董卿女士这么说。。。 [2017/09]
- 俄国启封六千枚核弹、杀鸡儆猴? [2019/08]
- 国民党需要的不是争功而是反省 [2015/09]
- 成也红颜,败也红颜 [2020/01]
- 别了,共和国的舞娘们 [2017/05]
- 香港是香港人民的香港、不是资本家的香港 [2019/08]
- 将计就计,置于死地而后生 [2020/02]
- 大陆可能对台湾进行定点打击 [2018/08]
- 论中国统一台湾的现实性 [2020/05]
- 打仗不是打电玩 [2017/01]
- 川普退出伊核协议的算盘 [2018/05]
- 习无视邓的底气来自哪里? [2018/10]
- 南海之争一箭六雕,吓死诸葛亮 [2015/05]
- 寻求围歼中国海军的机会 ? [2020/08]
- 说说“定于一尊” [2018/07]
- 因功赎罪还是罪上加罪 [2019/06]
- 需要重视台湾一国三制的设想 [2023/02]
- 欲救今之寰球,舍我其谁也 [2017/06]
- 2020美国大选一览 [2020/11]
- 高等文明的高能陷阱 [2016/08]
- 善意的设想与恶意的理解 [2023/05]
- 请忘了我,心上人 [2021/07]
- 苏联同时撤离阿富汗与金兰湾 [2023/06]
马力
盛产神话的希腊如今又有了新的神话:贷款违约后以公投拒绝接受欧盟苛刻的紧缩方案。于是一时间,希腊因“赖账”而声名大噪。然而希腊为什么会走到今天,却完全是被发达国家糟蹋而成。这样说许多人会不服气,说我没有原则不顾借债要还的社会基本准则。先请息怒,因为我没有说希腊不应还债,只是想侃侃希腊为什么落到今天这般地步。
很多人对希腊违约大惊小怪或大肆伐挞,有点孤陋寡闻或选择性失忆。远的不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几百万美国负债家庭贷款违约申请破产。如今美国的中产阶级队伍正在萎缩消失。这与希腊的悲剧十分相似,只是发生在一国之内罢了。实际上贷款违约是后殖民地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家常便饭。“皇帝轮流做,如今到我家”,仅此而已。美国的中产阶级之后,轮到了冰岛,今天又轮到希腊。明天轮到谁,就看谁的运气了。
有人问为什么如今的贷款违约成了时髦?非也。贷款违约从来就司空见惯,不同的是以前主要发生在殖民地小国,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新景,这才让人觉得新鲜。难道贷款违约像病毒一样也会传染?这回总算问对了。病根不除,病症自然不会消失。病源走到哪里,病就传到哪里。事情就这么简单。
那么贷款违约的病根是什么?是私有制的单一有价市场经济。在单一有价市场经济中,产品变成产值必须通过货币购买。因此利润取决于产品出售的数量而不是产品上市的数量。反过来,要想获得利润就必须把之前所获的相同数量的利润用于购买产品。于是就成了利润购买利润的无积累循环。这就是说在不考虑外部购买力的孤立系统中,有价市场经济不能积累货币财富,因此是无积累经济。
这个特征可以表达为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为了使生产得以继续,就不能储存利润。这样才能买回所有产品,收回所有投资并产生新的利润,否则就有产品留在市场上。收不回利润。如果工人也储存购买力,就会有更多的产品留在市场上,以致连投资资本也收不回来,影响生产的继续进行。
然而资本主义经济的目的就在于积累货币财富或购买力。为了积累购买力,必须开拓外部购买力来清除因利润积累造成的市场剩余。这个外部购买力首先来自本国其它企业的工人工资和厂商利润。结果是业绩不好的企业因购买力转移而造成产品过剩,最后破产倒闭。这便是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本质。市场竞争的最后结果就是社会的两极分化。优质企业的资本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成为富裕的一极,破产的企业主和失业工人成为贫困的一极。
在有大量殖民地存在的情况下,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国还可以通过开发海外市场来获得外部购买力。通常的做法是增发本国的货币用以购买殖民地资源。殖民地再用这些货币购买工业国的产品。当殖民地很大时,外部购买力也可以很大。这样工业国的经济可以在外部市场的保驾下迅速发展。发达国家于是可以有较多的税收用于补助穷人,缩小本国的两极分化,提高总体的生活水平。就这样,发达国家把本国的贫富分化变成国家之间的贫富分化,缓和了本国的阶级对立和劳资冲突。
由于资本家的贪得无厌,发达国家通常不满足于通过购买海外资源来输出海外购买力,还利用贷款的方式来迅速提高海外购买力。这些贷款通常以所谓援助的名义进行。这样既可收取贷款利润,又可推销更多的本国产品。更重要的是输出资本在殖民地大肆购买当地资源和地产、开发工业型经济从而引起物价的快速窜升,使发达国家的资源投资迅速膨胀产生暴利。加上工业品涨价利息上升,最后殖民地国家在不知不觉中欠下了还不清的债务。许多殖民地因此破产,用廉价资源来还债,变得十分贫困,贷款违约不断发生。
殖民地吃尽苦头后纷纷争取独立,甚至把外国资产收归国有。发达国家于是进入了后殖民时代。海外市场缩小之后,欲壑难填的资本家只得捡起糟蹋本国人民的故伎,抬高各类刚需产品的物价,并向消费者发放消费贷款,鼓励贷款消费和超前消费。这便是后殖民时代的贷款经济。显然这种自我殖民的经济模式很快使贷款违约和社会的两极分化回到国内。美国2008年的房贷危机就是大规模消费者的违约造成的。
说到这里,脑筋快的马上就会联想到希腊的贷款违约也是一个后殖民时代贷款经济的牺牲品。一点没错。希腊本是个安安逸逸的农业国,非农业经济以旅游为主。工业并不十分发达。欧元成立后,欧洲发达国家为了迅速扩大欧元市场推销本国的工业产品,创建了新的殖民方式。新方式与老方式大致差不多,只是以贷款为主来输出资本,提高殖民国家的购买力,同时推动别国的工业经济,造成物价飞涨。随着物价暴涨,收入必须跟着提高。于是按消费计算的GDP也迅速提高。结果殖民地国家迅速进入所谓的高收入阶段。
为了把希腊变成新的殖民地,欧洲强国以优惠的名义于2001年把希腊拉入欧元区。这之前希腊的贷款利息很高,可达10%以上;GDP的增长率在3%左右徘徊。加入欧元区后为鼓励希腊贷款,希腊的贷款利息大幅降低到与德法国家一样。由于贷款量迅速增加,发达国家不再以赚利息为主,而变成赚出口利润为主。希腊大量进口轻工产品和贷款投资,名义GDP从2001年的1300亿窜升到2009年的3500亿,平均增长率高达13%。图一显示了希腊名义GDP自加入欧元区后的迅速增长。人民的平均收入超过两万美元,跑步达到了高等收入水平。
图一:希腊名义GDP的年变化
表面收入提高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实际上并没有比过去提高多少,只是物价提高了,非必须的工业品和奢侈品消费增加了。为了迫使希腊减少福利还债,西方媒体到处宣扬希腊福利太高,甚至比德国高许多倍。据报导,希腊的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20.6%,不及欧盟的平均水平。例如,法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4.9%。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5.9%。德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7.6%。欧盟27国的平均社保支出总额占GDP的26.9%。北欧丹麦的社会保障支出更是约占GDP的1/3。这些都远远超出希腊水平。
由于希腊的经济发展不是靠实体经济的自然扩张,在收支和进出口平衡下的稳步发展,而是靠外部资本的“催肥效应”造成的畸形膨胀,在债务扩张中迟早会破产。就像所有靠贷款度日的个人或国家一样,最终走到还不起债的今天。发达国家最初低息贷款给希腊,不过是把希腊变成它们的产品倾销地。它们在出口倾销中早就通过工业利润把借给希腊的贷款赚了回来。如今却利用一切媒体和机会美化自己的初衷,抹黑受害者,一文不舍地讨债逼债,不惜让希腊的产业崩溃、人民失业。可见这些满嘴人权正义的债主与旧殖民主义者毫无二致。
希腊人民是懂得报恩的。当年为希腊独立而战死的英国诗人拜伦被英国贵族遗弃后,希腊人民为伟大的诗人举行了国葬。
“希腊之群岛,希腊之群岛!
你们那儿莎浮唱过爱情的歌,
那儿萌芽了武术和文教,
突兴了菲芭,还崛起了德罗!
如今夏日还给你们镀着金光,
恐怕什么都堕落了,除却太阳?”(引自拜伦的《哀希腊》)
今天诗人若地下有知,一定会再次为希腊失声痛哭。这世界“什么都堕落了,除却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