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静女士,请脱下女皇的新衣 [2015/03]
- 孙立军的人头能换来什么? [2020/04]
- 俄国启封六千枚核弹、杀鸡儆猴? [2019/08]
- 董卿女士这么说。。。 [2017/09]
- 国民党需要的不是争功而是反省 [2015/09]
- 成也红颜,败也红颜 [2020/01]
- 别了,共和国的舞娘们 [2017/05]
- 香港是香港人民的香港、不是资本家的香港 [2019/08]
- 将计就计,置于死地而后生 [2020/02]
- 大陆可能对台湾进行定点打击 [2018/08]
- 论中国统一台湾的现实性 [2020/05]
- 打仗不是打电玩 [2017/01]
- 川普退出伊核协议的算盘 [2018/05]
- 习无视邓的底气来自哪里? [2018/10]
- 南海之争一箭六雕,吓死诸葛亮 [2015/05]
- 寻求围歼中国海军的机会 ? [2020/08]
- 说说“定于一尊” [2018/07]
- 因功赎罪还是罪上加罪 [2019/06]
- 需要重视台湾一国三制的设想 [2023/02]
- 欲救今之寰球,舍我其谁也 [2017/06]
- 2020美国大选一览 [2020/11]
- 善意的设想与恶意的理解 [2023/05]
- 请忘了我,心上人 [2021/07]
- 给中共领导人的一个思考题 [2020/01]
- 苏联同时撤离阿富汗与金兰湾 [2023/06]
改革成功的标准是动态不是静态比较
马力
最近一篇报导认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重新定义了改革的评价标准,见“习近平用‘两个是否’ 取代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根据该文,邓小平原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习近平的新标准是“两个是否”,也就是“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中国官方媒体解释道习近平的新标准更加全面。比如“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纳入评价的体系;把科技创新、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等也纳入评价重要指标,这比单纯的GDP发展或生产力发展的观点更全面客观。
不管怎么说,这两个标准都是静态比较,就是直接比较现在和过去的静止状态。怎样知道是否“有利于”或“促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拿现在的情况与之前的相比。这正是许多人用来支持改革否定过去的常用论据。
但静态比较意义不大。同样是前进,兔子奔跑和乌龟爬行是不同的。怎样区别这两者?不能只比是否向前移动了,还要比移动了多少。也就是说,必须比较移动的速度才能真正鉴别优劣。速度比较是动态比较,比较的是前行的快慢而不是前行了与否。
比较动态时,习的补充标准可以变成:“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里增添了“速度”和“更多”二字,就使静态比较变成了动态比较。只有动态比较才有意义,因为能比出究竟是匀速运动、减速运动还是加速运动。不是运动与否,而是如何运动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和需要关心的关键因素。
本人同许多人关于改革前后对比的分歧就在这里。我不是否定改革后也在发展,而是认为发展的速度不如过去。这是比较动态而不是静态,两者不能互换。所以用静态比较反驳动态比较没有意义。反过来,动态比较高于静态比较。因为起点相同时,速度快的位移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