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真正问题和出路

作者:mali50  于 2016-3-2 04:0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已有9评论

关键词:中国经济, 经济学家,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马克思

中国经济的真正问题和出路

马力

感谢与零点的火车博的互动讨论。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人民的眼睛其实是雪亮的。改革失败后,中国如还想生存下去,科学治国是唯一的出路。当全球化深入到世界各个角落时,经济溢出也会迫使更多的国家实行耦合市场经济。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你们年轻人大有作为。

这是你们的时代,你们的机会和你们的光荣。人类将第一次不因道德、宗教和信仰的约束而自愿走向社会主义。今天西方国家的右派回光返照是最后的挣扎,它们寄希望于铁和血的最后决斗。但战争解决不了结构性的经济问题,改变不了有价市场经济中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因此无法从经济困境中解脱。旧的殖民主义已经失败,新的殖民主义将更加短命。

中国至今还想从市场经济的缝隙中寻找出路,认为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是资源配置不当造成的。所谓的资源配置不当不过只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盲目生产的代名词。因此希望靠调 整供给方式和效率,进一步市场化来解决,甚至提出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来解释和管理复杂系统的设想。但这些只能是设想,其代表人物是旅美物理学-经济学家陈平。

然而今天的时代早已越过了马克思的时代。私有经济中不仅只有第一剩余价值,还有马克思没有发现的第二剩余价值。不是第一,而是第二剩余价值注定了有价市场经济必将产生市场过剩。这与盲目生产无关,与资源配置无关,只与单一有价市场经济的本质有关。这是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基本矛盾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因此无法通过调整资源配置的供给侧理论和实践来解决。

导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误解,以及对市场经济的误解,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只是计划,如果把宏观调控用于市场经济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这就是当年邓小平寄望于朱镕基的原因。这一误解至今引导着中国的经济改革:企图用更合理的调整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但如前所述在单一有价市场经济中,无论怎样最佳的配置都不能解决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的问题。社会主义经济的优势不是计划。计划经济也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企业的经济特征,但同样解决不了资本主义私有经济衰退的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的优势恰恰在于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真正的无穷市场。因为私有经济下的市场饱和只是受限于有限购买力的虚假饱和。在无价消费存在的情况下,虚假饱和会立刻消失变成无穷需求。这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

计划经济不过是保证有价与无价市场经济之间的最佳匹配和耦合,而不是为了限制生产。只有在单一有价市场经济中,计划经济的主要任务才是限制生产妨止过剩,也就是妨止马克思说的盲目生产。

中国之前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西方国家的封锁下进行的。因此缺乏能源和其它原材料资源。同时在粮食禁运时还需保证粮食自给。这就必须减少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加重了工业资源的匮乏。这时计划经济的另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尽可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效益。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有限资源下,真实的经济发展速度比改革后高50%,就是文革十年也高于现在。同时中国人口的发展速度也是最快的,以最少的人均耕地面积养活了最多的人口。这才是中国的人权---生存权,远比发达国家用高昂的服务把人口限制在最低状态——连正常的传宗接代都困难——更加优越。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1 回复 mali50 2016-3-2 04:04
十路好。
这是写给一个网友的评论。转到这里因为与我们讨论的问题有点联系。文章中的经济学理论和概念,如第二剩余价值等,在我这里之前的博文中可以找到。需要我解答的尽管提问。我先有事离开一下,回来后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
2 回复 十路 2016-3-2 04:09
mali50: 十路好。
这是写给一个网友的评论。转到这里因为与我们讨论的问题有点联系。文章中的经济学理论和概念,如第二剩余价值等,在我这里之前的博文中可以找到。需要
谢谢马力。 我不否定经济模式,倒是感觉21世纪了,对经济模式的整体概念不管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都很靠近,都是社资的结合,只是政治制度对经济模式之间的协调性问题,这就需要考虑很多其它因素了。一种制度是在微调中可能不断发现问题,在社会基本和谐稳定的状况下进行,经济好与不好时都不过分影响社会的稳定性;一种是相对大的调节幅度,容易引起其它矛盾,超出了经济范畴,比如人权,内部不同政见的合作程度等等。想象中的协商民主是否现实呢?是否靠近公正呢?就看你想把什么问题放在第一位,是最大化整合资源发展经济呢,还是真正的稳定和维持稳定的方法放在第一位。如果到一定程度,能讲几句真话都难以容忍,或者害怕,你觉得会稳定吗?民众感觉安全吗?
2 回复 mali50 2016-3-2 05:47
十路: 谢谢马力。 我不否定经济模式,倒是感觉21世纪了,对经济模式的整体概念不管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都很靠近,都是社资的结合,只是政治制度对经济模式之间的协调性
从二十世纪下半叶起,世界经济一的个根本变化就是工业化国家的人均市场迅速减小。这使发达国家需要一定销售规模,即市场,才能赢利的产业(主要是传统工业)逐步衰落,让位给新兴国家的廉价产业。人口庞大的新兴国家的工业化进一步减少人均市场,结果就是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这就是今天全球工业化后全球危机的根本原因。
正如早先发达国家的危机一样,危机让出廉价市场给予新的后起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机会。全球工业化通过这样的机制使现代工业渗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最后的角落也都实现了工业化之前,人类的工业生产能力就可以超过有价需求。全球经济于是长期处在衰退和危机之中。由于市场很快就能被巨大的产能所填满,危机的周期被拉长直至无穷。
这时世界的经济模式不得不发生根本的变革。这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这个历史规律的再次作用。其结果就是社会制度的再一次改变,新的制度必须能够保证在不减小产能甚至继续扩大产能的同时,同步扩大消费市场而不产生市场过剩。这样的制度只有一个,就是耦合市场经济制度。
2 回复 mali50 2016-3-2 05:56
不管今天世界国家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都必须在全球生产溢出之后发生变化,改行耦合市场经济制度才能继续在竞争中生存下去。所以最有利于转向耦合市场经济的政经制度才是最有效的。因为它能保证在危机中迅速转制,避免损失和快速复兴。如果更早意识到这一点,还可以避免未来的危机,当其它国家还在危机中挣扎时,就可以从别人的头顶飞过。
2 回复 十路 2016-3-2 06:13
mali50: 不管今天世界国家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都必须在全球生产溢出之后发生变化,改行耦合市场经济制度才能继续在竞争中生存下去。所以最有利于转向耦合市场经济的政经
这种耦合的思想没错,还有其它。比如创新,核心技术,独立自主,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这些都得跟上来,某种政治制度可能对耦合模式,治理环境有利,对创新,核心技术就不一定了。 就看你怎么分析在什么政治环境下内在的创新能力与外在的配合结合得更好。核心技术,科学发展,创新实践,  教育,学术研究不是想急就能急出来的,有些创新可以,有些不行。在合作基础发展起来的东西,一旦不能合作了后果可想而知。有可能看到了一面,忽略了另一面,两面都顾及的方式不是没有。换句话说,一种哲学观有利于 astrology, 另一种哲学观有利于 astronomy。
1 回复 mali50 2016-3-2 11:02
十路: 这种耦合的思想没错,还有其它。比如创新,核心技术,独立自主,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这些都得跟上来,某种政治制度可能对耦合模式,治理环境有利,对创新,核心
创新等提了许多年了。克林顿曾经鼓吹企业外迁,同时发展美国的高科技。这与今天中国的产业转型和调整十分相似。结果造成互联网泡沫,还是回到贷款消费自我殖民的老路,用一个泡沫取代另一个引起2008年更大的金融危机。
接着是能源革命。现在原油贬值,无人再提再生能源,连岩页油气产业也破产了。现在好不容易又有联网玩具,但很快就在竞争中走向末路。除了少数人暴富外,中产阶级依然消失。机器人更将时更多劳动力失业。
所以早就说过高科技将使劳动效率提高,拉大贫富差异,增加失业人口。因此不是根本的出路。当然在进一步减少人口后,个人的生活质量会提高。
2 回复 mali50 2016-3-2 11:40
过去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两极分化。但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在产生和扩大两极分化的同时,是使社会底层的穷人和中下层阶级因贫困而消亡。贫困人口的人均寿命要低于富人。如想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受歧视,中产阶级的家庭规模也小于富人。由于中下层人口多于富人,当富人保持原有的家庭规模时,整个国家的人口持续减少。
贫困人口在生存竞争中的自然淘汰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由于低层人口的减少带来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反人类现象却被资本主义国家吹嘘成制度的优越性。不幸的是这种“优越性“只出现于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当今天资本主义走向没落时,资本主义国家总人口的减少不再能够带来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有整个中产阶级的消亡。
2 回复 十路 2016-3-2 12:35
mali50: 创新等提了许多年了。克林顿曾经鼓吹企业外迁,同时发展美国的高科技。这与今天中国的产业转型和调整十分相似。结果造成互联网泡沫,还是回到贷款消费自我殖民的
希望我看到的因果规律是错的,谢谢马力讨论。
2 回复 mali50 2016-3-2 12:42
十路: 希望我看到的因果规律是错的,谢谢马力讨论。
不是谁对错的问题。我们都在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只要还想进步,就总有新发现和新感想。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06: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