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悖论及其出路

作者:mali50  于 2016-8-28 23:2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已有2评论

关键词:资本主义, 唯心主义, 民粹主义, 人口发展, 西方国家


资本是指专门用来增值的财富。在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历史中,的确产生了许许多多成功的大资本家。奇怪的是在最后的几十年里,所有发达国家的总人口和经济发展速度都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是不是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人口发展受某种因素的限制?在这种限制下,资本失去了继续增值的功能?如果我们了解科学的经济学,这些问题就很容易回答。以下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一、第一悖论

最近《观察者网》同时刊登了两篇中外学者观点有点相左的文章,一篇是《寒竹:民粹主义对西方国家政治的冲击》,另一篇是《福山:民粹主义兴起,证明美式民主还不坏》。前者着眼于经济秩序的变化带来的社会和政治上的响应;后者则主要在意识形态方面分析问题,很像一些中国改革派的学者(如房宁论亚洲的民主国家转型)那样,只能看到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掩盖不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的经济危机和两极分化对社会政治的根本性作用。那些无法准确界定的主观条件和自由心证对西方唯心主义的社会学模仿得维妙维肖。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读。当人类进入科学的二十一世纪后,腐朽的文人和没落的学者面临失败的世界无可奈何地回到了清谈治()国的古老游戏中,为权力的为所欲为奠立唯心主义的指导思想。

然而“民主”也好,“民粹”也好,资本主义世界的未来其实与它们没有什么关系。它们不过是一面镜子,会对有限市场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制度,在全球市场发生系统性变化时,产生对应的反光而已。西方国家的民主或专制体制本身就是处在开放或围困中的资本主义经济,为继续生存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在开放的环境中,强大的私人资本可以各自扩张分担权力,因此一个在私法专制下的、松散的小型皮包政府就绰绰有余。而在被围困的背景下,只能借助高度垄断和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力量进行定向突围。这个道理与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简单。但对被洗白的大脑来说,可能与天书一样难懂。

如果从根本的原因说起,资本主义世界的命运取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两个基本悖论,简称资本悖论。第一个悖论是本人多次说过的在有限市场中,单一有价的市场经济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因为有数理论证,这里就不多说了。之所以强调“不可避免”,是因为这个矛盾或悖论是“民主”或“民粹”都不能改变的经济规律,也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解决不了的难题。无论是海外殖民还是后殖民时代的自我殖民,都只能暂时缓解由此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今天西方垄断资本主义高度计划的复合经济同样发生持续的危机,并导致中产阶级的萎缩和消亡。新的“有限市场经济学”可以用数学模型揭示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者)跌落陷阱的直接原因:他们是后殖民时代贷款消费的主力军,并因此成为贷款经济失败后的最大牺牲品。


二、第二悖论

在有活力的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积累必须用于投资增值。投资有两种方式,最简单的就是直接用来消费,即消费型投资。消费型投资有助于清除市场剩余回收成本,但不能增值。贪得无厌的资本对此没有多大兴趣,于是想了个办法将资本贷给别人去清除市场剩余。这种获利型贷款就成了增值型投资。当海外殖民地减小后,就只能被迫贷给本国的中产阶级(穷人很难贷到款)用以超前消费、制造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这种贷款消费的经济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殖民。除此之外还可以借给海外实现增值目的。这就是近来西方国家推行全球工业化的根本原因。资本输出不同于旧式殖民,因为不是通过直接抢夺市场出售本国的市场剩余来积累财富,而是通过投资利润来增值财富,同时把市场剩余造成的危机留给资本输入国。这种增值型经济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经济。它的直接产品是资本本身。

然而贷款经济和自我殖民终将导致贷款违约和金融危机,于是有之前说的“中产阶级陷阱”。这一陷阱对海外的资本输入国来说则表现为新兴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不难理解同时掉入这个陷阱的还有投资资本。借贷者的违约破产直接限制了贷款规模。投资,积累,再投资,再积累。随着投资资本越积越多,投资市场却越来越小,终于使资本本身也成为新的过剩产品。不能贷出的资本成了简单的货币财富,对有钱人来说无异于一叠废纸。这一窘境构成资本的第二悖论:资本积累与资本投资之间的矛盾。本是为了投资而积累,结果却因过分积累而无处投资。今天西方国家的政府债台高筑,但资本家手中的钱却四处泛滥无利可投,到处送支票找客户。许多企业还兼营贷款业务,千方百计地想把利润贷给消费者。而政府为了鼓励消费,甚至祭出零利率和负利率等各种手段。

资本的第二悖论可以看作是第一悖论在金融市场上的延伸,是金融资本主义走向没落的表现。这些悖论归根到底源于有限市场对单一有价市场经济的刚性限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不同阶段中的特定表现。换句话说,单一有价的市场经济无法最终躲避有价市场的局限性。起初是开拓海外市场和殖民地,然后是贷款经济下的自我殖民,最后是资本输出推动全球工业化。能用的办法都用完了,最后还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由此可见,有价市场的大小最终确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即便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断的通货膨胀来扩大经济的货币总量,实体经济只是在发展中国家缓慢地增长。一些新兴国家一时的经济腾飞,不过是原有的财富积累和资源,在突然的市场化过程中造成的货币效应罢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除去包括住房、教育和医疗在内的平均物价上涨30(已是远远低估)后,从1979年到2014年的35年中,根据官方数据获得的真实GDP的平均增长率只有文革时的80%

有意思的是西方国家从资本的第一悖论到第二悖论经历了三十多年,而以国家的资本积累为主的中国特色经济却差不多同时步入了这两种困境。在今天中国产能过剩的同时,中国的外汇资本也找不到足够的投资对象,以致造成盲目购买海外资产和企业的狂潮。熟谙资本主义经济的西方国家于是趁机联合起来围堵和打劫中国投资,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财富浪费。这些损失最终由普通消费者来承担。这是因为中国超速积累起来的天量外汇储存是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以增发人民币来替代出口的外汇所得实现的。由于每年庞大的出口顺差得不到进口物资的平衡,增发的人民币在国内造成巨大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加大了GDP的增长率,同时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因为普通人的财富主要是存款和工资,这些都会随通胀而缩水。而富人的固定资产和企业产品会随通胀一道增值。


三、悖论下的出路

这样一说,资本主义经济就真地没有出路了吗?出路自然是有的。只是时机未到,凡人不见。新的科学经济学,如“有限市场经济学”和“耦合市场经济学”,是像统计力学一样可以准确描述和预测经济体集合的统计特征和未来趋势。既然悖论来自有限市场的刚性壁垒,粉碎悖论就必须打破市场界限。从科学经济学的逻辑出发,单一有价市场经济的有限市场困境可以通过开拓无价市场来突破。无价市场不是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或免费医疗之类。那些只是通过有价交换后的税收以补贴或救济的形式,回到有价市场取代消费者的无价消费。所以本质上还是有价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这里说的无价市场经济是不通过有价市场的交换而直接进入分配和消费领域的一种经济模式,因此能够有效清除有价市场的剩余。由于与有价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并用于消除资本积累后产生的市场剩余,这种无价消费仍然可以看作的一种特殊的市场经济。

由于人的消费欲望是无穷的,无价市场可以是无限的。在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无价消费仅仅适用于不能无穷需要的领域,如教育和医疗等所需较少自然资源的服务业。而对有限的生活必需品,如粮食等,不能实行无价消费。忽视这一点,是欧文在美国的空想共产主义实验失败的重要原因。不幸的是刘少奇和邓小平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中国农村推行免费食堂重蹈了空想共产主义实验的失败,并造成大面积的饥荒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无价市场可以与产能同步扩大,涵盖更多的消费领域,直到遭遇资源的最后限制。从这里可以看到有价和无价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耦合市场经济不仅可以避免资本积累后的过剩危机,还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因为限制人口的因素是自然资源,而不是对辅助性的刚需产品(如教育和医疗等)的购买力。中国改革前的社会主义经济证实了这一点。

这里说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耦合市场经济。那末在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下能不能推行耦合市场经济呢?不仅可以,而且已经存在过,就是美国独立后南方农业州的庄园中曾经实行的现代奴隶制。现代奴隶制是一种极端和变态的耦合市场经济制度。奴隶不通过市场交换获得所有消费品,当然是维持劳动力最基本的生活品。只是在有欧洲海外市场的情况下,当时的奴隶制经济主要不是用以消除资本积累所产生的市场剩余。然而奴隶制的高效率使南方远比北方富裕,并使美国于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在总产值和人均产值方面赶上除英国以外所有的欧洲工业国。奴隶时代的美国大概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迅速赶超发达工业国家的农业大国,并为后来的工业化积累了巨大的原始资本。这是真正的经济奇迹,是美国的创造性中最杰出的代表作。美国学者为了掩盖美国靠奴役黑人和奴工暴发的历史,曾刻意低估南方奴隶经济的效率。既然效率不高,南方种植园主为什么那么强烈地反对解放黑奴?现在已有新的研究澄清当时的种植园经济不像过去所说的那样低效。

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实行新的耦合市场经济的最有利条件和经验。但出于种种原因,这些国家幻想着重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道路,却不知道今天新兴国家的人均市场只有发达国家兴起时的几百、几千分之一。人均市场的大幅缩减同样是发达国家晚节不保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现代学者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去寻找最终的原因只能是缘木求鱼。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全球化和人均市场的萎缩还打破了资本主义以来,一个地区和国家的过剩性经济危机特有的周期现象。这是因为新兴国家前赴后继不断崛起使国际市场不断转移。原先的饱和市场等不到腾空就被后起之秀的廉价商品所填满,从而改变了过去一个国家的过剩性危机可以不治而愈的特征。这就是西方国家三、四十年来经济持续衰退的原因,也是亚洲最早发达的国家危机后一蹶不振失去几十年的原因。对全球来说,危机的周期性可以依然存在。但在某个特定地区,却难以再现经典的危机恢复期和新的经济高潮。

由于对科学经济学一无所知,今天的人们仍然以各种理由排斥耦合市场经济。例如改革后的中国已经深陷西方经济的陷阱,却还在依赖西方模式和投资转型,以便让时间来清空制造业市场、治愈产能过剩造成的危机。最后的结果就像今天的美国一样,制造业得不到恢复,服务业也开始了下滑。总之在人均市场不断被分割的前景下,中国经济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曾有的高度。当全球工业化深入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之后,市场和资本的持续性溢出就会使工业国家长期处于资本悖论形成的自我封锁和孤立的状态。历史证明能成功打破市场封锁的唯一经济模式就是耦合市场经济。形势比人强,识时务者为俊杰。耦合市场经济可能会在雄心勃勃的后起国家首先展开,并以其持续发展的优势超越之前的强国,倒逼其它国家实行改革。另一种可能就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高度垄断的资本(如美联储)在缺乏足够的投资市场后,被迫转向政治投资、直接买下濒临破产的国家权力建立资本主义的专制国家,全面修改宪法和法律,推行以奴工制为基础的耦合市场经济。当然,那时的奴工待遇会好过百多年前美国南方种植园的奴隶所有。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6 回复 mali50 2016-8-29 22:46
胡子太长:
我不能在你最新文章中置评,所以转在这里:
“中国后三十五年16%的名义GDP年增长率中10%以上是这些原始积累的市场化造成的。真实GDP的增长率只有4.5%,低于文革。官方公布的10%的“实际”增长率是假定通胀率不到6%, 即35年平均物价增加不到8倍。这显然不符合事实。”
7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6-9-2 22:53
mali50: 胡子太长:
我不能在你最新文章中置评,所以转在这里:
“中国后三十五年16%的名义GDP年增长率中10%以上是这些原始积累的市场化造成的。真实GDP的增长率只有4.5%
怎么会呢,我查一下有什么问题,没有拉黑您,相反我发现加好友没了,向您重新申请过,没见回信。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7 17: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