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静女士,请脱下女皇的新衣 [2015/03]
- 孙立军的人头能换来什么? [2020/04]
- 俄国启封六千枚核弹、杀鸡儆猴? [2019/08]
- 董卿女士这么说。。。 [2017/09]
- 国民党需要的不是争功而是反省 [2015/09]
- 成也红颜,败也红颜 [2020/01]
- 别了,共和国的舞娘们 [2017/05]
- 香港是香港人民的香港、不是资本家的香港 [2019/08]
- 将计就计,置于死地而后生 [2020/02]
- 大陆可能对台湾进行定点打击 [2018/08]
- 论中国统一台湾的现实性 [2020/05]
- 打仗不是打电玩 [2017/01]
- 川普退出伊核协议的算盘 [2018/05]
- 习无视邓的底气来自哪里? [2018/10]
- 南海之争一箭六雕,吓死诸葛亮 [2015/05]
- 寻求围歼中国海军的机会 ? [2020/08]
- 说说“定于一尊” [2018/07]
- 因功赎罪还是罪上加罪 [2019/06]
- 需要重视台湾一国三制的设想 [2023/02]
- 欲救今之寰球,舍我其谁也 [2017/06]
- 2020美国大选一览 [2020/11]
- 高等文明的高能陷阱 [2016/08]
- 善意的设想与恶意的理解 [2023/05]
- 请忘了我,心上人 [2021/07]
- 苏联同时撤离阿富汗与金兰湾 [2023/06]
全球化与产值交换,兼论反全球化与内循环 马力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就是美国主导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如今又热衷于退群和脱钩的反全球化活动。
科学经济学认为所谓的全球化,是美国产业出现利润危机后,被迫向劳动力廉价的国家和地区迁移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市场扩张。为什么资本经济会出现利润危机?因为资本经济总是伴随着通胀。在这点上几乎找不到例外。只有社会主义经济能够保持几十年不变的平均物价。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因为资本经济存在着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富人的购买力储存必然造成市场过剩,将第一剩余价值转变成第二剩余价值。企业主为了收回投资保持利润,除了扩大海外市场和鼓励贷款消费外,就只能不断抬高刚需消费的物价来弥补销量减少造成的损失。
这里的详细解释和数理证明可见本人有限市场经济学的系列文章。不断的通胀削弱了本国产品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形成市场的自我封闭。而贷款消费的不断增加会导致消费者破产和金融危机。贫困的扩大和加深又反过来降低了国民购买力,形成市场的虚假饱和。除了市场过剩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还有贷款消费与滥发货币造成的通货膨胀之间的恶性循环。这时产业的利润危机就会通过消费疲软的形式表现出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内需不足、贷款利息下降和贸易逆差。在货币方面则表现为汇率降低和购买力减小,既货币疲软。
美国以企业外迁和资本扩张为主的全球化应该是解决美国金融危机的对症之药。事实上也是如此。那么为什么今天许多中国人认为美国现在之所以要反全球化,因为美国的全球化因中国的崛起已经失败或正在走向失败?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学家是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代表一国的经济实力的。但过去严谨的经济学家是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来代表国家实力的。两者的最大不同在于GDP包含了本国的外企创造的产值,却不包括本国的海外企业创造的产值。而GNP则反过来不包括本国的外企创造的产值,但包括本国的海外企业创造的产值。
在美国的中低端产业外迁后,国内产业空心化,GDP减小或增长缓慢。与此同时,GNP却可能利用海外的廉价资源和劳力得到快速增长。这相当于将部分GDP转换成GNP,同时转变成所在国的GDP。如果我们认同GNP能更真实地反映该国的经济实力,那么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的。去掉中国的外资企业创造的GDP,中国的GNP大概是GDP的四分之三。这时美国的GNP会是中国的三至四倍。这才是中美今天经济实力的真实对比。中国离追上美国还很遥远,因此美国没必要害怕中国取代美国,更无必要发动修昔底徳战争来阻挡中国崛起。这说出来有点离经叛道,但在道理上是成立的。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为什么现在要反全球化了呢?事实上美国企业还在海外继续向新兴国家转移。中国觉得美国反全球化,因为美国要求资本和企业退出中国市场,还为打压中国经济而干扰世贸组织的工作等。这其中有多种原因。本文只讨论两个最重要的原因,内循环和长期竞争。
美国制造业外迁却带不走失业的产业工人。资本家的利润不会用来补贴国内的失业者。部分产业工人转向服务业,但仍有不少工人处于长期失业状态并靠国家救济生活。这使得制造业衰退后的美国消费市场长期不振,又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许多面向本国的服务业无法外迁。它们的兴旺依靠本国民众的就业和收入增加。代表商业和金融资本的民主党有海外企业和商业利润的支持,代表民用制造业的传统共和党也有海外制造商的支持,但代表美国房地产和服务业的川普全靠本土广大民众的消费能力来支撑产业的发展。消费不足使川普的房地产行业出现巨大亏损以致交不上税。于是川普以振兴美国制造业重建强大美国为口号当选为总统。为了这一目标,他自然会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建制派不同,致力于提高国内多数民众的就业机会和消费能力,用目前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发展美国经济的内循环,重新把GNP转回成GDP。
仅仅是这个原因,美国可以利用海外企业的利润逐渐恢复或重建本土的制造业。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曾用亚洲金融战的巨大获利投资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使美国的预算扭亏为盈。巨量的投资甚至造成了互联网泡沫,引发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第一次过剩危机。这有点像今天中国的芯片闹剧。但川普总统在重振美国的同时,还有意压制中国主导新的全球化。这又是为什么呢?美国全球化的成功带给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在中国等其他国家步入利润危机时,必须全力阻止这些竞争对手主导的全球化经济!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就很像美国的资本扩张和企业外迁。同行本是冤家。而国家间的竞争更容易因价值观的不同而趋于过激和对立。如果川普总统获得连任,在最后一个任期内,川普可能会更无忌惮地施压美国的在华企业撤离中国。中国只有理解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才能知己知彼,避开陷阱和面子的冲突,调整心态摆正位置,找到应对美国挑战的正确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