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静女士,请脱下女皇的新衣 [2015/03]
- 孙立军的人头能换来什么? [2020/04]
- 董卿女士这么说。。。 [2017/09]
- 国民党需要的不是争功而是反省 [2015/09]
- 俄国启封六千枚核弹、杀鸡儆猴? [2019/08]
- 成也红颜,败也红颜 [2020/01]
- 别了,共和国的舞娘们 [2017/05]
- 香港是香港人民的香港、不是资本家的香港 [2019/08]
- 将计就计,置于死地而后生 [2020/02]
- 大陆可能对台湾进行定点打击 [2018/08]
- 打仗不是打电玩 [2017/01]
- 论中国统一台湾的现实性 [2020/05]
- 川普退出伊核协议的算盘 [2018/05]
- 习无视邓的底气来自哪里? [2018/10]
- 南海之争一箭六雕,吓死诸葛亮 [2015/05]
- 寻求围歼中国海军的机会 ? [2020/08]
- 说说“定于一尊” [2018/07]
- 因功赎罪还是罪上加罪 [2019/06]
- 需要重视台湾一国三制的设想 [2023/02]
- 欲救今之寰球,舍我其谁也 [2017/06]
- 2020美国大选一览 [2020/11]
- 高等文明的高能陷阱 [2016/08]
- 善意的设想与恶意的理解 [2023/05]
- 请忘了我,心上人 [2021/07]
- 苏联同时撤离阿富汗与金兰湾 [2023/06]
中国的洗钱经济 马力
之前讲了市场经济与投资经济的区别。市场经济是可以在一个有限市场上循环持续的,投资经济仿佛是一锤子买卖,要么投资收不回来,要么利润被移出产业的资本循环。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一个产品从投资生产到出售后的资本回收形成一个闭合循环。资本电子在劳动和能源的作用下循环做功制成产品。相同规模的生产要想继续,闭环中的资本电子数量必须保持不变。
以上所述是单一产品的市场经济最简单的运行模式。在实际生产中,资本循环会因种种原因而无法继续。比如产品滞销或市场过剩,抑或售价低于预期造成亏损。这些都属于市场因素,主要与供过于求有关。当一些亏损企业破产后,就会再次回到供需平衡的状态,使生产在现有的有限需求时仍然能够继续下去。这就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所描述的正常状态。
然而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忽视了一个问题,即影响产销过程中资本循环的不只有市场因素,还有人为的因素,比如企业主或资本家的利润储存。描述生产利润的利润公式是
利润 =(已兑换的)产值 - 成本
通常我们把产值当作已知量用来计算利润。但在实际情况中,产值依赖于产品交换的结果,在预算中是个未知数。生产利润依赖于一个未知数自然也是未知的。可见利润公式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因此是一个非闭合的方程。
这个二元方程可以写作上面的常见形式,也可以写成
(预期的)产值= 成本+ 利润
这样一来利润公式就变成了产值公式。它的意思是产值等于成本加上利润。在这里利润成了自变量,产值成了因变量。要想实现预期的产值,必须将全部利润用来购买产品,否则会有产品过剩使部分投资无法回收。接着就会减少下一个周期的资本投入,也就减少了产品数量。这就像在闭合线路中,一定数量的电子要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产生相同的功率,当电压不变时也要保持电流不变,即电子数量不变。
由此可见,如果资本家将一部分利润储存起来移出生产的资本循环,之后的产值就会下降。这种产值与利润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依赖的关系,构成资本经济中的一个基本矛盾,即资本储存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资本家的利润储存会减少产品的销售造成剩余,从而减少资本投入和产值。要保持预期的产值,资本家必须将所有利润投入到下一个生产周期中。这个原理的一个推论就是在一个固定的有限市场中(相当于一个孤立系统),完全的资本循环是不产生利润的无利润循环。
但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的经验。因为社会并不只有一家企业,也不只生产一种产品。由于企业的效率不同和需求的多样化,有些企业可以在利润储存的同时仍然保持投资和生产的不断进行。这是因为优质企业的利润储存造成的产品过剩被其他人买走了。这相当于优质企业将产品过剩转移到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企业身上,使其他企业面临亏损和破产。这便是西方经济学所说的竞争。
这种生死存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即便是垄断经济或计划经济也无法避免这种恶性竞争,因为资本家总想积累个人财富。竞争虽然有利于优质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会使低效企业破产。从幸存者偏差的角度来说,企业效益获得了提高,但由于破产失业的工人,包括技术优秀的工人,沦为贫困者,他们的消费能力减小,最终限制了投资和生产的持续发展,拖累了整个社会的效益。资本经济的这个矛盾同样不是改进生产技术能够改变的。当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后,所需的人工会更少,更多的人将加入失业行列。
上述的原理又与标题有什么关系呢?资本家不断储存利润,为了维持生产规模就要不停地向银行贷款填补被储存的利润。银行因有贷款利息而乐不可支。所以美国那么多优良企业,包括百强企业,蓝筹股企业,道琼指数企业,无一不是负债累累。这不等于说那些资本家也有一身债务。他们有着海量的个人财富投资固定资产和股票债券等。而企业债只是用来减免他们的企业税。
中国的企业家同样如此。他们在企业盈利时,也是把利润变成个人资产,同时拥有大量银行债务用以减免税务。企业一旦有了问题,资本家不是拿过去积累的利润来补贴亏损,而是首先向国家要补助。中国政府大量的债务是用来补贴民营企业家的。等他们转亏为盈后,又会把利润变成个人资产。民营企业家们说还不起钱,政府银行为了改革的面子将他们所欠的债一笔勾销,再印钱补漏洞。这便是中国特色的投资经济,养肥了许许多多装穷的资本家。如今经济下滑消费疲软,资本家的代理人又鼓吹政府发钱消费。最后这些发放的钱又都变成企业利润,加到资本家的个人账户中。亏损的是国家。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明白,这种特色投资经济不就是资本家的洗钱手段吗?还真是。资本家利用政府银行的贷款产生利润,再把税后利润变成个人资产。接着再向国家贷款重演之前的利润转移。而企业负债却越来越多。最后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国家银行无人负责,为保护民营企业家和改革的伟大成果,不是继续借钱给资本家,就是让债务归零。无比光荣的民营企业家们于是拿着多年累积的利润,去海外过着老外都艳羡不已的豪华生活。
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国家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会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本。平时这些资本被用于维持生产。国家仅仅需要根据GDP的增量和货币流通的速度发行有限数量的新货币。一旦有危机发生,这些储存的利润就被释放出来拯救经济。然而中国的洗钱经济由于不断把生产利润变成个人资产转移到别处,不管是繁荣还是危机,中国都在不断地招商引资印钞投资,补贴民营企业家。最近十几年更是每年卖地集资。最高的时候,中国每年的投资占GDP的比例连续多年超过50%,简直是匪夷所思。世界上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像中国这样的长期投资大国。
如今中国企业破产,个人债台高筑,政府债务更是GDP的几倍。没有人知道那些钱去了哪里。需要指出的是钱本身不会变成固定资产。基础建设和房地产是投资后靠劳动创造出来的,不是用钱糊出来的。所有投资在周转过程中被分配到不同的人手里。有的成为利润被资本家所有,有的成了工人的报酬,有的成了政府的税收。但每个获益者都在哭穷负债累累。不觉得奇怪吗?这就是洗钱经济的必然结果。钱都被资本家洗到了自己的腰包里,转移到了海外。私有化的改革开放说到底,就是靠洗钱为少数人富裕,为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