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静女士,请脱下女皇的新衣 [2015/03]
- 孙立军的人头能换来什么? [2020/04]
- 董卿女士这么说。。。 [2017/09]
- 俄国启封六千枚核弹、杀鸡儆猴? [2019/08]
- 国民党需要的不是争功而是反省 [2015/09]
- 成也红颜,败也红颜 [2020/01]
- 别了,共和国的舞娘们 [2017/05]
- 香港是香港人民的香港、不是资本家的香港 [2019/08]
- 将计就计,置于死地而后生 [2020/02]
- 大陆可能对台湾进行定点打击 [2018/08]
- 打仗不是打电玩 [2017/01]
- 论中国统一台湾的现实性 [2020/05]
- 川普退出伊核协议的算盘 [2018/05]
- 习无视邓的底气来自哪里? [2018/10]
- 南海之争一箭六雕,吓死诸葛亮 [2015/05]
- 寻求围歼中国海军的机会 ? [2020/08]
- 说说“定于一尊” [2018/07]
- 因功赎罪还是罪上加罪 [2019/06]
- 需要重视台湾一国三制的设想 [2023/02]
- 欲救今之寰球,舍我其谁也 [2017/06]
- 2020美国大选一览 [2020/11]
- 善意的设想与恶意的理解 [2023/05]
- 请忘了我,心上人 [2021/07]
- 给中共领导人的一个思考题 [2020/01]
- 苏联同时撤离阿富汗与金兰湾 [2023/06]
云经济救不了资本主义 马力
一、技术封建主义
刚写了两篇有关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文章,就看到中国著名网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谈论资本主义社会回归封建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原先是国外提出来的。所以视频首先介绍了欧洲学者,前希腊财政部长亚尼斯.瓦鲁法斯基教授的观点。他认为资本主义正在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政治上倒退的技术封建主义。
根据范勇鹏教授的总结,亚尼斯教授称电子商务和平台媒体这些资本为云资本;平台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经典的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平台劳动越来越像是一种云农奴,云资本可以绕开市场,不需要生产产品而是靠收取平台使用者的云地租为生。而平台与平台之间壁垒森严,分封隔离形成一个个的云领地。国家对云平台或云领地的制衡权力越来越弱。这些平台不仅可以控制人们的生活,还可以控制他们的思想,言论和选票,所以也能控制政治权力。云资本于是好比在云领地上掌控一切的封建王侯。于是亚尼斯认为资本主义死了并被这样的技术封建主义所取代。
亚尼斯教授讲的技术封建主义是一种可以提供各种媒体平台的科技资本,靠收取租金为生,而不用雇工生产产品。这很像农业社会的地主出租生产资料或签订契约来获得回报。而各个平台可以通过对言论和内容的控制来影响选票选举和政治决策。由于各个平台彼此独立,就很像是中世纪欧洲封建时代一个个独立的王国和领地。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美国的YouTube,TikTok 和 Twitter 这类的大型网站供应商。它们不生产实物产品,靠为生产商发放广告和租借媒体平台为生。
二、技术封建主义论的内在逻辑
技术封建主义具有某种封建主义的特征,但仅此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封建化。因为它只是资本主义经济走向末路时的一种补偿。根据亚尼斯教授的逻辑,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完全依赖于市场而不是投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不断扩张,最后会造成“市场和利润的消亡”,从而使越来越多的资本转向非生产型的云经济,创造越来越多独立的云平台云领地减缓市场和利润的消失。最后工业社会云霓化、形成封建主义的云社会。作为希腊的前财长,无疑有他对资本经济的深刻领悟。这就是他说的资本主义经济导致的市场和利润的消亡。视频中范勇鹏教授并不认为市场和利润的消亡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消亡,然而亚尼斯的观点却与科学经济学不谋而合。
中国资本经济的历史不长,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来领会资本经济的局限性,甚至对资本经济还心存幻想。但亚尼斯的说法可以用科学来阐明。根据科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由于资本的贪婪,商品经济存在着无限生产与有限市场之间的矛盾。现在就来讨论这一点。利润公式
利润 = 产值 - 可变资本 - 不变资本
其中可变资本就是劳动报酬,因为劳动创造了新价值,用于报酬的资本是可变的。不变资本是指其他成本,它们只是通过劳动转移到产值中去,而没有独立创造新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新的产值是劳动创造的,包括资本家的劳动。
在上述的利润公式中,报酬和成本是已知的,而产值和利润是两个相关的变量,利润依赖于产值,而产值依赖于不受利润公式控制的市场。这就是市场的重要性,它决定了最后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而真正实现的产值。因此利润公式不是闭合的,而是含有两个变量,其中的产值需要另一个市场关系式来确定。但目前的经济学无法给出一般的市场公式来确定每样产品的产值,而是把产值视为已知量来计算利润。这就是为什么说现有经济学是以无限市场为隐形假定的。真实的市场随时在变化,从物稀为贵到白菜价常常只需几年时间。一旦市场消失,产值趋于零,利润消失还可能为负。所以说资本经济的关键是市场而不是投资或企业。
前面的利润公式也可以写成
产值* = 利润‘ + 可变资本’ + 不变资本‘
这里的产值* 表示通过市场交换后获得的实际产值,‘ 号表示实际用于购买产品的那部分投资和利润。这时可以清楚地看到产值依赖于实现它的购买力。这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实体经济创造的所有产值的总和。右边的三项就是产值的总购买力,也是系统本身市场的大小。可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的产值取决于实际用于购买产品的利润(包括成本商的)和报酬。这个实际产值不同于前面的利润公式中的设定产值,因为设定产值是个未知数。如果资本家有利润储存,工人有报酬存储,实际产值就会小于设定产值。也就是
(产值* - 产值)= (利润’ - 利润)+ (报酬‘ - 报酬)+ (成本’ - 成本)
这时右边的各项小于零,实际产值也就小于设定产值。这在单价不变时意味着有产品的市场剩余产生。
要想获得设定的产值,必须将所有利润和报酬都用于消费。否则实际产值越来越小,市场剩余会越来越多,实际利润也就越来越小。实际利润要用实际产值来计算,即
利润* = 产值* - 可变资本 - 不变资本
将
产值* = 利润‘ + 可变资本’ + 不变资本‘
代入立即得到
利润* = 利润‘ - (报酬 - 报酬‘)-(成本 - 成本’)
其中 (报酬 - 报酬‘)是工人储存的报酬,(成本 - 成本’)是成本商储存的利润。这就是说资本家实际获得的利润等于他用于购买的利润减去工人和成本商的购买力储存。在没有外销的孤立系统中,资本家要想储存利润或工人储存报酬就会产生市场剩余,资本家通过出售产品回收的投资会越来越少,利润也会越来越少。想维持原来的生产规模,社会就不能有购买力储存。
由此可见资本经济是不能在孤立系统中持续运行的。这一结果上升到经济学的高度就是说:在单一有价的市场经济中,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中无限生产与有限市场之间的矛盾在孤立系统中的表现。所以资本经济离不开海外市场。当越来越多的市场国也工业化后,原先的市场也成了供应国。总有一天,全球的产能都会过剩,海外市场消失利润消失。于是一个个的工业国都成了孤立系统,资本经济无以为继。这时资本经济的模式必须改变。亚尼斯教授的技术封建主义这种没有实物产品,却可以拥有大量的文化市场就成为取代雇佣资本主义的一种可能。这种假设是否合理将在后面讨论。
三、历史的大螺旋
亚尼斯教授只限于从学术界定义的封建主义概念来讨论问题,针锋相对地指出原因和结果。范勇鹏教授否定了“市场和利润的消亡”后,试着给出资本主义封建化的广义解释。他说,西方许多左翼知识分子和一些右翼知识分子也认为资本主义正在封建化。人们早就发现了财富和权力的世袭化裙带化。然而他总结的特点不只局限于技术方面,而是涵盖了更多的方面,包括封建神权的复兴,财阀势力的上升,封建军阀的重现,封建世袭的加强,和封建地主庄园的再现。其实所有这些都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所以范勇鹏教授又说资本主义反封建不彻底,拖着一条长长的封建主义的尾巴。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不是所有这些特点都代表封建主义,而只是经典社会主义的对立面。如东罗马的教权就没有高过王权。美国早期的企业就可以有私人武装,曾用于镇压工人运动。而财产的世袭是所有私有制社会的共性。农业庄园也没有在欧美国家消失过。
那么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会出现范勇鹏教授所讲的这些旧时代的特征呢?它们与封建制度相似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如果仔细看范勇鹏教授总结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那些特点,不难发现这些都主要是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垄断资本主义后,出现的财富和权力越来越的集中现象。资本垄断的加强导致了权力的进一步垄断和世袭化,更需要用军事手段和宗教传统对抗底层民众的反抗和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性泛滥的思潮。需要注意的是范勇鹏教授也称秦制为郡县制或集权制而不说是封建制。为了与辛亥革命后的中央集权和行政制度相区别,只好把旧中国的许多非分封制的特征都归为封建特征,如地租剥削,权力世袭,人生依附,和军阀割据等。这就造成自相矛盾。这种矛盾在中国史学界普遍存在,一到具体问题就暴露出来。
如果从更长的历史来看,在一个强权势力垄断全国财富之前,欧洲曾有过早期的民主制度。随后就是帝国和贵族集团的出现垄断了全国的财富和权力,民主制度被专制政体所取代。随着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不依赖土地的自由民变得越来越富有,接着便开始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在自由平等和博爱之类的口号下剥夺土地贵族的财产和权力。由于单个资本家没有财力和物力统治全国,只能组成资本家的俱乐部轮流执政。这便是所谓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现在资本垄断越来越集中,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权力垄断和世袭现象的回归或复辟。
我曾一再指出西方国家的现代民主不过是自由资本在完成最后垄断之前所被迫实行的一种过渡时期的政治模式。这是与散资资本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并与欧洲帝国出现之前的民主过渡时期相类似。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资本独大,能够垄断国家财富和选举,提供整个国家的财政开支和国防建设,所以只能轮流执政。被财富和舆论操控的选举政治与平民无关,是资本跷跷板的运作程序。为了选票,资本势力会迎合选民的一些无关痛痒的诉求,但不会改变制度本身。然而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表面的民主政治很容易变成专制政治。例如通过选举高票当选的希特勒在德国大资本的支持下,轻易利用魏玛宪法的特殊条款获得独裁权力,随后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破坏。
制度的改变只有当资本经济完成最后的垄断或走向崩溃后才有可能。在这之前出现的独裁政府都是暂时的,许多是靠军事政变实现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旦完成了最后的垄断,就会出现资本专制的政府和国家。国家就像是一个家族的联合企业,实行像现代企业那样的私法专制。从古典民主到土地贵族的专制,从封建贵族的专制到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现代民主,再从资产阶级民主到资本专制国家,这不就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之一 ——否定之否定吗?这个历史的否定之否定不是原地打转,而是历史的大螺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回旋向前。螺旋历史在相似的位相上就会出现相似的特征和表像一张一弛,如分政与集权,民主与专制,世俗与宗教,重农与重商,实体与虚拟,市场与垄断,文治与武功等。
四、云经济的局限性
根据亚尼斯教授的分析,具有封建主义性质的云电子技术具有以下的优势:云资本可以绕开市场,不需要生产产品而是靠收取平台使用者的云地租为生。这样一来云资本主导下的云经济就可以在实体经济的市场消失后继续存在和发展。实际上能够绕开实物市场的经济早就存在,例如虚拟经济,多种服务型经济,和出产精神文化等电子产品的文化经济等。它们可以与当代云技术一起形成广义的云经济。云经济可以不产生实物产品,但会产生云产品。云产品依然需要货币来购买,并且有自己的云市场。凡是需要通过货币购买的产品都会受到货币购买力的限制,而且云市场也会发生饱和,进而使云经济出现危机。当然云经济可以开拓新市场,但任何市场都不是无限的。
另外虚拟经济,文化经济和服务业这类的云经济本身填不饱肚子,因此社会依然需要实体经济生产的消费品,也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利润和报酬提供的社会总购买力来购买消费品。那么云经济能不能有效地化解因资本家的利润储存造成的市场剩余呢?如果能,资本经济就可以借云经济在孤立系统中生存和发展,也就解决了之前说的市场和利润消失的问题。但这是不可能的。云资本即便不生产产品,它绕过市场获得的云地租归根到底还是来自实业资本家提供的社会总购买力,即利润和报酬。有多少云地租就会减少多少总购买力并产生对应的市场剩余。这时云产业的资本家,简称云资本家,需要将获得的全部云地租用来购买实业产品才能消除市场剩余,从而让实业有利可图维持生产。这样一来云资本家便没有结余,也就没有人去做。所以云经济解决不了孤立系统中资本经济无法运行的问题。
在前面的产值公式中,一边是经过市场交换后的实际产值,另一边是购买力。等式的两边是相等的。将所有实体资本的产值公式加起来,等式的两边依然相等。一边是总产值,另一边是社会总购买力。在亚尼斯所说的最简单的地租模式中,产值就是地租,即
产值 = 地租
而地租也是来自社会的总购买力。只要总购买力被挪用,无论是被储存还是用于支付地租,就会有相对应的市场剩余产生。因此地租经济或没有实物产品的云经济并没有真正扩大市场。在计算GDP时,会把实业产值与地租产值加在一起,但右边的地租不是新创造的,只是来自实体经济提供的社会总购买力。如果将实体经济的产值公式与地租经济的产值公式加起来,表面上看产值增加了,实际上因为部分购买力交了地租,实体产品的购买力减少了,因此产生了市场剩余。 不考虑外边市场时,实际获得的产值依然等于实体经济提供的总购买力,社会的总财富并没有增加。
五、资本主义何处去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当资本主义走向末路时有可能回到封建主义,或者走向共产主义。前面的讨论说明资本主义只能在政治形式上回到封建专制的社会,而技术封建主义救不了资本经济。商品经济不是农业经济,很容易产生市场剩余。所以云经济解决不了市场和利润消失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市场是指有价市场,即需要用货币来交换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经济中,利润和报酬也都是用货币来结算。在这种单一有价的市场经济中如不考虑贷款消费和海外市场,维持经济的运作需要将社会的总购买力全数返回到实物市场。这在资本经济中是不可能的,至少资本家的利润回报较大时会大大超出实物消费的所需,并因此有很大部分的购买力被储存起来。资本经济的固有矛盾决定了资本积累必然减少资本增值。政府调控,货币政策和市场垄断都无法消除这一矛盾。甚至连计划经济都无能为力。竞争可以使优质企业借用同行提供的购买力来摆脱这一困境,结果就是同行的亏损和破产。少数优胜企业的效率提高了,社会的整体效率却被多数企业的破产和工人失业拉低了。
中国在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时期几乎是一个孤立系统没有什么海外市场,也没有什么贷款消费,经济增长速度比改革开放后还快,国家和人民不仅没债务,相反却有大量储蓄。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中国不是单一有价的资本经济,而是有价和无价市场相耦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全新的经济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没有资本家实行按资分配从而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2、社会主义经济不仅有货币形式的按劳分配,还有不经过市场的、物质形式的按需分配,如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和教育以及司法等各种免费服务,还有许多免费的文化娱乐场所。
刚需物质的按需分配同样是绕过市场的。它与亚尼斯教授所说的云技术不同。所谓的云地租虽然绕过了市场,却依然是社会总购买力的一部分,因此仍然会减少实物消费产生市场剩余。而按需分配不经过市场,也不会减少货币购买力。当有按需分配时、国家和民众可以用货币报酬来购买所需的产品,还可以将余下的购买力储存起来。为避免国家和民众的货币储蓄造成市场剩余,国家只需根据民众的消费情况和储蓄数量,来调整按劳分配的实体经济和按需分配的服务产业所占的比重。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无限生产与有限市场之间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按需分配的产业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也就越来越接近共产主义社会。
过去我们不知道科学经济学,在资本的诱惑下放弃了社会主义耦合市场经济。当资本经济走投无路时会不会重新审视历史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就不是经济学本身所能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