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六)(小说,纯属虚构)

作者:kzhoulife  于 2012-5-4 03:1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已有61评论

关键词:小说

    大姐抱着大哥回到家,中午宴席刚摆好。说起结婚宴席,有必要谈谈老家结婚的习俗。父亲再婚那年,已是六十年代末,算是文化大革命中期,白沙村巴掌大地方,既没有反动学术权威,也没有走资派,即使抓四类分子,都是一家一道的,谁也没压迫过谁剥削过谁,要抓一个很难。没有阶级敌人,无产阶级专政教育还是要进行,父亲有个哥哥四九年国民党败退去了台湾,算是投台家属,这个教育名额就落到父亲头上,被派到公社参加思想改造学习班,给我父亲做媒的那个媒婆,就是父亲在学习班里认识的。
 
    当时这个学习班,并不是整人的,主要是宣传毛主席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现在来说,就是洗脑了!另一个任务,就是宣传破四旧立四新,树立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农村各种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都成了先破再立的目标。
 
    第一个打破的旧风俗,就是过年不允许烧香磕头点蜡烛摆供品挂“竺子”。“竺子”是一张裱糊好的字画,很大,挂起来能遮住半壁墙。“竺子”中间画着祠堂树木,两旁用毛笔字写着这个家庭的祖先家谱。排列顺序严格讲究,不能有丝毫差错。男的居左,女的居右。左边列的非常清楚,姓氏就不用说了,多少世什么名字都一清二楚。右边就不同了,每个人只有姓氏,周者周氏,王者王氏,李者李氏,体现出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左边和右边互相对应,但也有左边一男,右边二女或三女,那些都是有妻有妾的。
 
    移风易俗运动开始以后,各家各户的“竺子”烧了火做了饭,烛台香炉砸的砸扔得扔,除了放鞭炮吃饺子以外,请年磕头都免了。现在这些旧传统旧习俗都恢复了,有些沉渣重起味道。其实当年移风易俗有些做的也没错,错的是破了旧的,没立出新的,或者新的比旧的还野蛮落后,成了中国社会恶性循环的病根。
 
    第二个改变的旧风俗,就是结婚了。以前结婚接新娘都用轿子抬,文革时期不知那个混蛋考察研究一番历史,说轿子是封建余孽,封建社会皇帝娘娘,老爷太太,出门都坐轿子,轿子分明是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于是一声令下,结婚不许用轿子,谁家有轿子,也要劈烂砸破烧掉。新娘总不能自己走着到新郎家吧?于是那个时候便兴起“带媳妇”这个行当,严格来说,应该是“载媳妇”。那时谁家有辆自行车,就跟现在谁家有辆宝马奔驰一样,属于豪华交通工具。谁家结婚娶媳妇,这个人就负责把新媳妇用自行车载回来。
 
    这个“带媳妇”的人必须年轻力壮,要懂得结婚的礼节规矩,还要有很好的车技。载着新娘进村的时,村口会站着许多看媳妇的人,看到载新娘的自行车来了,人们会喊:带媳妇的来了,带媳妇的来了!于是老太太小孩子大姑娘小伙子都会从家里涌到街上,围着自行车。这时车子要骑得很慢,但不能停下,不能撞着人,还要能让后座的新媳妇坐稳了。因为是新风俗,新媳妇也不带盖头,人们前呼后拥左看右看,有些小孩子还故意使坏从新娘身后推拉自行车,新媳妇又不能抱着骑车人的腰,只能紧抓着车座,努力让自己不从车座上摔下来,因为不知谁的两片嘴说过这样一种迷信道道:新媳妇若能从娘家坐着自行车到婆家,一路没有从自行车上下来,以后的日子就会顺顺利利,红红火火。
 
    我父亲和母亲都是再婚,没那么讲究。母亲那天跟着父亲回到家里,虽说没什么排场,但也按照习俗坐到西间炕上,由村里的妇女主人和邻居几位大婶大妈陪着。炕上摆一个长方形的木头茶盘,撒着瓜子糖果,摆着茶碗茶壶,大妈大婶们陪母亲喝茶嗑瓜子唠家常,趁机摸摸母亲的人品性气,以后来往心里有数。东间炕上的酒席招待大队的书记保管,生产队的队长,村里的几个老人,是真正喝酒划拳出洋相的酒席。
 
    大姐抱着大哥走进天井,父亲正在天井里烧水,准备往暖瓶里灌。天井是老家对院子的称呼,大概因为院子方方正正,四周都是高墙,像个露天的井口,所以这样叫。看到大姐,父亲说:“竹梅,到炕上跟你妈说句话!”
 
    大姐便抱着大哥,穿过灶房,来到西间炕旮旯,看着母亲叫一声妈。母亲看到大姐抱着大哥,便从炕上下来接过大哥,让大哥站在地上,大声训斥道:“你自己不会走路,还要姐姐抱着,看把姐姐累的!”大哥大概习惯了母亲的大嗓门,刚从睡梦中惊醒,两手抹着眼睛,也不说话。母亲便把大哥拉到灶间,从不知谁带的竹篮里拿出一块白面鱼花(老家把用木头榼子榼出来的鱼状馒头叫鱼花,如果是桃状的就叫桃花),掰了一半递给大哥,大姐见状,忙对母亲说:“妈,我给弟弟洗洗手,再让他吃饭。”说着拿起地上的脸盆,拉着弟弟到院子里。
 
    母亲瞪了大姐一眼,没说话,又回到炕上。
 
 

高兴
1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1 个评论)

1 回复 oneweek 2012-5-4 03:21
bucuo
1 回复 jc0473 2012-5-4 03:41
爷们儿糙,活细啊
1 回复 Cateye 2012-5-4 03:46
你是贝壳的贾平凹
1 回复 tangremax 2012-5-4 05:47
小说的味儿真浓啊。
1 回复 雪的烟花 2012-5-4 07:51
我们老家也有“带媳妇”一说, 但没有自行车,是一群人跟着走
1 回复 kzhoulife 2012-5-4 08:50
oneweek: bucuo
thank you!
1 回复 kzhoulife 2012-5-4 08:52
jc0473: 爷们儿糙,活细啊
   都是编造的!
1 回复 kzhoulife 2012-5-4 08:53
Cateye: 你是贝壳的贾平凹
谢谢这顶大帽子,刮风下雨的时候,俺一定戴上!
1 回复 kzhoulife 2012-5-4 08:54
tangremax: 小说的味儿真浓啊。
   土味儿
1 回复 kzhoulife 2012-5-4 08:55
雪的烟花: 我们老家也有“带媳妇”一说, 但没有自行车,是一群人跟着走
新媳妇走着到婆家? 一群人跟着走,是娘家送亲的人吗?
1 回复 真爱华 2012-5-4 09:07
往事并不如烟,可惜很多人健忘。
1 回复 雪的烟花 2012-5-4 09:15
kzhoulife: 新媳妇走着到婆家? 一群人跟着走,是娘家送亲的人吗?
有娘家送亲的和婆家接亲的, 媒婆一定在一起。很多人浩浩荡荡的一条很长的队伍,所有经过的村庄,大家都会出来看热闹,有小孩子还会向队伍扔东西,然后媒婆就会撒糖果,然后队伍继续前行。
1 回复 kzhoulife 2012-5-4 09:25
雪的烟花: 有娘家送亲的和婆家接亲的, 媒婆一定在一起。很多人浩浩荡荡的一条很长的队伍,所有经过的村庄,大家都会出来看热闹,有小孩子还会向队伍扔东西,然后媒婆就会 ...
嗯,这个更热闹,估计花轿不准用了,又没自行车,只好走路,苦了新娘子!     
2 回复 trunkzhao 2012-5-4 09:45
很有味道,继续继续。
问个问题:“竺子”不就是一张大家谱吗?上面列多少代?因为太多了放不下。分家之后或是父母故去,是要新作“竺子”吗?
提个醒:贡品乃供品之误也。
2 回复 雪的烟花 2012-5-4 10:00
kzhoulife: 嗯,这个更热闹,估计花轿不准用了,又没自行车,只好走路,苦了新娘子!           
确实如此
1 回复 xoyuanfen 2012-5-4 10:30
  
2 回复 jc0473 2012-5-4 12:41
kzhoulife:    都是编造的!
真的都是编的,没有织的   
1 回复 kzhoulife 2012-5-4 13:20
真爱华: 往事并不如烟,可惜很多人健忘。
我们这代人,对那些往事记忆应该很深的,选择健忘的,都是脑残心残者!
1 回复 kzhoulife 2012-5-4 13:25
trunkzhao: 很有味道,继续继续。
问个问题:“竺子”不就是一张大家谱吗?上面列多少代?因为太多了放不下。分家之后或是父母故去,是要新作“竺子”吗?
提个醒:贡品乃供 ...
“竺子”应该可以代代相传的,如同谱书,也可以买来自己填。现在的跟以前有些不一样了,与时俱进,做的花里胡哨,缺乏以前的凝重。

谢谢提醒,“贡”字改过了!有赵兄的热情鼓励,俺一定加油!
1 回复 kzhoulife 2012-5-4 13:25
jc0473: 真的都是编的,没有织的    
   问候!
123... 4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kzhoulife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16:1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