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国杂记(5) 摇船的阿娇 [2019/12]
- 回国杂记(2) 偶尔相对饮几盅 [2019/12]
- 回国杂记(1) 归宿 [2019/12]
- 不要娶北京上海的女孩 [2016/03]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一) [2014/02]
- 审判薄熙来这出戏演的非常成功 [2013/08]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九) [2014/03]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二) [2014/02]
- 一杯碰倒的咖啡 [2013/12]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三) [2014/02]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四) [2014/03]
- 上海滩-冰火两重天 [2012/03]
- 雪花一样的女孩(小小说,纯属虚构) [2013/12]
- 刘晓波的骄傲,中国人的耻辱 [2010/10]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八) [2014/03]
- 农村计划生育中的一些问题 [2012/05]
- 明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应该授予陈光诚 [2012/05]
- 恨不相逢未嫁时 (小说,纯属虚构) [2011/09]
- 中国没有男人 [2011/02]
- 贝壳村,俺又回来了 [2012/05]
- 贝壳儿女赞-宜修朗诵版 [2011/05]
- 古韵诗社第十轮:黄公望子久不至--诗话篇 [2011/07]
- 周末盛筵:烟花的菜,若水的歌,夜蓝宫的酒! [2011/09]
- 广而告之:《贝壳文学》今天上午正式付诸印刷!!! [2013/12]
- 小小的书房(送给网恋的朋友,请对号入座,泡杯茶慢慢品味!) [2011/09]
- 贝壳夏令营《达人秀》--重在参与,唱支歌给你听 [2012/07]
- 梦里荷莲 [2011/07]
徐福男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一文,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讨论,村姑的《从加拿大的反欺凌联想到中国文化中不得不丢弃的糟粕》和dwqdaniel的《孝子,孝文化,孝子工程?够了!》都是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好文,文笔厚重流畅,反思深刻客观,咱也忍不住想画蛇添足,罗嗦几句。
村姑讲到加拿大学校的反对欺凌(anti-bullying)活动,由此我想到中国人“欺软怕硬”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欺软怕硬”是否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这绝对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好像也给世人一种“欺软怕硬”的感觉。
以我自己在中国和加拿大遇到的两件事为例:
读大学的时候,有年寒假回家,在县城汽车站租了一辆自行车去找当时的一个高中同学,同学不在家,回来换自行车时,本来我租了不到两小时,租车的家伙硬说我租了四个小时,这家伙比我高出一头,膀大腰圆,要我交四个小时的钱,我说我要找你们领导讲理(那时租车服务属于汽车站管理),这家伙冲我就是一拳头,指着一间小屋说,我们领导就在哪,我带你去,你跟我走,我一看屋子旁还有几个小伙子,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给了他四个小时的钱,赶紧溜走,我知道在那种情况下,挨一顿揍,你绝对没有说理的地方。
再说我刚来加拿大时,有次开车经过一个小镇到超市买吃的,在超市停车场车道上,一个西人老太太倒车也不往后看,撞了我车的前灯。老太太把车开回原位,下车不是向我道歉,而是怪我不该把车停在车道上,我心想你倒车不看后面,撞了我还怪我,一气之下和老太太大吵起来,可能嗓门比较高,一个高大的西人小伙子走过来,恶狠狠地说我欺负老太太,我说你又没看到老太太如何撞倒我的车,凭什么说我欺负老太太,于是又和这个小伙子吵起来,这时另一个肥胖的西人妇女也在旁边帮腔,说是我的错,我又和这个女人吵起来,吵得不可开交之时,有个人打电话报警,警察来后问明车祸情况,写了事故经过,明确说明不是我的错,然后各自走人。我敢跟他们吵,是因为我相信加拿大的法律,我相信这里的警察会秉公处理,如果在中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遇到这种事,我相信自己没有胆量这样吵,或许还没吵,就给人打趴下了。
一个人“怕硬”可以理解,当一个高大魁梧的家伙向你挥动拳头,或者拿刀拿枪指着你,除非你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那样的绝世武功,否则你说你心里不害怕,我不太相信。但是一个人“欺软”,绝对是一种劣根性,这种劣根性产生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奴性,最后归咎于文化和制度。
在一个民主法制国家里,人们照样“怕硬”,但这个“硬”,不是无赖的拳头,也不是政客的权力,更不是富人的金钱,而是这个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任何的“硬”都硬不过法律,法律面前,再弱的人也可以硬起来,再硬的人也得软下来。当一个人不需要怕硬的时候,通常他也不会欺软,因为在民主法制社会里无软可欺。
但在中国这种专制国家里,最硬的不是法律制度,而是权力和金钱,法律许多时候只是一纸空文,只是权力和金钱手中的玩物。小到村镇,大到省市,再到中央,小硬碰到大硬,永远忍气吞声,大硬对着小硬,永远发号施令,表现在百姓身上,便是受到“硬”的欺负,便找“软”的撒气,于是在中国,残害妇女儿童成为一种常见的犯罪。
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就是这种“欺软怕硬”的典型,只是李天一没想到,老李的权利已经不那么“硬”了,或者他奸污的女孩找到了更“硬”的后台,小子这次“硬”错了地方,估计要永远“软”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