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国杂记(5) 摇船的阿娇 [2019/12]
- 回国杂记(2) 偶尔相对饮几盅 [2019/12]
- 回国杂记(1) 归宿 [2019/12]
- 不要娶北京上海的女孩 [2016/03]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一) [2014/02]
- 审判薄熙来这出戏演的非常成功 [2013/08]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九) [2014/03]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二) [2014/02]
- 一杯碰倒的咖啡 [2013/12]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三) [2014/02]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四) [2014/03]
- 上海滩-冰火两重天 [2012/03]
- 雪花一样的女孩(小小说,纯属虚构) [2013/12]
- 刘晓波的骄傲,中国人的耻辱 [2010/10]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八) [2014/03]
- 农村计划生育中的一些问题 [2012/05]
- 明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应该授予陈光诚 [2012/05]
- 恨不相逢未嫁时 (小说,纯属虚构) [2011/09]
- 中国没有男人 [2011/02]
- 贝壳村,俺又回来了 [2012/05]
- 贝壳儿女赞-宜修朗诵版 [2011/05]
- 古韵诗社第十轮:黄公望子久不至--诗话篇 [2011/07]
- 周末盛筵:烟花的菜,若水的歌,夜蓝宫的酒! [2011/09]
- 广而告之:《贝壳文学》今天上午正式付诸印刷!!! [2013/12]
- 小小的书房(送给网恋的朋友,请对号入座,泡杯茶慢慢品味!) [2011/09]
- 贝壳夏令营《达人秀》--重在参与,唱支歌给你听 [2012/07]
- 梦里荷莲 [2011/07]
友贵也不理张寡妇心里想什么, 自说自的: " 家有妈, 你看看你这个家, 大过年的, 也不拾掇拾掇, 对联也不贴, 要是公社来人看到了, 这不是给咱白沙村丢脸?"
" 书记, 看你说的, 俺家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谁稀罕来, 谁稀罕看? " 张寡妇仗着儿子当兵, 今年故意对联也不贴, 屋子也不打扫, 看大队管不管。
" 今年不一样了, 一人当兵, 全家光荣, 上面说不定那天来人慰问, 你家这样子可不行。我留几个人帮你贴贴对联, 打扫打扫房子, 对联有现成的, 你打点浆糊就行了。" 友贵转头吩咐几个跟来的小民兵, " 你们留下帮忙, 对联看好了再贴, 别把"肥猪满圈"贴炕头上, "身体健康" 贴猪圈里, 闹出去年的笑话。" 友贵这一说, 大家都记起老闷家去年贴对联的趣事, 几个小民兵纷纷向友贵保证: "书记放心, 俺们不是红小兵, 人和猪还能分得清。"
原来老闷自己不识字, 因为是支前模范, 每到过年放寒假, 白沙村的红小兵都会戴上红领巾, 学雷锋做好人好事, 帮老闷打扫院子贴对联。去年这批红小兵不知是疏忽还是恶作剧, 把一些小幅对联贴得乱七八糟: "衣服满箱" 贴在水瓮上, "川流不息" 贴在衣柜上; "丰衣足食" 贴在鸡窝上, "六畜兴旺" 贴在锅台上; "抬头见喜"贴在草垛上, "牛肥马壮"贴在灯窝上; 最可气的是把"肥猪满圈"贴在炕头上, "身体健康" 贴在猪窝旁。对联贴了, 不出十五不能撕掉撕破, 否则不吉利, 老闷没办法, 大年初二把我父亲请到家, 重写一套小联, 用这些新联将贴错的旧联盖上, 家里来人炕上坐坐, 或者睡觉起来, 抬头看到的总算是"抬头见喜" "身体健康", 而不是"肥猪满圈" "牛肥马壮"了。
白沙村家家户户大门贴的对联, 多数出自毛主席诗词, 最常见的是"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急"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象"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吉星永照平安宅, 五福常临积善家"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这些旧时对联, 全被当作封建迷信禁止书写不许张贴。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幅对联, 旧时还有一个笑话: 一土财主给老母祝寿, 此人文化不高却冒充斯文。管家挂了一副寿联, 就是"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财主心想老母过生日, 联中当有老母字样, 于是让管家改, 管家无奈, 只好把上联改成了“天增岁月娘增寿”。财主也知道对联要对仗, 上下联现在不对仗了, 下联也要改, 不改不给钱, 管家无奈, 心一横, 改! 于是新对联贴出来了:
天增岁月娘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
还好白沙村解放后全是穷光蛋, 又不许祝寿, 否则除了老闷炕头上贴的"肥猪满圈"之外, 很可能再闹出"爹满门"的笑话。白沙村当时只有一幅对联与毛主席诗词无关, 没有所谓的封建迷信色彩, 允许贴在屋里的房门上, 这幅对联是"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 两句大实话, 倒也准确写出年三十夜晚的实况。
大年五更放完鞭炮吃完饺子, 天增一年, 人增一岁。初一到初五, 拜年串门走亲戚, 初六开始, 搭台演戏, 革命宣传活动正式开始, 桂香的独创--女人三句半鸣锣登场。
白沙村的革命宣传舞台, 就设在大队办公室, 老祠堂门外的走廊, 走廊前面的廊柱拉一根铁丝, 铁丝上挂两块黑色帷幕, 可以从中间左右拉开。院子里坐个二三百人不成问题。三句半演出容易, 四个人走上台子, 一个胸前挂着牛皮鼓, 一个拎着一面大锣, 一个拎着一面小锣, 最后一个手里掂着一面钩锣。四个人还没出场, 台子后边就响起震耳欲聋的锣鼓声, 咚咚锵咚咚锵, 咚锵咚锵咚咚锵。
随着锣鼓震天价地响, 帷幕徐徐拉开, 桂香打着鼓从帷幕右边走出来, 大步流星; 后面跟着大姐, 端庄稳重; 大姐后面是瑞安的妹妹瑞芳, 前摆后荡; 最后一人居然是张寡妇, 一步一晃。
四人敲锣打鼓绕场一圈, 桂香开口第一句: 婶子大娘过年好; 大姐第二句: 爷爷奶奶全来到; 瑞芳捂着肚子接上第三句: 初次上台肚子闹; 张寡妇手指着台前几个小孩子, 大声喊: 不许笑! 说完自己忍不住先笑起来, 台下也发出阵阵笑声。四人敲锣打鼓又转了一圈, 继续三句半:
妇女能顶半边天,粗活重活抢着干,幸福生活全靠咱,不简单!
拿起针线能缝衣,扛起锄头能下地,又养孩子又养鸡,了不起!
到了第四段, 桂香第一句:人民公社太阳照, 大姐第二句: 按劳分配吃得饱, 瑞芳第三句: 没有剥削和压迫, 三个人说的都没问题, 张寡妇第四句只有一个字, 好! 谁知张寡妇一出口, "好!"说成了"操!"
台下的人先是一愣, 继而哄堂大笑, 个个前俯后仰。报幕员赶紧跑出来拉上帷幕, 第一场女人三句半宣告结束, 从此白沙村的男人女人见面说好问好, 好字又多了另一层意思。
接下来是京剧《沙家浜》智斗, 河子妈演阿庆嫂, 书记张友贵演胡传奎, 我父亲瑞祥演刁德一, 瑞安拉二胡。三个人居然演得有模有样, 只是河子妈演的阿庆嫂, 给我父亲这个刁德一递烟上茶, 并没有仇视的样子, 反而脉脉含情, 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 许多人连续几天回来捧场。初十这天, 瑞安的妹妹瑞芳突然慌慌张张来到书记友贵家, 递给友贵一张纸条, 是瑞安写的, 大意是说他想念北京, 回北京看看, 请大家放心, 过几天就回来。
友贵看了这张纸条, 吃了一惊, 极为担心, 教授一家来白沙村接受劳动改造, 类似现在的监视居住, 无论去哪, 必须有公社党委批准, 现在瑞安不辞而別, 传出去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