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国杂记(5) 摇船的阿娇 [2019/12]
- 回国杂记(2) 偶尔相对饮几盅 [2019/12]
- 回国杂记(1) 归宿 [2019/12]
- 不要娶北京上海的女孩 [2016/03]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一) [2014/02]
- 审判薄熙来这出戏演的非常成功 [2013/08]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九) [2014/03]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二) [2014/02]
- 一杯碰倒的咖啡 [2013/12]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三) [2014/02]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四) [2014/03]
- 上海滩-冰火两重天 [2012/03]
- 雪花一样的女孩(小小说,纯属虚构) [2013/12]
- 刘晓波的骄傲,中国人的耻辱 [2010/10]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八) [2014/03]
- 农村计划生育中的一些问题 [2012/05]
- 明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应该授予陈光诚 [2012/05]
- 恨不相逢未嫁时 (小说,纯属虚构) [2011/09]
- 中国没有男人 [2011/02]
- 贝壳村,俺又回来了 [2012/05]
- 贝壳儿女赞-宜修朗诵版 [2011/05]
- 古韵诗社第十轮:黄公望子久不至--诗话篇 [2011/07]
- 周末盛筵:烟花的菜,若水的歌,夜蓝宫的酒! [2011/09]
- 广而告之:《贝壳文学》今天上午正式付诸印刷!!! [2013/12]
- 小小的书房(送给网恋的朋友,请对号入座,泡杯茶慢慢品味!) [2011/09]
- 贝壳夏令营《达人秀》--重在参与,唱支歌给你听 [2012/07]
- 梦里荷莲 [2011/07]
煿花是沽河两岸百姓七巧节这天做的面食小点心, 俗称巧果。 巧果的巧, 来自巧妇的一双巧手, 可以将面团捏出鱼虫花鸟各种形状, 而且捏得栩栩如生。可这样的巧妇毕竟少之又少, 于是不知那代那年的七巧节, 沽河村的一位能工巧匠, 在一块木头上刻出六种巧果, 有金鱼, 寿桃, 知了, 燕子, 小篓, 还有一只大公鸡, 女人只要将面团揉好放入模子内, 按压结实, 倒扣模子在面板上轻轻一敲, 六个不同形状的巧果便做好了, 这个模子便是白沙村木头榼子的前身。巧果榼好以后, 摆到锅里烙烤, 烙至正反两面均呈焦黄颜色即可出锅。因为沽河两岸百姓说烙为煿, 这些巧果煿好后象花一样好看, 于是便称巧果为煿花。
每个煿花都有头有尾, 头部有一小孔, 用一根红线把十几种煿花穿在一起, 女孩挂在脖子上, 互相炫耀比较, 谁的煿花多谁的煿花好看, 成为沽河两岸七月七乞巧节的一个传统。
大姐提着小柳条筐, 牵着大哥的手, 也不用手电筒照明, 借着月光, 路看得清清楚楚。大姐一边走, 一边想着大哥掉进河里的事, 心里还有些后怕, 转头看大哥, 大哥正在盯着自己提着的柳条筐。
" 姐, 这个小筐是我刚来那年给你送饭的那个吧, 你在哪里找到的? " 大哥看到这个小柳条筐, 想起了那年追着大姐送饭的事。
" 这个柳条筐, 是我母亲亲手为我编的, 那次你提着给我送饭, 我怕妈不高兴, 后来就把它收起来了。" 这个圆圆的小筐, 编得非常精致, 筐沿带着花边, 四周留有菱形小孔, 筐底编成一只小鸟样子, 筐提手象是从筐沿自然生长出来, 丝毫没有人工连接的痕迹。
" 姐, 你恨不恨我妈? " 大哥知道母亲对大姐不好。
" 不恨, 你别多想。" 大哥问这个问题, 让大姐觉得大哥长大了, 来白沙村两年多, 大哥不再是刚来时处处依赖自己的那个小孩子, 大姐攥着大哥的手, 握得更紧了一些。
" 那年你带我到小沽河里挖泉水喝, 嘱咐我不要一个人去那里, 我今天落水的地方, 刚好就在那片沙滩上, 你说巧不巧? "
" 你倒好记性, 害怕了吧! "大姐故意逗大哥。
" 我才没怕呢。呛了几口水, 爬上岸后, 我想起那天你跟我讲的话, 以前是不是有人在这里掉进河里? "
" 还说呢, 我小时候就在这个地方掉进河里, 差点淹死。"
" 你也是一个人游上岸的? "
" 不是, 让人救上来的。"
" 要是我在, 我一定跳河里救你。"
" 你那时在妈肚子里, 还没出生呢, 怎么救我。" 大姐虽说是开玩笑, 心里却猛然闪过一种从未有过的想法, 但又觉得这想法有些荒唐可笑, 便笑着问大哥: " 要是我和妈都掉进河里, 你先救谁?"
" 先救你, 我妈会游泳。" 大哥想都没想回道, " 对了, 妈跟我说, 她明年生了弟弟或妹妹, 雨来要跟咱俩一起睡东间炕。"
" 噢! " 大姐没再说话, 陷入了某种沉思。这时刚好有一团白云飘过那轮弯月, 弯弯的月亮躲在云朵后面, 很像是大姐那羞涩的脸庞。
二人来到瑞安家, 教授夫妇瑞芳瑞清都在门口乘凉, 看到大姐大哥, 瑞芳先说道: " 竹梅, 我还以为你让牛郎拐到天上去了, 这么多日子也不来看我哥。"
" 俺是来看你的, 俺怕白沙村留不住你, 特意给你送好吃的来了, 给你! " 大姐说着, 把柳条筐递给瑞芳。
瑞芳见到好吃的, 马上什么烦恼都忘了, 翻着筐里的煿花, 一个一个拿在手里端详, 然后递给她父母看。其中有一个小篓, 样子跟小柳条筐非常像, 瑞清看着喜欢, 拿过去跑回屋, 找了一根红线拴起来挂在脖子上。大姐陪着教授夫妇和瑞芳说了一会话, 一直不见瑞安, 便问道: " 陈老师呢? "
" 你还叫他陈老师, 他快变成酒鬼了。" 提起瑞安, 教授似乎有些生气。
" 我哥喝醉了, 在炕上躺着呢。爸, 您别生气了, 窑厂那种地方, 您还指望他能出污泥而不染?" 瑞芳劝父亲。
" 我就不信, 他不喝, 人家还会捏他鼻子往嘴里灌。" 瑞安自从进了窑厂, 和窑厂四鬼成了哥们, 四人喝酒一定会把瑞安叫上, 瑞安酒量小, 又经不住嚷嚷, 四鬼让他喝他就喝, 喝多了他就胡言乱语, 四鬼觉得这个年轻人挺实在, 便不把他当外人看待。教授看瑞安每喝必醉, 非常生气, 瑞芳心里却明白, 瑞安不过是借酒浇愁, 麻醉自己, 如果自己是个男人, 也会和瑞安一样喝得烂醉。
" 喝酒不怕, 他喝了酒不吃饭让人担心, 你看他瘦的竹竿似的。" 其实最近瑞芳也吃不下饭, 瘦了不少, 只是她本来胖呼呼的, 这一瘦, 人反而显得精神好看。
" 我跟你们说过多少遍, 别想北京了, 踏踏实实把这里当家, 在这里成家立业过日子, 你们就是不听, 自己糟蹋自己, 有什么用。" 教授知道, 白沙村是他这个家庭唯一安全的避风港, 自己的同事, 赶到外地的, 留在北京的, 有些已经家破人亡。
" 陈爷爷, 你们一家真的不能回北京了? " 大姐问。
" 唉, 能平平安安在白沙村住下来, 已经谢天谢地了, 那敢指望再回北京。" 教授话音刚落, 瑞安从院里走出来, 见到我大姐, 点点头, 然后对教授说道: " 爸, 我去窑厂了, 今晚我值班烧火。" 说完径直朝窑厂走去。
瑞安干瘦的身影,月色中越来越远, 越来越模糊,大姐仿佛看到沽河岸边一棵风华正茂的柳树, 突然被人连根拔起移到村口,村口缺水少土, 拴牛系马, 羊啃狗磨, 南来北往的行人你攀我折, 树叶一天一天脱落, 树干一天一天枯萎, 眼看着柳树快要变成一根木桩, 自己却无能为力, 大姐心里不由得一阵难过, 泪水跟着涌出眼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