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国杂记(5) 摇船的阿娇 [2019/12]
- 回国杂记(2) 偶尔相对饮几盅 [2019/12]
- 回国杂记(1) 归宿 [2019/12]
- 不要娶北京上海的女孩 [2016/03]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一) [2014/02]
- 审判薄熙来这出戏演的非常成功 [2013/08]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九) [2014/03]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二) [2014/02]
- 一杯碰倒的咖啡 [2013/12]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四) [2014/03]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三) [2014/02]
- 上海滩-冰火两重天 [2012/03]
- 雪花一样的女孩(小小说,纯属虚构) [2013/12]
- 刘晓波的骄傲,中国人的耻辱 [2010/10]
- 天上掉下的姻缘(春节回国纪实)(八) [2014/03]
- 农村计划生育中的一些问题 [2012/05]
- 明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应该授予陈光诚 [2012/05]
- 恨不相逢未嫁时 (小说,纯属虚构) [2011/09]
- 中国没有男人 [2011/02]
- 贝壳村,俺又回来了 [2012/05]
- 贝壳儿女赞-宜修朗诵版 [2011/05]
- 古韵诗社第十轮:黄公望子久不至--诗话篇 [2011/07]
- 周末盛筵:烟花的菜,若水的歌,夜蓝宫的酒! [2011/09]
- 广而告之:《贝壳文学》今天上午正式付诸印刷!!! [2013/12]
- 小小的书房(送给网恋的朋友,请对号入座,泡杯茶慢慢品味!) [2011/09]
- 贝壳夏令营《达人秀》--重在参与,唱支歌给你听 [2012/07]
- 梦里荷莲 [2011/07]
漫无目的在网上瞎看,无意中读到北大四老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清塘荷韵》,其中提到前人诗话中的句子“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季先生说“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
“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这两句诗激起我浓厚兴趣。
单从格律和用字来看,这两句并没有不工的地方,以我理解,“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应该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对应上的不工,二是意境上的不工。
“池花对影落”中的花与影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形式”,而且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同时可以看到,荷花落,花与自己水中倒影相对而行,这是一幅清晰可见的画面;“沙鸟带声飞”中的鸟与声则不存在花与影的这种关系,这便是对应上的不工。对应上的这种不工造成了“鸟飞带声”与“花影对落”的意境不相匹配,进而造成意境上的不工。
“池花对影落”这一句的意境,季先生在《清塘荷韵》有一段很精确的描述:“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因为季先生《清塘荷韵》这篇散文现在选编到一些省市的中学语文课本里,以致许多人对这两句的对仗工整问题产生极大兴趣,对出很多下联,可惜因为没有真正弄清不工的原因,对出来的下联仍然不工,比如说这些下联:
池花对影落,亭柳望风愁。
池花对影落,塘月伴云飞。
池花对影落,海月共潮生。
柳与风,月与云,月与潮,都不存在花与影“同一事物两种形式”的那种关系,还不如“沙鸟带声飞”这一句相对工整,起码这一句里的“声”是“鸟”所发,还有一定内在联系。
据考证,“池花对影落 ,亭柳望风愁“是原本的诗句,出自于清代岭南诗人陈恭尹,有人认为这两句无论是格律或意境都比“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更好。“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是两句不同朝代的诗句,上联是清代的,而下联则剪接于唐代诗人。
自觉弄清了不工的原因,想对一对下联,搜肠刮肚,觉得夏天中午打篮球时,烈日当空,篮球起起落落,投在地上的篮球影子忽大忽小,篮球与影子一会分离一会重合,那情景与“池花对影落”很是相似,但是要以此对一句下联,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小时候月黑风高,一个人走在故乡的田野,红高粱叶子沙沙作响,黑暗中心生恐惧,总觉得身边有一个看不见的鬼影跟着自己,不离不弃,刚好是一副下联:“山鬼逐人行”!
池花对影落,山鬼逐人行。
花与影,人与鬼,都是事物的一体两面,这两句对仗很工很整,但是意境有些不和谐,还是不完美。
如果你有过一个人在山林野地夜深赶路的经历,你一定会体味到“山鬼逐人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