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行道上摔跤 [2012/10]
- 灵异往事 (一) [2011/02]
- 回乡纪实 (四) [2011/06]
- 我治好自己的急性阑尾炎 [2010/10]
- 澳洲的鹦鹉 [2011/02]
- 小狗报恩 [2010/10]
- 快看,我种的虫草收获了 [2011/01]
- 浪漫的相亲 [2010/12]
- 我要回国了 [2011/01]
- 滴血川康 47 [2010/09]
- 澳洲——老人的天堂 4 [2011/01]
- 快乐的聚会 [2010/10]
- 墨尔本的春节 [2011/02]
- 澳洲——老人的天堂 3 [2011/01]
- 真诚的感谢 [2010/09]
- 我新出版的书 [2011/07]
- 傻姑娘当了妈妈 [2011/01]
- 写完的话 [2010/10]
- 雪兰 [2010/12]
- 一幅如梦如幻的画 [2010/12]
- 澳洲生活点滴 [2010/10]
- 成都,你好。 [2011/01]
今天,宋诗芸起了个大早,床前放着昨天晚上叠得整整齐齐的一套蓝布衣服。她把衣服穿好,在镜子前扭着身子照来照去,觉得还算满意;又把长发梳成辫子盘在头上用夹子夹好,才算打扮完毕。今天是她到蓝光金属加工厂上班的第一天,昨晚她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她心里一直在呐喊:“我有工作了,我有工作了。我今天就上班了。”
诗芸生于1952年,今年19岁。1米6的个子,苗条的身材,和好多重庆女孩一样,皮肤洁白细腻,使她娇好的脸庞显得更加迷人。
诗芸两岁时父亲病逝,留下一栋祖传的大房子。房子在闹中取静的小街上,拐个弯前面就是闹市区,生活在倒是很方便。父亲在她的心里一点印象都没有;只有母亲的劳碌、严厉、甚至对她不近人情的要求给她留下很深的记忆。小时候母亲赵洁如是远郊小镇的小学语文教师,常年住在学校;把诗芸留在舅舅家,和表妹们一起长大。 1962年,舅妈病逝,舅舅赵玉刚要上班,家里的几个女孩,数诗芸最大。于是她成了这个家的主持人;那年她才10岁。大妹妹赵瑞娟9岁、小妹妹赵瑞媛6岁。
诗芸一大早起床,大叫:“起来了!起来了!娟娟,媛媛,快点起来。”两个妹妹都有自己的分工,整理床铺、收拾屋子。诗芸煮好全天的饭,从泡菜坛里随便拿点泡菜,张罗着妹妹们吃饭上学。舅舅上班前做好些小菜放在桌上,用纱盖盖好,那就是她们的午餐;中午回家在灶里烧把火把饭热一热,几个小姊妹吃饭全靠她指挥,她进门就大叫:“洗手!洗手!”,“媛媛,不要偷懒,洗干净!”,“娟娟,你快去拿碗筷,你这么大了,也帮我一把嘛。”
晚饭由舅舅负责。但诗芸却没有机会休息,除了要和妹妹们一起做作业外,还要完成母亲布置的任务:照字贴写毛笔大字、小字各一篇,一周背诵唐诗一首并用毛笔默写出来:这些母亲周末回家都要检查,如若不合格,是要挨打的。等她做完这一切,天早黑了,又得带着妹妹们整理好第二天的一切,再梳洗完毕,把妹妹们叫上床睡觉。她才坐在舅舅身边,帮舅舅准备明天的菜肴、柴火,一切就绪,她回屋倒头就睡。
星期六下午放学,母亲已经回家,诗芸怯怯地走到母亲面前接受照例的检查。母亲看完她写的字和唐诗后,笑了,说:“你的字写得越来越好,这一年,你把唐诗三百首都背完了。不错,不错。下面,你应该学宋词了。”诗芸低头而立,心里老大不高兴,却不敢说半个不字。母亲把她拉到怀里,轻轻拍拍她的背,说;“芸儿,不要怪妈妈,妈妈没有别的本事,只能教你学这些。你学好这些,将来也算一种本事。”
听到母亲的夸奖,诗芸哭了。她知道妈妈的无奈,也知道妈妈这么要求她是为了她好,她们家要是有一丁点办法,妈妈也不会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工作,把她丢在舅舅家。舅舅要是能多挣一点钱,她们的生活哪里有这么苦。他们无钱又无权,姊妹们的将来在哪里?不读好书,还有什么前途?
在家里诗芸是“领导”;在学校,诗芸是妹妹们的后台。周末,妈妈的厨艺比诗芸和舅舅好多了,姊妹们睡个懒觉起来,伸伸懒腰,就闻到菜和肉的香味。下午一起去上山玩玩。山上绿树成荫,站在山顶,河对面高高低低的房舍、街道尽收眼底;滔滔滚滚的嘉陵江从远处看去,显得平静而安详。
让母亲和舅舅感到安慰的是,三个孩子学习都很好,一点不用大人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