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行道上摔跤 [2012/10]
- 灵异往事 (一) [2011/02]
- 回乡纪实 (四) [2011/06]
- 我治好自己的急性阑尾炎 [2010/10]
- 澳洲的鹦鹉 [2011/02]
- 小狗报恩 [2010/10]
- 快看,我种的虫草收获了 [2011/01]
- 浪漫的相亲 [2010/12]
- 我要回国了 [2011/01]
- 滴血川康 47 [2010/09]
- 澳洲——老人的天堂 4 [2011/01]
- 快乐的聚会 [2010/10]
- 墨尔本的春节 [2011/02]
- 澳洲——老人的天堂 3 [2011/01]
- 真诚的感谢 [2010/09]
- 我新出版的书 [2011/07]
- 傻姑娘当了妈妈 [2011/01]
- 写完的话 [2010/10]
- 雪兰 [2010/12]
- 一幅如梦如幻的画 [2010/12]
- 澳洲生活点滴 [2010/10]
- 成都,你好。 [2011/01]
(一)
一九七一年宋诗芸起了个大早,床前放着昨天晚上叠得整整齐齐的一套蓝布衣服。她把衣服穿好,在镜子面前扭动着身子照来照去,觉得还算满意;又把长发辫成一条粗粗的辫子盘在头上用夹子夹好,才算打扮完毕。今天是她到蓝光金属材料加工厂上班的第一天,昨晚她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她心里一直在呐喊:“我有工作了,我有工作了,明天我就要上班了!”
诗芸今年十九岁,一米六的个子,苗条的身材。由于山城常年潮湿,她和好多重庆女孩一样,皮肤洁白细腻,使她姣好的脸庞显得更加迷人。
诗芸记得最清楚的是父亲最爱她、最宠她、最惯她,即使她做错什么,父亲都会护着她。有空的时候,父亲把她抱在怀里,给她讲故事、念儿歌、说笑话。尽管单位的一间宿舍房不在,家里的气氛总是很温馨,诗芸习惯听父母念诗、做对子。她也最爱父亲,父亲在政府机关工作,起得早。诗芸也会早早跳下床跑到父母被窝里闹一阵子,把母亲挤到走廊去准备早餐,等父女俩起来一起吃完饭。诗芸送父亲走大门,这才跟着母亲回家,接受母亲的管教。
诗芸六岁那年,父亲得了重病,丢下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她,还有一栋祖传的大房子,走了。诗芸的生活从此完全改变了。
母亲赵洁如好不容易在远郊的小学当上了语文教师,常年住在学校。自己的房子虽然不错,处在这个区闹中取静的小街上,拐个弯就是热闹的大街,生活上到是很方便。但现在洁如不在家,怎么能让诗芸一个人住呢?于是,洁如把诗芸送到舅舅家。舅舅的家在离嘉陵江不远的小街上,是一套简单的三间正屋的平房,诗芸自来到这里,就“听惯了艄翁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母亲的劳碌、严厉,甚至不近人情的要求从此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真是祸不单行,一九六二年诗芸十岁的那年,舅妈又病逝。舅舅赵玉刚在外贸部门工作,上下班要求很严格,家里几个女孩,数诗芸年龄最大。于是她成了这个家家务的主持人。
一个男人,要工作还要带三个女孩,实在不容易;全靠诗芸懂事能吃苦,这个家才勉强维持下去。
诗芸一大早起床,大叫:“起来了!起来了!琦琦、瑗瑗,快点起来。”妹妹们都有自己的任务,整理床铺、收拾屋子。诗芸煮好全天的饭,从泡菜坛里随便拿点泡菜,张罗着妹妹吃饭上学。舅舅上班前做些菜放在桌上,用纱盖盖好,那就是她们的午餐;中午回家诗芸在灶里烧把火把饭热一热,两个人吃饭全靠诗芸指挥。诗芸进门就大叫:“瑗瑗,洗手!洗手!不要偷懒,洗干净!”,“琦琦,洗完手快去拿碗筷,你这么大了,也帮我一把嘛。”
尽管晚饭由舅舅负责。但诗芸却没有时间休息,除了要做老师布置的一大堆作业外,还要检查妹妹们的作业。最后还必须完成母亲布置的任务:照字贴写毛笔大字一篇,一周背诵唐诗一首并用毛笔小楷默写出来。不管多忙,她都要亲自磨墨、铺纸,认真临摹字帖,从不胡乱对付。这一篇篇字母亲周末回家都要检查,如若不合格,是要被打骂的。等她做完,天早黑了,又得带着妹妹收拾好第二天上学需要的一切,再梳洗完毕,把妹妹们叫上床睡觉。
两个妹妹睡了,她才坐在舅舅身边,帮舅舅准备明天的菜肴、煤炭。舅舅总是心疼地说:“芸儿,这些年多亏有你,你帮舅舅大忙了。明天一早还要起来上学,早些去睡吧。”
诗芸把头放在舅舅的膝头上,说:“老舅,快不要这么说。你和妈妈都不容易,幸亏这里有你和两个妹妹,我才有个家啊。”等两人把明天的一切准备就绪,她走回屋已非常疲倦,倒下就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