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行道上摔跤 [2012/10]
- 灵异往事 (一) [2011/02]
- 回乡纪实 (四) [2011/06]
- 我治好自己的急性阑尾炎 [2010/10]
- 澳洲的鹦鹉 [2011/02]
- 小狗报恩 [2010/10]
- 快看,我种的虫草收获了 [2011/01]
- 浪漫的相亲 [2010/12]
- 我要回国了 [2011/01]
- 滴血川康 47 [2010/09]
- 澳洲——老人的天堂 4 [2011/01]
- 快乐的聚会 [2010/10]
- 墨尔本的春节 [2011/02]
- 澳洲——老人的天堂 3 [2011/01]
- 真诚的感谢 [2010/09]
- 我新出版的书 [2011/07]
- 傻姑娘当了妈妈 [2011/01]
- 写完的话 [2010/10]
- 雪兰 [2010/12]
- 一幅如梦如幻的画 [2010/12]
- 澳洲生活点滴 [2010/10]
- 成都,你好。 [2011/01]
重庆是出了名的“火炉”城市,夏天最不好过,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天、地成了个大蒸笼,到哪都又热又闷,连风都会烫人;就算不做事,从早到晚都热得难受,汗水流个不停。白天,教室里充满了汗臭味,带着满身热气回家,照样要做家务事,仍然是一身臭汗。下午上学,两姊妹把头发弄湿了,顶着烈日去上学,路上会觉得好受一点。床上铺一张竹席,早晨起来,席子上就是一个被汗浸湿的人形。街上大多数人都穿短裤、背心,有人甚至光着上身;拖鞋走在水泥地上,发 出 “啪嗒、啪 嗒”的响声,从天刚亮开始,整个城市就笼罩在奥热之中。
最热的两个月,舅舅一早就把全天的稀饭和菜做好,在大盆子里装一盆凉水,把饭分成两钵浸泡在水里,那是中午和晚上吃的。整天家里不再烧火,不再增加热气。
黄昏时街上还有稀疏的人走过,舅舅便大叫:“芸儿,快把凉板拿出去。”于是诗芸赶快把两张大凉板放到街边占位子。她们吃完冷稀饭,便不停地往门外泼水,水泼到地上,水利及变成热气向上蒸发。热气蒸走些之后,她们才坐在门口用蒲扇一边不停地扇,一边不停地擦汗。不过,三姊妹坐在小凳上,照样得在凉板上完成作业,诗芸还得照样练毛笔字。
没等天黑尽,邻居们已三三俩俩地躺到凉板上了。晚上洗完澡,大家躺在上面,多少比家里透气,江边时有一丝风吹来,稍微凉快一点,也就顾不得什么好不好意思了。到了晚上,这里的家家户户差不多都这么睡,大街旁就摆满了凉板。所谓凉板,不过是用竹片拼在一起做成的一块板子,别看它简陋,重庆人几乎家家都有。它轻巧,挪动方便:夏天当床,想放在哪儿就放那;冬天做咸菜,用两个长凳撑起来,哪儿通风放哪儿;不用的时候靠墙一放,也不占地方。
每周星期六下午,母亲晒得黑黑的脸出现在街口,她摇着蒲扇汗流满面回家,仍然首先把诗芸叫去,诗芸怯怯地走到母亲面前接受照例的检查。这天,母亲看完她写的字和唐诗,摇着蒲扇严肃地说:“你的字写得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这几年,你把唐诗三百首都背完了。不错,不错!下面,你应该学宋词了。”
诗芸低头而立,心里老大不高兴,却不敢说半个不字。母亲的态度和缓了些,免不了常规的教导,说;“芸儿,不要怪妈妈,妈妈没有别的本事,只能教你学这些。你学好这些,将来也算一种本事。”
听到母亲的夸奖,诗芸暗暗流泪。她知道母亲的无奈,也知道母亲这么要求她是为了她好,她们家要是有一丁点儿办法,母亲也不会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工作,把她丢在舅舅家。舅舅要是能多挣一点钱,她们的生活也不会这么苦。他们无钱又无权,将来的出路在哪里?不把书读好,还有什么前途?
在家里诗芸是“领导”,她总是对妹妹发号施令;在学校,诗芸是妹妹的后台,只要谁给妹妹委屈受,她一定要帮她们讨回公道。别看她长得文静,发起火来,两眼圆瞪,语言犀利,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却从不动手打人。但她自己要是受了委屈,却总是忍着。
周末母亲回家,给大家做好吃的;诗芸仍早早起来帮忙;妹妹们睡个懒觉起来,就闻到菜和肉的香味。下午一家人借着送妈妈的机会去外面走走,路过嘉陵江边,河对面高高低低的房舍、街道尽收眼底。远处的山脉深绿中带点灰色,近处的山色却是一片翠绿。夏天滔滔滚滚的江水是昏黄浊流,遇到上游下暴雨,水流飞速而过,翻起黄褐色的巨浪,好像有吞没一切的气势,让人感到有些畏惧;秋末到春天,河水成碧绿色,它缓缓地流淌,显得平静而安详。一家人这样的享受时间不长,母亲四点半要乘车回学校,下了车还要走一长段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