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行道上摔跤 [2012/10]
- 灵异往事 (一) [2011/02]
- 回乡纪实 (四) [2011/06]
- 我治好自己的急性阑尾炎 [2010/10]
- 澳洲的鹦鹉 [2011/02]
- 小狗报恩 [2010/10]
- 快看,我种的虫草收获了 [2011/01]
- 浪漫的相亲 [2010/12]
- 我要回国了 [2011/01]
- 滴血川康 47 [2010/09]
- 澳洲——老人的天堂 4 [2011/01]
- 快乐的聚会 [2010/10]
- 墨尔本的春节 [2011/02]
- 澳洲——老人的天堂 3 [2011/01]
- 真诚的感谢 [2010/09]
- 我新出版的书 [2011/07]
- 傻姑娘当了妈妈 [2011/01]
- 写完的话 [2010/10]
- 雪兰 [2010/12]
- 一幅如梦如幻的画 [2010/12]
- 澳洲生活点滴 [2010/10]
- 成都,你好。 [2011/01]
初到墨尔本,从机场回家,在的汽车上女儿问我:“妈,你觉得这里怎样?”我看了看窗外,公路上汽车一辆接一辆;远处,大片大片草地,稀稀落落的平房,和想象中好像不一样。然而,我想象过吗?没有啊;我只想见到女儿和孙女,其他什么也没有想过,我不假思索就回答:“不怎么样啊。”没有好奇,也没有惊喜。女儿没有再说什么,我才意识到她可能有些失望(这么美的地方,你怎么就没有感觉到呢)。刚才走出机场时,抱着孙女儿(我最不喜欢在孙女前面加一个“外”字)就大哭一场;现在,搂着孙女坐在车上,已经心满意足不去管那么多了。
走进家门,看到淡绿色的纯毛地毯,大大的客厅,我大叫起来:“啊,好漂亮呀。这里还有个大院子啊。”女儿回答:“我们这房子是较差的。”啊,天哪,这还是较差的!我糊涂了,澳洲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么大的房子和院子还算差?
一阵忙乱之后,我才感觉有些冷,在薄毛衣外,再罩一件薄毛衣,才觉得合适。墨尔本的夏天太奇怪了,怎么这么凉,分明是春天嘛。要是夏天就这么过去,那真是太舒服了。然而才过了两天,温度竟升到43度,好在家里有空调,也不觉得热。
过了几天,我已从团聚的狂喜中恢复平静,看女儿成天忙碌,便担负起接送孙女上学的任务。女儿抽空带我去图书馆借了一些书,我学学英语、看看小说,觉得满惬意的。后院有一株高高的松树,一棵挂满青涩果实的梨树,几株橄榄树。墙边的无花果树,正是果子成熟的时候,上午到后院草坪上活动活动身体,采摘成熟的无花果,那果实的味道可真甜。黄昏出去散步,遇到出来遛狗或步行的人,主动笑着和我们打个招呼,感觉到澳洲人友善而热情。
一天,女儿叫我帮她寄两封信,就在学校前面一点,有一个邮筒,只需走过两条小街就到;她觉得我不会有问题。这不是上学、放学的时候,长街一片空寂,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小鸟在道路中间悠悠然踱着方步。我紧张起来,想:正如我们分不清澳洲人的年龄一样,他们多半也分不清亚洲人的年龄,要是遇到色狼怎么办?我一边迈着碎步前进一边左顾右盼,就怕面前突然出现什么人。把信塞进邮筒,我转身就跑,回到家看看钟,这一趟还不到十分钟。为了不让女儿看到我害怕的样子,赶快躲进自己的房间。
我第一次自己去买国际快件的信封,孙女先写在纸上并教会我念:“Can I have a international express envelope .” 我一路走一路不停地念,还真买回了信封。当然,我没有忘记说please 和Thank you。心里可美了。
我逐渐习惯了每周市场(market)三天营业,女儿开车几分钟就到;澳洲公共交通很方便,那时买一张全天的票才一元多,一天之内汽车、电车、火车随便坐。我们居住在墨尔本东南的一个区,华人比较多,市场里的店面整齐而干净,人也不挤,觉得和中国大不相同。几天后,我打算自己去市场买蔬菜、水果;而且图书馆在它附近,正好也去那里借书。第一次单独出门,女儿怕我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她写了地址给我,说是如果迷路,一是找警察,一是坐出租车。我已经不怕“坏人”了,我怕的是别人和我讲话,我那一点点英语,别人说什么都听不懂,而且自己发音怪怪的,也不好意思开口。看见有人过来,或假装转头寻找东西的样子;或不管别人说什么,只是傻傻地点点头,笑一笑,耸耸肩算是过关。
那天我买了一颗2元多的白菜,给了一张十元的钞票,卖主还我2元多。哇,这显然是把十元当5元了。我的脑袋飞速地转动:5元,相当于人民币30多元!怎么能就这么算了呢?我当时那急啊,已经想不出英语该怎么说了。我冲口而出:“Ten dollars!”对方拉开收银箱,我指着上面那张10元的票子,再一次重复:“Ten dollars!” 他懂了我的意思,二话不说(说了我也听不懂),递一张5元的钞票给我,我才安下心来。摸摸额头,似有汗沁出;不过有了点自信,这个移民多的国家,只言片语再加上身体语言倒是挺管用的。去图书馆没有出什么问题,找到书,含含糊糊回答工作人员客气的问候,想到女儿的叮咛,说了声:“谢谢。”拿着书缓缓地走出去。
一天早上送了孙女上学,回家的路上一个妇女冲出家门,见到我,说了一串话,我只听懂“哪里”和“鸡”两个词。我想:她是问我哪里有鸡卖吗?于是比比画画回答,意思是:“穿过学校往右转,有商店卖鸡。”可她弯着双臂,手拐上下煽动,嘴里“咯、咯”地叫。啊,我明白了,她是在问我看到一只鸡吗,那鸡应该是她家养的。我回答说:“对不起,我没有看到哪儿有鸡。”这件事启发了我,原来,只要稍有理解力,还是可以对付的。不过女儿告诉我,“请”、“对不起”要时常挂在嘴上,说话要注意礼貌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