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游记(一)北京 京华旧迹 [2015/05]
- 谁的荣耀?谁的笑话? [2015/10]
-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2015/06]
- 四月游记(十二)杭州 西湖灵隐 [2015/07]
- 四月游记(十) 南京 金陵王气 秦淮粉黛 [2015/07]
- 四月游记(二)张家界 [2015/05]
- 四月游记 (九)苏州 书画之城 [2015/06]
- 关于中医,你知道多少? [2015/10]
- 从章子怡说起 [2015/02]
- 四月游记(七) 水乡周庄, 西塘 [2015/06]
- 美军即将丧失作战能力 [2012/05]
- 四月游记(十一) 烟花三月下扬州 [2015/07]
- 四月游记(三)湘西,凤凰 [2015/06]
- 四月游记(五)长沙 岳麓 湘江北去 [2015/06]
- 四月游记(六)上海,百年梦幻 [2015/06]
- 世风之叹说乳房 [2011/12]
- 古韵诗社第九轮 城中城 [2011/06]
- 声声慢 秋 (诗社第十四轮作业) [2011/08]
- 我看朗朗和《我的祖国》 [2011/01]
- (夏令营美食)秀色可餐-昙花一现 [2012/08]
- 事茗图 和司徒恭平 并诗友唱和 [2011/05]
- 辛苦一天的成果 [2012/06]
- 西江月 大雁归 [2011/08]
- 冬日 [2015/01]
- 贝壳金钗会 [2011/12]
- 端午寄情 诗社第六轮作业 [2011/05]
- 伊人归来 [2012/06]
- 哥哥 (六) [2011/07]
- 静室吟 [2012/06]
生命的传奇,往往建立在平凡的生活里。三哥平凡的一生,书写着两个传奇,爱情的浪漫传奇和亲情的兄妹传奇。
当年,一段烈火干柴的爱情,把两个青年人烧到了大西北,艰苦的高原生活,把最初的浪漫,还原成现实的风霜满面和柴米油盐。一个个枯燥的日子,千篇一律地从眼前身边滑过,偏僻的地域,把这里变相的与世隔绝。然而,浪漫是心的翅膀,永远不受时空的局限。
记得我高中最后一年的夏天,三嫂带了两个孩子回北京,家里剩下三哥和我。三哥很想在三嫂回来的时候,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他要为三嫂在房子前面加盖一个小厨房。不巧,那是我非常悲惨的一个夏天,当时也不知道有胃出血,严重的贫血折磨得我有气无力,站立稍微久一点,就会虚脱昏迷。和同学一起下山,在肉店里昏倒,还被人送到公司职工医院打点滴。这些家里都不知道,主要是三哥三嫂都很年轻,一向身体都很好,没见过我这样的,也没有经验,我平时也是那么弱,现在只是更糟糕些,自己已经习惯了。对于三哥的宏伟计划,我也觉得很来“劲,”当然,如果不需要我出力的话,我只能跟着来劲,却没法儿“给力”了。
三哥计划了一下,他要用土坯垒砌墙,用木料架房顶,然后再做一个门,也许学工的人,都比较敢动手,三哥说干就干,计划停当,就开始自己和泥拓土坯,开始的时候,我还能比划两下,三哥看我干不动,根本也不指望我,那些土坯其实就是他一个人拓出来的,真难以想象,他一个人去端泥,然后蹲下抹,拓出一个,站起来去端几趟泥,再蹲下抹、拓,就这样一块一块,拓出几百块土坯。晒了两个星期,等那些土坯都干了,三哥就要砌墙、上房顶了。三嫂回北京大概也就三个星期,转眼就该回来了,要造成惊喜,就是要让她一回来,就能看到门前这个新盖出来的小厨房,三哥必须抓紧时间,在那个周末完成所有的工作。
说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重的体力活。这个周末,一早起来,三哥一块一块把土坯绕着房子搬到前面,土坯不像砖,很大很笨重,我们住的房子,每一栋都挺长的,有七八户人家,一块一块得搬多少趟啊!要知道我是帮不了什么忙的。砌墙也不是轻省活,弯腰、起来多少次,三哥这时是需要我帮忙搭把手的,和泥很需要力气,因为要把草跟泥搅和均匀,他和好了草泥,只要我帮他送送泥,砌好墙,上了顶,小厨房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我绝望地望着前方的天空,老天!老天!帮帮我。我根本就端不动一锹泥、半锹泥、、、、、、,我试着对那些泥让步,哪怕少端一点也好,但事实是,我连锹都拿不动!我站着,欲哭无泪,因为知道三哥在我身后不远处,正在焦急的等待,他只需要一锹泥。三哥真的不知道我那时有多么衰弱,在他热切编织的爱情交响乐里,我的伴奏真是狠狠的走了调。
邻居一位老工人,患了矽肺,已经久不下矿井了。看到我的窘境,忍不住过来帮助我,那一天,幸亏有他给三哥打下手,帮助三哥完成了心愿。为了感激他,三哥盖完了房子,还自己烧了菜,请他一起喝酒。
三哥如愿让三嫂在回来的时候,看到了他的杰作。我其实不难想象三哥的自豪和三嫂的惊喜。虽然,随后而来的,因我住进医院,令他们感到对我疏于照顾的愧疚,很可能影响了他们的快乐心情。很多年过去,我都难以忘记那个三哥亲手盖起的小房子。并非因为有过我的参与,而恰恰是因为我当时的无能为力,爱莫能助,那个小房子,让三哥花了多少力气!多少辛苦!现代人说,婚姻有七年之痒。真的吗?我看到,三哥在他们的婚姻走过七个年头以后,用汗水和辛劳,给他的爱人一个惊喜!以后的岁月,我听过见过很多浪漫,一万朵红玫瑰,20克拉钻戒,亿万元宫殿、、、,爱情像美丽的公主,带上了“金”冠,而我三哥三嫂的爱情,却像牛郎织女,流着汗水,和着泥土,在亿万光年的银河系闪亮。
三嫂一生辛劳。她才华出众,能力超群,这一切注定她雷厉风行、爽快麻利的性格,多半不会小鸟依人。我心疼她那么多年,不曾活出女人的精致,但是,也许我错了。三嫂其实是个幸福的女人,她这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作为女人,三嫂其实得到了恰如她曾经的付出。我希望有一天,能够为三嫂,写下属于她的,一个女人的史诗。
现代的人,爱的誓言感天动地,但是,昨天还在“愿意用生命去爱”,今天已经“不知道怎么走下去”了。爱的誓言,转眼就成为自打耳光。我的三哥三嫂,在他们的青春年华里谱写的爱情赞歌,余韵悠扬,伴随他们走进晚晴夕照。当年一对大学生,离开北京的家人,结伴西行时,留下了一个新时代里,为了爱情牺牲一切的浪漫童话,带走的是两家亲人的惦记、牵挂。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在西北安了家,北京的亲人逐渐习惯了对高原艰苦生活的想象,而视他们习以为常。社会的剧烈变革,新的一代有机会进入大学,对他们的崇拜也随之淡化,他们的传奇渐渐淡出了亲人的视野,他们的故事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芒。他们独自生活在西北,感情也经受着岁月的剥蚀和生活的磨砺。
一年年过去,荒山野岭中的小城,人口越来越多,渐渐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城里有了更多的饭店、招待所、餐馆、影院、医院、学校、住宅大楼,而且都是几个大公司和市区行政各自为政,各有一套,原本是一座土山的公园里,建了人工湖,繁华的时代悄悄到来。继我考上大学离开以后,我的三个侄子也都完成了大学教育,并陆续在北京落脚。随着孩子们的脚步,三哥三嫂在五十几岁的时候,决定退休,把家搬到了北京。
那些年我在国外,从三哥的往来书信里,看不出他们的生活变化。三哥向来报喜不报忧,只是在三嫂的事上,偶尔会有三嫂“着急”,“压力很大”的字样,透漏出他对三嫂的担心。为了孩子们考大学,为了工作职位晋升,外界舆论等等,人生的种种挣扎,在他们也不例外。当他们最终决定举家迁回北京时,我感到多年悬着的心,有了着落。当年他们把我接到了西北,又把我送回了北京。经过那么多年的艰辛,他们养大了三个儿子,又一个一个送出了西北,送到了北京,终于,是他们自己告别西北的时候了。
当三哥把家里最后一件行李打包托运以后,他回望这个如今已经堪称美丽的山城,一定感概良多。这片土地有他青春的激情岁月。他带着美好的爱情,在这里成了家,这个家,养育了他的小妹妹和他的三个儿子。他和三嫂在这里共度了三十多年,从当初的艰苦奋斗,到后来的事业有成,从一个竖井开采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从每天乘通勤车,到有专车司机接送上下班。他是篮球场上的老将,公司各厂矿每年有篮球联赛,他打全场直到50岁。这里留下了他的汗水,他的欢笑,他的忧郁,他的骄傲,他的遗憾,他的成就,他的奉献,还有,风中飘散的、岁月剥蚀的、他的浪漫情怀、、、、、、。人生有几个三十年,他把三十多年生命时光,献给了大西北的建设!
三哥三嫂五十多岁以后,在北京重新安了家。他们的三个儿子都像他们一样,各自跟自己在学校的恋人结了婚,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每次家庭聚会,他们一出动,就是四对,阵容整齐,声势浩大,羡煞旁人。三个儿子各有成就。十几年间,他们陆续有了一个孙女两个孙子,其乐融融。三哥回京后,很快被有色金属学会返聘,他是一如既往,干什么都尽心尽力,兢兢业业。我在网上看到跟他一起工作的年轻人总在QQ,问他,他总是忙得没时间上QQ。他还是老样子,别人尽可以偷懒,他仍是凭良心在做事。
像每一个在海外的人一样,我也有同样的挣扎:一段时间不回去,会想念北京,但是每次回去,又害的各家人仰马翻,心里很过意不去。自从三哥三嫂的家搬回北京,每次少不得给他们添很多乱。三嫂身上诸多病痛,却总是为我忙里忙外。夏天本来可以吃的简单清淡,可是因为我在,三嫂总要煎炒煮炖,多弄几个菜。那次,闷热的夏天,刚下过雨,三嫂劬劳的身影,又在厨房里水深火热,我几次进到厨房,都受不了又跑了出去。三哥坐在厅里一角,低着头在摆弄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三哥进了厨房,我好奇的跟过去,看到一幕感人的景象:三哥手里拿着一个小电风扇(就是他刚刚摆弄的),正在对着三嫂的后背吹风。三嫂头也没回,一径地在炉前翻炒,三哥就那么端着电风扇跟在她身后。
三哥优于文笔却拙于言辞,他的爱都不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是天意让我来见证他们一生的爱情历久弥坚,还是上天让他们教导我感情的真谛?“最浪漫的事,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时的浪漫谁都会有,一生的浪漫几人能续。唱这首歌的人,等不到变老就结束了浪漫。青春在激情里燃烧,把一个个日子化为灰烬,变老的过程,因为牵手而行,得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当三哥三嫂进入晚年,他们爱情的童话再次焕发出童真的魅力,一首爱的交响诗,正进行到舒缓乐章,乐章的主题,浮现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那就是:相濡以沫。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