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游记(一)北京 京华旧迹 [2015/05]
- 谁的荣耀?谁的笑话? [2015/10]
-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2015/06]
- 四月游记(十二)杭州 西湖灵隐 [2015/07]
- 四月游记(十) 南京 金陵王气 秦淮粉黛 [2015/07]
- 四月游记(二)张家界 [2015/05]
- 四月游记 (九)苏州 书画之城 [2015/06]
- 关于中医,你知道多少? [2015/10]
- 从章子怡说起 [2015/02]
- 四月游记(七) 水乡周庄, 西塘 [2015/06]
- 美军即将丧失作战能力 [2012/05]
- 四月游记(十一) 烟花三月下扬州 [2015/07]
- 四月游记(三)湘西,凤凰 [2015/06]
- 四月游记(五)长沙 岳麓 湘江北去 [2015/06]
- 四月游记(六)上海,百年梦幻 [2015/06]
- 世风之叹说乳房 [2011/12]
- 古韵诗社第九轮 城中城 [2011/06]
- 声声慢 秋 (诗社第十四轮作业) [2011/08]
- 我看朗朗和《我的祖国》 [2011/01]
- (夏令营美食)秀色可餐-昙花一现 [2012/08]
- 事茗图 和司徒恭平 并诗友唱和 [2011/05]
- 辛苦一天的成果 [2012/06]
- 西江月 大雁归 [2011/08]
- 冬日 [2015/01]
- 贝壳金钗会 [2011/12]
- 端午寄情 诗社第六轮作业 [2011/05]
- 伊人归来 [2012/06]
- 哥哥 (六) [2011/07]
- 静室吟 [2012/06]
在哪个年龄做哪些事,过了那个年龄,就不是那个心情和状态。我们通常没有仔细想这个问题,尤其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过了那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教育要跟着孩子成长的脚步,错了节奏,就会功败垂成。
女儿8-11岁时,换了钢琴老师。每个星期六,我带着她乘地下铁到老师家上课,老师住在曼哈顿上城,单程一小时四十五分钟,来回三个半小时在路上,风雨无阻。很多妈妈都觉得我很疯狂,因为钢琴老师到处都有,跑那么远,不是神经病吗?其实,我当时心里另有盘算。孩子一天天长大,看到周围,有Teenager的家庭,都是鸡犬不宁,一个移民家庭,在这里举目无亲,闹到亲子反目,对父母是很深的伤害,对孩子而言,要承受很大的风险,一般孩子学坏,沾染坏习惯,都是从青春期开始。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未雨绸缪。我想到唯有保持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才能避免这种伤害。唯有在父母不缺席的情况下,孩子才能够安全健康的长大。为此,我们每周三个半小时在地铁里,就成了我们母女亲密对话的时间。
我们海阔天空,什么都聊,甚至见到什么就聊什么。每次经过42街站,会有很多艺术家在那里卖艺,我们也会驻足观看一会儿。然后母女二人就探讨他们是些什么人?为什么在这里卖艺?他们怎样生活?晚上上城的地铁里,会有一些穿着非常暴露,浓妆艳抹的女郎,她们为什么这个时间出门?到哪里去?车厢里涌进来一群Teenagers,又吵又闹、上蹿下跳,他们知道自己有多招人讨厌吗?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我们常常一路看,一路“讲”故事,人生百态众生相,就在一个个周末的地铁里上演,我们是“有心”的观众。
三年多的时间,纽约的subway成了女儿的人生教堂,我们在那里讨论了所有她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关节,讨论了男孩女孩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对心理构成的恐慌,还有激素的分泌,造成的情绪躁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人际关系紧张,包括与父母之间的误解。同时也讨论着我们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生。我之所以要提前跟她讲这些,是担心她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将失去跟她平和沟通的机会,那时的孩子,最痛恨的就是父母的唠叨。我要在她对我们拥有完全信任的时候,把该说的话都告诉她,该注意的事都提前警告了,等到她不乐意听我们唠叨的时候,我们才能知趣的闭嘴。
也是在那三年的时间里,女儿在我的坚持下,读完了很多现在死活都不会碰一下的世界名著,不管她懂不懂,我坚信她有一天会懂的。我这样坚持,是因为知道,以后她是不会读这些书的,在她还必须听我的话的年纪,我尽一切可能灌输一些传统理念,以后,在这个基础上的变通,就是她的自由了。我告诉她,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璀璨和暗淡之处,中国的文字文化几千年,有精华也有垃圾,美国的文化同样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我们来到美国,有了这个条件,要把中国和美国文化中好的方面结合起来,这样就没有白白的背井离乡一回。不要丢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再捡了美国文化的垃圾,那我们来这儿干什么来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刻了解学习这两个文化,我着重中国文化方面,她着重西方文化和美国文化,从她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彼此讨教。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交流了十几年,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在女儿的整个青春期,我们的家庭都保持了和睦温馨。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做父母的不唠叨。由于该嘱咐的早都嘱咐过了,到孩子十二岁以后,除了她来问我们,我们也不觉得有什么需要罗嗦的了。在她的初中和高中时期,每次跟同学出去玩儿,都会主动告诉我们她跟谁,在哪里,做什么,晚上从来不会超过九点钟回家,开始同学有意见,后来也就接受了,这是她的坚持。有时候地铁公车晚点,会打电话来告诉,叫我们不要担心。因为,我给予她完全的信任,不会打电话骚扰,更不会盘问她,同时又让她知道,只要她还在外面,我的心就会一直牵挂,就像门口的那盏灯,要等到家里人都回来,才会熄灭。女儿说,她回忆起来,青春期最难过的坎,应该是同侪压力。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为此,跟朋友一起吸烟、吸毒,并不是吸毒这件事有多吸引,而是为了要跟别人一样,因此走上不归路。而她自己,因为妈妈提前告诉过她,每个人都应该不一样,生来就不一样,她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人,因此,她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她因此对我们的家庭充满了感激。
女儿当时读的是纽约布朗高中,整整四年,每天六点多起床,步行五个街口去等自费校车,晚上五点到家,练琴两个小时,晚饭后写作业,10点以前关灯睡觉。周末上曼哈顿音乐学校,整六年。她甚至有一次诧异的问:同学家的父母都紧张死了,好像家里也很不快乐,怎么你们在高中的时候都不管我?我说,你要我怎样管你呢?女儿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们去学校参加毕业典礼,她带着我们一路参观教室,到处是接吻的男女,红唇卷发,楼梯口坐着男孩女孩,纽抱着叠在一起,我们“迈”过他们,就像穿过荆棘小路,女儿对此视而不见,如入无人之地。我大叫,这里是学校,怎么这副样子!女儿停住脚步,大笑:妈妈你落伍了,这就是现在的学校,你以为,我每天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读书啊。
我女儿上中学的时候,没有零花钱,问过,她不要。她放了学就回家。问她会不会影响交朋友,她说不会,学校里大家在一起就够了,她说她有朋友。她的高中朋友,无论男孩女孩,没有一个沾染坏习惯的,都不抽烟,直到现在每年还会聚在一起几次。大学的朋友也很令人惊讶的都没有坏习惯。医学院的学生,喜欢去Bar,我女儿不喜欢bar的阴暗气氛,为此缺席了很多活动,我有些担心会不会影响社交,但是,很快她就结交了一些同样不喜欢喝酒的朋友,还真是物以类聚了。她没有染过指甲,因为我说健康的指甲光泽美丽;她没有染过头发,因为我说,青春是最好的年华,拥有老人们羡慕的自然美发;她没有去过夏令营,因为她总是想要在家里度过轻松的假期;她从小没有跟朋友sleep over,因为她说睡觉当然要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床上。我们一路走来,面对新的问题商量着讨论着选择着,她说:妈妈,我真的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