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游记(一)北京 京华旧迹 [2015/05]
- 谁的荣耀?谁的笑话? [2015/10]
-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2015/06]
- 四月游记(十二)杭州 西湖灵隐 [2015/07]
- 四月游记(十) 南京 金陵王气 秦淮粉黛 [2015/07]
- 四月游记(二)张家界 [2015/05]
- 四月游记 (九)苏州 书画之城 [2015/06]
- 关于中医,你知道多少? [2015/10]
- 从章子怡说起 [2015/02]
- 四月游记(七) 水乡周庄, 西塘 [2015/06]
- 美军即将丧失作战能力 [2012/05]
- 四月游记(十一) 烟花三月下扬州 [2015/07]
- 四月游记(三)湘西,凤凰 [2015/06]
- 四月游记(五)长沙 岳麓 湘江北去 [2015/06]
- 四月游记(六)上海,百年梦幻 [2015/06]
- 世风之叹说乳房 [2011/12]
- 古韵诗社第九轮 城中城 [2011/06]
- 声声慢 秋 (诗社第十四轮作业) [2011/08]
- 我看朗朗和《我的祖国》 [2011/01]
- (夏令营美食)秀色可餐-昙花一现 [2012/08]
- 事茗图 和司徒恭平 并诗友唱和 [2011/05]
- 辛苦一天的成果 [2012/06]
- 西江月 大雁归 [2011/08]
- 冬日 [2015/01]
- 贝壳金钗会 [2011/12]
- 端午寄情 诗社第六轮作业 [2011/05]
- 伊人归来 [2012/06]
- 哥哥 (六) [2011/07]
- 静室吟 [2012/06]
一直喜欢桃花。后院里种了一棵蟠桃树,几年来与松鼠大战数个回合,屡战屡败,至今不曾尝过一个熟蟠桃,想想算了吧。毕竟对这些小动物而言,那是它们生存的主食,而我们有桃花可观赏,亦当知足了。当春之时,拮取桃花数枝插瓶,登时满室春色,蓬壁生辉。
桃花自是与美艳匹配,古人形容美女必用“粉面桃腮”,那也是中国人得天独厚,享有极为细腻的肤质,配上桃红的颜色,说是美若天仙也绝不为过。
或许因为桃花的艳丽,总是容易引人遐思,令人春心荡漾?总之,不知何时开始,桃花竟与轻浮、轻薄结了缘。民间常用桃花做不吉论,如命犯桃花,桃花劫,乃至桃色新闻种种。不过,这些都不过是从桃花的美艳悦人,以致贪色成祸引伸出来,凡事太过必成殃,说到底,这并不是桃花的错。
自古桃花宜人。不仅桃花、桃仁早在两、三千年前就入药,桃的果实更是延年益寿之宝。王母娘娘生日宴举行蟠桃会,是民间脍炙人口的段子。甚至人面桃花,也绝非现代人理解的轻浮。《诗经·周南 桃夭》就说道: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可见那时的人们,对桃就喜爱非常,从花到叶到果实,无一不赞美,而且对于貌美如花的女子,也不吝赞美,说这样的女子易室宜家。可以想像,谁家娶了面若桃花的美女做媳妇,
既光耀门楣——灼灼其华,
而且能生养——有蕡其实,
会子孙满堂——其叶蓁蓁,哪个人家会不爱呢?
《红楼梦》里,曹公雪琴最爱的女主角林黛玉,在书中用一首《桃花行》,写尽千古风流桃花怨。世人都道这首《桃花行》是林黛玉命比桃花的写照,其实不解,曹公也有“灼灼其华,宜其室家”的譬喻。林黛玉的花容月貌,娇柔细弱,一如桃花,惟这少女的羸弱,一旦得到春风雨露的吹拂灌溉,安知不会“有蕡其实”“其叶蓁蓁 ”呢?世人的目光何其短浅,而智者往往在这种不被理解的孤独中,倍感寂寞。读林黛玉的桃花诗,若能有这层理解,必读得出不同滋味。
林黛玉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