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听父輩说,上一世纪 70 年代在上海西区有一个由上海市委专管的別墅,旧名叫 “ 丁香花园 ”,悠雅寧静,雰圍怡人。
在那个榜书于文化上闹革命的 “ 文革 ” 年代,根据冼星海原曲改编的 《 黄河协奏曲 》 在内部演出后没多久,《 人民日报 》 就转发了一篇署名评论文章,《 人民战争的壮丽颂歌 --- 评钢琴协奏曲 < 黄河 > 》。这篇洋洋 7000 余字的评论文章署名丁学雷。
此丁公并非等閑之輩的普通凡人,是其时地位显赫的上海市委写作班。
听父輩说,丁学雷就是这个上海市委写作班的集体笔名。因为常驻在上海西区的丁香花园里办公,所以寓意在丁香花园里学雷锋,于是有了 “ 丁学雷 ” 这个名字。
“ 丁学雷 ” 的笔杆子相当纠结,旁征博引,口若懸河,硬是把冼星海先生半个世紀前、即离 “文 革 ” 40 年前創作的反映民族情緖的名曲 《 黄河 》,从 “ 歌颂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歌颂中国共产党的顽强战斗精神的好曲 ”,过渡到了 “ 一首歌颂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新品种 ”,最后成了 “ 一首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无产阶级的大型器乐作品 ”。
《 人民日报 》 捧紅的 “ 丁学雷 ”,尽管从此地位愈发显赫,于民間却被认为是相左于雷锋的、缺乏起码文化良知的笔杆子。
也是听父輩说,《 人民日报 》 中,最听得懂 “ 话 ”、最善揺笔杆子的方有出国採写的机运,这些常驻在境外的笔杆子,自诩国际化,甚至还常常用欧美化的中文句式,来表达自己的国际观。《 环球时报 》 就是 《 人民日报 》 社里这些境外笔杆子的表演平台。
《 环球时报 》 7月25日推出了一篇大標题为 《 高铁是中国人必须经历的自我折磨 》 的社论。论述的是之前刚刚发生的 “ 7·23 ”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通貫全文,气勢磅簿,高屋建瓴,自语气,到语义,我又感到这位笔杆子相当纠结,一定是喝了一晚上的浓茶,抽了一宿的 “ 大中华 ” 憋出这編巨作,活脱一个当今 “ 丁学雷 ” 的联想篇。
我的理解是,《 高铁是中国人必须经历的自我折磨 》,高铁也好,动车也行,技术高,速度快,但是它们都一样的害怕雷电,这就是所谓的 “ 自我折磨 ”,而且还是 “ 必须经历 ” 的。換句话说,今后还有更多的自我折磨和 “ 奇迹 ” 在前面等着我们 ・・・
我很不善打字,也绝不想浪費网友的阅读时间,更是为了节約空间,节省版面,这編 “ 文格 ” 蛮横,人格分裂,口吐白沫的 《 环球时报 》 “ 大作 ”,用簡単的、地道的中文来概括仅区区五个字就足够 :“ 老百姓活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