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今天10月5日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人民日报》记者 潘跃发表了《夕阳无限好 人间重晚晴 我国老龄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一文。
文中说,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历史。党中央、国务院始终牵挂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毕生精力的老年人,始终牵挂着关系亿万老年人切身利益的老龄事业。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对老龄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安排。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人口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比重日益增长,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机构建设,1999年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十多部系列法规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计出台228部与老龄工作相关的法规文件,内容涵盖了老龄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3%。大中城市空巢老年人比例已经达到56.1%。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
然三天前,《人民日报》的“人民网”刊发了《 28位老人住猪圈柴房是社会的一道伤痕 》。
“人民网”是胡锦涛总书记“上网必选的网站之一”。
文说,记者近日采访发现,重阳节来临之际昆明市西山区福海街道办福海社区,竟有28位老人因房子被拆无处安身,住进简单改造过的猪圈或者柴房里生活一年多了。(10月1日春城晚报)
住柴房猪圈想必是在那万恶的旧社会才会有的,这样的地方也只是一些下人或一无所有的穷人栖身的地方,没想到在我们经济实力早已傲视世界,在盛世欢腾的今天,在很多人享受假期和老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在我国西南的一隅却有28位花甲老人没有了家,就住在这样的地方。房子被拆一年多了,他们在猪圈柴房里也生活一年多了,别说老人的孩子们心疼不已,就是我们这些远隔千里毫不相干的局外人难免也会扼腕叹息。
看到图片中老人们的简陋住所,没有电,打井水烧柴禾在几平米的猪圈里做饭让人心酸的同时,很多人责怪老人的子女们,也许他们有自己的无奈和苦衷,一是经济条件不容许,二是不少房主嫌老人年纪大了或者体弱多病拒绝老人们租房。带着老人租不到房子也许理由有些牵强,假如一两户老人如此可以说得过去,那么这么多老人都住在这样的地方显然不只是儿女们的不孝。
拆迁方承诺在3年之内建好回迁安置房,但是一年半过去了,居然还没有动工的迹象,那么一年半以后这些老人是否还要住在这样的地方,当地政府难道只是眼睁睁看下去。这样的一道“风景”无疑是社会的阴影,它不只是让儿女们难受,更让当地政府难堪,给社会划了一道伤痕,这道伤痕随时在扣问强拆的脚步何时能停下来?个体利益为何得不到起码的保障?政府的保障机制为何总是短路。
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是好事,但在一幢幢高楼的后面有无数人的悲剧和无奈,亦有开发商和政府赚得盆满钵满的窃笑,更有这样越来越生活的没有尊严贫弱的老人,这无疑让我们社会蒙羞。面对这些老人,儿女也好政府也罢,难道不该有起码的愧疚歉意和不安吗?
住柴房猪圈想必是在那万恶的旧社会才会有的,这样的地方也只是一些下人或一无所有的穷人栖身的地方,没想到在我们经济实力早已傲视世界,在盛世欢腾的今天,在很多人享受假期和老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在我国西南的一隅却有28位花甲老人没有了家,就住在这样的地方。房子被拆一年多了,他们在猪圈柴房里也生活一年多了,别说老人的孩子们心疼不已,就是我们这些远隔千里毫不相干的局外人难免也会扼腕叹息。
看到图片中老人们的简陋住所,没有电,打井水烧柴禾在几平米的猪圈里做饭让人心酸的同时,很多人责怪老人的子女们,也许他们有自己的无奈和苦衷,一是经济条件不容许,二是不少房主嫌老人年纪大了或者体弱多病拒绝老人们租房。带着老人租不到房子也许理由有些牵强,假如一两户老人如此可以说得过去,那么这么多老人都住在这样的地方显然不只是儿女们的不孝。
拆迁方承诺在3年之内建好回迁安置房,但是一年半过去了,居然还没有动工的迹象,那么一年半以后这些老人是否还要住在这样的地方,当地政府难道只是眼睁睁看下去。这样的一道“风景”无疑是社会的阴影,它不只是让儿女们难受,更让当地政府难堪,给社会划了一道伤痕,这道伤痕随时在扣问强拆的脚步何时能停下来?个体利益为何得不到起码的保障?政府的保障机制为何总是短路。
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是好事,但在一幢幢高楼的后面有无数人的悲剧和无奈,亦有开发商和政府赚得盆满钵满的窃笑,更有这样越来越生活的没有尊严贫弱的老人,这无疑让我们社会蒙羞。面对这些老人,儿女也好政府也罢,难道不该有起码的愧疚歉意和不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