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今天6月24日,农歴是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几天前在"环球博客"上看见《1880元天价粽子给谁吃的?》的博文,又看见不少人担心吃到"毒" 粽子。真是矛盾。
昨天在微博上看见一文,说:公元前278年的今天,楚国日报社论《处理屈原是王心所向,民心所向》、楚军日报社论《跳江也无法挑拨王与楚国军队的血肉联系》、环楚日报社论《论屈原跳江与精神抑郁的关系》、楚国都市报社论《请屈原交待跳江经费来源》......真是調侃。
想起年前,看见日本报刊报道,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到韩国以"自尊、知耻的国家精神,忘我、利他的民族人格"为据,将“江陵端午祭”申请为韓国的"文化遗产"。真是迷茫。
起源于中国民间两千多年来的传统端午节,今天在中国仅成了单纯的粽子节和龙舟节。人们在吃粽子的时候,偶然会想起一个图腾化的文人墨客,但是更担心的还是自己吃到的是不是伪劣假冒的黑粽子。民族的怀念遭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形式蜕变,端午被改写成了民俗、风俗的集合体。真是......什么呢。
端午精神今安在?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了端午传说的人物之一---屈原。
屈原博闻强志,辞令娴熟,应对诸侯,井井有条,曽深得楚怀王信任。同僚于是嫉妒,进而向楚怀王谗言离间。王大怒,不仅疏远了屈原,还把屈原放逐国都之外。
屈原痛楚怀王偏听偏信,受谗言的蒙蔽,不容方正之人,日夜忧愁幽思,遂写下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的忧国忧民之长诗《离骚》,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慨叹。以致再次被怀王之后的顷襄王放逐到了更远的江南。
屈原披发在汨罗江畔行吟,放逐的愁幽使他颜容枯槁。渔父问他:“三闾大夫怎么落到了这个地步?” 屈原答:“举世混浊我独清,所以被放逐了。” 渔父说:“圣人不会被万物凝滞,而能与世相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潮流而推波助澜?众人皆醉,何不共酒糟薄酒?为何持清白节操致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回答:“我听说洗过头的人不容冠上之尘,沐浴后过的人难忍衣服上的灰,我宁愿投水葬身鱼腹,何以蒙受世俗的尘垢!”
屈原披发在汨罗江畔行吟,放逐的愁幽使他颜容枯槁。渔父问他:“三闾大夫怎么落到了这个地步?” 屈原答:“举世混浊我独清,所以被放逐了。” 渔父说:“圣人不会被万物凝滞,而能与世相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潮流而推波助澜?众人皆醉,何不共酒糟薄酒?为何持清白节操致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回答:“我听说洗过头的人不容冠上之尘,沐浴后过的人难忍衣服上的灰,我宁愿投水葬身鱼腹,何以蒙受世俗的尘垢!”
于是写完《怀沙》绝笔,抱石投汨罗以死。此日为农歴五月初五。
顾影自怜,高标自许的屈原,折射了朝廷的昏罔和小人得道的现实,从而为民间长久怀念,两千多年来端午的传统从未中绝。
然而,屈原的《悲回风》诗句“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则向死于同一日的伍子胥表达了自己追随和致敬之情。
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 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屈平即是屈原,也就是说东吴之俗的端午是纪念伍子胥而非屈原。
伍子胥的“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之愤激和不甘引颈受戮,则更是端午精神之所在。
伍子胥和屈原,斯人已矣,魂兮已不再。今天的端午节也已不复附丽于它的端午精神。
端午精神今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