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有人把天价片的贪腐获利,与天价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标回扣相提并论,其实二者仍有不同——天价宣传片在狂贪暴敛的同时,还打着 “文化宣传”、“政府形象”的金字招牌,以非商业化为终极目标。因此,“天价片”事件,是一种与工程回扣等物质型腐败迥然不同的文化腐败。这种围绕官方投资文化产品、把大腕导演作为高价噱头,官商纠结疯狂洗钱的黑色产业链,可称为“文化洗钱”。
为什么天价片引致板砖横飞?这是因为,近年来中国式大片的烧钱之举,早已引起业界和观众的广泛质疑。短短几年间,一部2小时电影的投资总额从几百万元,转瞬上升到千万元,再上升到几千万元、直至突破亿元大关,最近两年更动辄几亿。如此发展下去,十亿百亿大片的诞生也为期不远。可见,所谓的中国式大片,不是境界高主题大,而是惊世骇俗的投资巨大。其投资激增速率,远远超过GDP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奇怪的是,这些大片背后的投资方为何如此“人傻钱厚”?其中有多少官方权力操办的影子?曾有一位影视导演讲述过这样的故事,这位导演应某省要求拍摄献礼主旋律电视剧。为给穷困省份节省投资,他报出每集50万成本低价,不料却遭否定;几个月后经高人指点,剧组把成本提高到每集150万元,立刻得到拍板通过。公款投资的反常大手笔,使这位良知未泯的影视人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无论业内人士还是观众读者,对这些大投资早已普遍质疑甚至心知肚明,但在权力覆盖下,这些疑问始终处于潜水状态。
由审计署查出、铁道部坚持一查到底的天价宣传片,终于揭开了“文化洗钱”的黑幕一角。这一案件提醒社会:某些打着金字招牌的文化作品,早已形成官僚、奸商、大腕一条龙的黑色产业链。在集体分肥、上下贯通的江湖法则下,文化贪腐不仅畅行无阻钱途无量,而且还能衣着光鲜地粉墨登场,甚至理直气壮地高调宣传,捧杯获奖。不难设想,对一些打着权力印记、由官方操办的文化产品,若顺藤摸瓜,还能曝光出多少天价片式的贪腐大案?能抓出多少双文化贪官油光照人的肥硕黑手?
笔者认为,“文化洗钱”之所以如此猖獗,因其有如下几个优势:
首先,文化洗钱的贪腐方式最方便快捷。国家巨额投资通过官方下属的影视中心等,转账到一家或几家民营影视文化公司,成立剧组账号。这些剧组账号大多是临时账号,拍摄完成账号终止,流程中的假账烂帐从此潜伏水底,一笔勾销。
其次,文化洗钱利润最高,甚至是让人咂舌的“天价”。一般而言,项目工程回扣60%已到极限,毕竟还要把工程盖起来。而天价片等文化产品,打出千万、亿万高额投资,实际成本却只有十几万或几十万,再加上文化圈惯用的抄袭剪切拼凑等手段,省钱妙法层出不穷。在洗钱领域,可以说是洗得最“爽”、获利最快的黄金项目,这大概是“文化洗钱”近年倍受青睐的缘因。
第三,文化验收最缺乏标准,为洗钱构成无限的拓展空间。与以往反腐关注的工程项目、金融行业相比,文化洗钱最安全——桥梁会坍塌、溃坝会死人、大楼会着火、金融股市有风险,都更易于暴露;而唯独文化危害在于精神层面,最隐性也最漫长;而文化产品的验收标准又最软性。如果观众读者或业内人士质疑其水准,则“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等种种辩术立即成了封口的法宝。于是乎,抄袭剽窃之作、涉黄文学作品,只要被官方扶持或出于官员之手,就能频繁斩获国家大奖;充斥色情描写的长篇小说,甚至堂而皇之地走出国门。至于这部天价宣传片,如果铁道部还是“刘志军时代”,一定会成为文化传销的政绩工程。这种以丑为美、缺乏规范的文化管理,缔造了“文化洗钱”的欺行霸市,构成“官商大腕儿”三位一体的无厘头狂欢。
第四,文化洗钱风险系数最小。当受到群众广泛质疑时,铁道部有回应、红十字会有反省、教育部有新规,而唯独文化丑闻和文化黑幕,上级监管部门却从不现身,更不见丑闻之后的追查、问责和监督管理。不仅如此,“文化洗钱”的官场主力军或掌控媒体大权,或与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任意删帖封口、堵截信息,无论网络监督还是媒体监督都极端艰难,即使有个别“二百五”记者曝光真相,也难免被解聘停职,甚至取消从业资格。于是,“文化洗钱”处于上无监管、下无监督,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三不管状态。如果不是审计署、铁道部联合出手,女贪官陈宜涵即使再拍十部天价片,手握90张房产证,也会闲庭信步般毫无风险。放眼今日,献礼片扎堆、文学奖泛滥、庆典式献唱和诗歌朗诵会你方唱罢我登场,文学刊物专题、专号、专刊,更如过江之鲫……一窝蜂献礼赶场的文革口号式低劣作品,不仅大大降低了中国文化水准,败坏了读者观众的胃口,更花掉了数以亿计的国家财富和纳税人血汗。
铁道部天价宣传片的曝光,令我们看到,近年来的中央国家机关经费审核和政务公开,终于以千万巨贪落马、黑幕曝光为转折点,向社会发出了真实有力的反腐信号;而铁道部的反腐决心,更让世人相信刘志军时代已经彻底结束。
接下来,人们更关注的是:能否在社会监督下启动审核机制,对近年来官方投资、官方介入的文化产品进行一次全面审查清理?让这些影视大片、官办文学亮发票晒账单,由全国纳税人监督?也许,这才是纾解民意,将“天价宣传片”事件的负能量转化成正能量的唯一方式。
源自 阎延文:天价宣传片能否揭开“文化洗钱”黑幕?